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7:14
文档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态)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杨庚齐吴启进吕大明一、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亟待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各种污染物造成土壤、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耕地逐步退化、农村和农业内部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污染和废弃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方面。而影响面最大、危害程度最
推荐度:
导读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杨庚齐吴启进吕大明一、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亟待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各种污染物造成土壤、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耕地逐步退化、农村和农业内部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污染和废弃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方面。而影响面最大、危害程度最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是治理农业面源

污染的有效途径

杨庚齐  吴启进  吕大明  

一、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亟待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各种污染物造成土壤、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耕地逐步退化、农村和农业内部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污染和废弃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方面。而影响面最大、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是大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带来的污染。

1990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8.67万吨,2005年达到77.41万吨,15年时间翻了一番。由于喀斯特地貌和坡耕地的特点,受降雨冲刷影响,水土流失(跑土、跑水、跑肥)较为严重,我省化肥利用率低于全国35%左右的平均水平。施于耕地的化肥绝大部分进入土壤和水体,既造成水体污染,又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由于土壤结构持续受到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化肥施用量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单从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增产效果分析,1990年至2000年我省平均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由13.91公斤增加到25.78公斤,粮食单产由259.26公斤提高到 419.97公斤,即化肥施用量增长1公斤,粮食单产增长13.54公斤。2005年平均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增加到29.43公斤,粮食单产达到438.00公斤,即化肥施用量增长1公斤,粮食单产仅增长4.94公斤,呈下降趋势。

1995年,全省农药使用量8024吨,2005年达到97吨,增长了21.68%。我省农药利用率低于全国30%的水平,施于耕地的农药绝大部分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体,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饮水安全,而且使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1995年至2000年我省农药施用量由8024吨增加到8400吨,5年时间增长了4.69%。2005年增加到97吨,比2000年增长了16.24%,呈上升趋势。不仅如此,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我省农产品农残超标被检出的主要是甲胺磷和氧化乐果等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1995年,全省使用农膜7480吨,2005年达到17243吨,增长了130.52%,由于农膜回收率较低和难于分解,直接破坏土壤耕作层结构,造成耕地退化和作物减产。

二、发展有机农业依靠自然的力量提高土壤肥力,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我国进入农耕社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0多年时间里,通过我们先辈的辛勤耕作,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耕地质量越来越好,粮食产量越来越高。特别是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基本不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和人口急剧增加的情况下,1957年我省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先辈都是通过采取种植豆科植物、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依靠自然的力量提高土壤肥力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长,除了扩大耕地面积、推广良种外,大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成为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手段。由于大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致使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历史的经验说明,发展有机农业,在生产中不使用农用化学物质,依靠自然的力量提高土壤肥力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耕地逐步退化的情况下不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造成粮食减产。当前,如何在确保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有效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三、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措施。

为了在确保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和贵州吉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艰苦努力和不懈的探索,提出了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理论并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

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是: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原理,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种植产品多级利用的两条转化途径,实现有机农产品和蚯蚓生物制品的三次产出;采用三种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实现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采用三种提高土壤肥力的生产方式,依靠自然的力量逐步提高土壤肥力;采用三种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转化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高效有机循环农业主要产品内部循环示意图: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技术措施;一是开展草地改良、林下种草、推广饲料青贮技术、在耕地上采取粮草间作或轮作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和豆科牧草,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大幅度提高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产量;二是用精饲料养猪养鸡、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养牛,获得畜产品和优质有机肥;三是对猪粪鸡粪进行沼气发酵,已木质化的、牲畜不能利用的秸秆经粉碎后与牛粪一起用于养蚯蚓,通过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再生利用获得清洁能源、高效有机肥和蚯蚓;四是沼渣、沼液和蚓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施于耕地、草地或林地,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五是蚯蚓经提取得到植物生长强化剂、蛋白饲料及生物制品,植物生长强化剂用于种植农作物和牧草、蛋白饲料用于喂养畜禽、生物制品用于生产食品或药品。高效有机循环农业通过采取种植豆科牧草、反刍动物对牧草和秸秆进行消化利用、蚯蚓对秸秆和牛粪进行消化利用等三项措施,依靠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以蚓粪和沼渣、沼液等高效有机肥代替化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农作物能够增产,有效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确保生产的可食用农产品是不含农药残留、激素、抗菌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有机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

四、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使生态环境更美好,人民身体更健康。

建立以种植业为基础、肉牛和蚯蚓养殖为纽带的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良性循环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推广沼气技术,获得清洁能源,减少薪柴消耗,保护森林植被,并采取林下种草、草地改良、粮草间作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既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的战略目标,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可以使生态环境更美好,人民身体更健康。

                       (本文发表于贵州日报2007年3月20日“论苑”专栏)

文档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态)

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杨庚齐吴启进吕大明一、贵州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亟待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各种污染物造成土壤、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导致耕地逐步退化、农村和农业内部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污染和废弃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方面。而影响面最大、危害程度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