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顺德市2022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1. 《塞下曲》是一首 (  ) [单选题] *
2. 下面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机械(jiè) 伦敦 腹部 | 
| 鱼腹(fú) 凌晨 派遣 | 
| 践行(jiàn) 唯持 卑微 | 
| 汹涌(xiōng) 嘶鸣 行驶(正确答案) | 
3. 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 
| 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正确答案) | 
| 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 | 
4.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可是一看见那块布告牌,就马上缩回地里睡觉去了。 | 
| 雹每天都要在屋顶上闹三个钟头,然后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 | 
| 当我像一具死尸一样躺在岸上的时候,救活我的就是你!(正确答案) | 
|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 
5.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晕倒(yūn) 弥漫(mí) 屡次(lǔ) 焦躁不安(zào)(正确答案) | 
| 哭泣(qì) 冰雹(báo) 摧毁(cuī) 临危不惧(jù) | 
| 单于(chán) 战役(yì) 慷慨(kǎi) 赤裸(luǒ) | 
| 山脉(mài) 机械(xiè) 和蔼(ǎi) 心急如焚(fén) | 
6. “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这个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单选题] *
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绣花(xiù) | 
| 绽开(zàn)(正确答案) | 
| 朦胧(méng) | 
| 徜徉(cháng) | 
8.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漫灭(màn) 波涛(tāo) 繁星(fán) | 
| 潇洒(xiāo) 炫耀(xuàn) 绽放(zhàn) | 
| 余晖(huī) 徜徉( cháng) 胆怯(què)(正确答案) | 
| 曝晒(pù) 朦胧(méng) 赤脚(chì) | 
9.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琥珀(pò) 崭新(zhǎn) 癌症(ái) | 
| 宾客(bīn) 宛若(wǎn) 乒乓(pīng) | 
| 迟钝(dùn) 挣扎(zhá) 里程碑(bēi) | 
| 预兆(zhào) 细菌(jūn) 澎湃(bài)(正确答案) | 
10.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墟,如今却(高楼林立),成了著名的商业街 | 
| 乡下景色优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 
| 我喜欢乡下的那片宁静,胜过于都市的(车水马龙 ) | 
| 傍晚,郊区工厂(炊烟袅袅),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正确答案) | 
1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疏远(sū) 篱笆(lí) 绮丽(qǐ) 附加(fù) | 
| 谈话(tán) 安慰(wèi) 锄草(zhú) 瞥见(piē) | 
| 冠军(guān) 杂草(zá) 朴素(sù) 结构(gòu) | 
| 和谐(xié) 卜落(bǔ) 徐步(xú) 剥夺(bō)(正确答案) | 
1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安装 震撼 斩新 | 
| 宛若 振耳欲聋 绚丽 | 
| 苍穹 概括 探索(正确答案) | 
13. 儿童(急走)追黄蝶。(  ) [单选题] *
14. 下面诗句哪个写得是人物活动(  ) [单选题] *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正确答案) |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15.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  [单选题] *
16. 王葆和宝葫芦之间的约定是(  ) [单选题] *
| 世界上只有王葆一个人是宝葫芦的主人,世界上只有王葆一个人知道宝葫芦的秘密(正确答案) | 
| 王葆想要什么,宝葫芦就变出什么来 | 
17. 下列词语与“姗姗来迟”结构一致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虽然鹅的食料并不奢侈(chì),却也总惹来狗在旁边窥伺(sì)。 | 
| 土狗自古以来就是看(kàn)家护院的一把好手,只要看到生人靠近,它就会狂吠(fèi)。 | 
| 鹅看到饭罐空空如也,便厉声叫嚣(xiāo)起来,仿佛责备人们供(gòng)养不周。 | 
| 小光穿上小燕尾服,打上小领结,站在讲台上,表情颇(pō)为郑(zhèng)重。(正确答案) | 
19. 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正确答案) | 
|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 
|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 
20.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 
| 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 
| 你会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 
| 你会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正确答案) | 
21.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为什么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正确答案) | 
|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 
|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 
| 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指挥。 | 
2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语文老师总是(不胜其烦)地给我辅导功课,使我深受感动。(正确答案) | 
| 路路学习向来(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 
| 他因为做了错事而感到(局促不安)。 | 
| 元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左顾右盼)。 | 
23.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锲而不舍 锲:雕刻。 | 
| 悬梁刺股 股:大腿。 | 
| 手不释卷 释:放下。 | 
| 欲将轻骑逐 将:将军。(正确答案) | 
24. 下列句子中属于神态描写的是 (  ) [单选题] *
| 他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 | 
|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正确答案) | 
| 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 | 
| “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 | 
25. 下列不是松脂球形成的条件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 | 
| 要有一大片松树林,并且足够大。(正确答案) | 
| 有苍蝇,有蜘蛛,而且碰巧在一起,一大滴松脂又凑巧滴在它们身上,把它们裹住。 | 
| 松脂不断滴下,将苍蝇和蜘蛛重重包在里面,最后形成了松脂球。 | 
26.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调遗 混乱 冰雹 惊天动地 | 
| 冈位 边赛 卒子 失魂落魄 | 
| 窟窿 屡次 腹部 纹丝不动(正确答案) | 
| 自卑 穿梭 需臾 惊慌失错 | 
27.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节选)这课,使我受到了深刻教育 | 
| 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 | 
| 悦耳的歌声打破了原野的沉寂(正确答案) | 
| 重庆人民是热情文明的城市 | 
28. 下列词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焦躁不安 心急如焚 临危不惧 (动作)(正确答案) | 
| 锲而不舍 忠于职守 舍已为人 (品质) | 
| 天寒地冻 雪花飞舞 北风呼啸 (冬季) | 
| 囊萤夜读 手不释卷 凿壁借光 (读书) | 
29. 下面的词语中,与“绿”无关的是 (  ) [单选题] *
30. (《飞向蓝天的恐龙》)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 | 
|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仅仅是为了博取眼球,吸引读者。(正确答案) | 
|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假说: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 
|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假说提供了证据。 | 
3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单选题] *
| 朴素(bǔ)   率领(suài)  装饰 | 
| 捣衣(dǎo)   和谐(jié)   蹋步 | 
| 倘若(tǎng)  附近(fù)   高耸(正确答案) | 
32. 四时田园杂(兴)(  ) [单选题] *
3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 ①请把电脑(桌面)整理一下,文件太多了。②有什么问题最好摆到(桌面)上来谈。 | 
| ①这篇论文其实就是网络上一篇文章的(克隆),有抄袭之嫌。②(克隆)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 
| ①海豹善于(潜水)。②妈妈总是在朋友圈(潜水),也不冒个泡。 | 
| ①这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②企业在厂房建设等(硬件)方面投人了大量资金,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正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