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淑梅;李凌霞
【摘 要】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90%由病毒感染所引起.西医药对病毒性感冒无特异性的疗效,故开发出高效、经济的中医方药是当务之急.研究发现,中药制剂中的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等药味治疗风热感冒效果显著.因此,中药应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今后应加强对中药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且研制出更多安全有效的中成药抗风热感冒现代剂型.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5(021)006
【总页数】3页(P1075-1077)
【关键词】风热感冒;中药;治疗
【作 者】王淑梅;李凌霞
【作者单位】沧州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河北沧州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院办室,河北沧州06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54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1]。一般临床以风寒、风热两型多见。风热证的主症为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脉浮数;次症为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2]。感冒虽被大多数人视为小病,有自限性,但却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现就近年来国内中药治疗风热感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银翘散药物组成为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桔梗、芦根、生甘草。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头痛重者加蔓荆子、菊花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兰根、马勃、玄参利咽解毒;咳嗽痰黄者加知母、黄芩、柴胡、浙贝母、杏仁清肺化痰;鼻塞者加苍耳子、辛荑、黄芩。
贾长文[3]以银翘散作为治疗组,四季抗病毒合剂作为对照组进行了120例风热感冒患者疗效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发热91.3%,咽痛94.8%,鼻塞83.7%,咳嗽55.3%,头痛92.6%;对照组有效率为发热90.7%,咽痛93.5%,鼻塞84.2%,咳嗽53.3%,头痛91.5%,提示银翘散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相关症状均有效,尤其对发热、鼻塞、咽痛、头痛症状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薄荷饮药物组成为薄荷15 g、黄芩20 g、黄芪30 g、丹皮20 g。煎服法:每剂用清水700 mL煎至约200 mL,去渣取汁,温服;隔8 h后翻渣再煮1次,每日2次口服。
董名扬[4]以薄荷饮为治疗组,桑菊感冒片作为对照组进行了90例风热感冒患者的疗效研究。桑菊感冒片药物组成为桑叶、菊花、连翅、薄荷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结果显示,服用薄荷饮3 d 后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服用薄荷饮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眼花、大汗、腹痛、腹泻、口渴、四肢麻木、心率缓慢、昏迷等不良反应,且无中枢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该药对人体无毒性作用。
双金颗粒组成有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赤芍、柴胡、秦艽、荆芥穗等。5岁以内,每次5 g;12岁以内,每次10 g。每日2次口服。
赵方[5]以双金颗粒为治疗组,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作为对照组进行了102例小儿风热感冒疗效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疾病疗效与中医证侯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0%和91.67%,且治疗后血、尿、肝肾功能等未发现明显异常,使用较为安全、无不良反应,说明双金颗粒治疗风热感冒安全有效,且优于对照组。
柴石解毒汤由柴胡10 g、石膏20 g、羌活20 g、葛根10 g、甘草6 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
刘[6]运用自拟方柴石解毒汤治疗风热型感冒45例,并与清热解毒口服液治疗45例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91.1%,抗感清热胶囊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大柴胡汤组成:柴胡15 g、黄芩9 g、白芍9 g、半夏9 g、枳实9 g、大黄6 g、生姜15 g、大枣4枚。年龄<5岁者用原方剂量的1/3,>5岁者用原方剂量的2/3,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大便秘结者大黄后下,如1~2剂后大便变软或稀薄,改为同煎。鼻塞重者加细辛;咳嗽、咯痰加浙贝母、杏仁、紫菀等;咽喉肿痛加皂角刺等。根据年龄调整剂量,共用3剂。中药煎剂口感差,不易为患儿接受,遇此可用蜜调或分少量多次啜饮。
张焕军[7]以大柴胡汤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84例)用小儿感冒冲剂,补液、抗炎(阿奇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62例,显效率为79.48%,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显效44 例,显效率为52.38%,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8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双清合剂药物组成为郁金、金银花、连翘、藿香、连翘、广藿香、知母、大青叶、地黄、桔梗、甘草、石膏。每次20 mL,每日3次口服。
张琳[8]以双清合剂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予精致连翘解毒片,观察两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双清合剂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用、起效快、疗程短,不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
清开灵制剂的主要成分为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
李雅琼等[9]用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风热型感冒高热(治疗组,25例),以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肌内注射做对照(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120 min后体温下降明显,但随后体温反跳,至240 min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120 min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且无反跳现象。
金鱼柴胡汤方药组成:金银花、鱼腥草、柴胡、黄芩、生石膏、党参、黄芪、半夏、生姜、大枣。水煎服,每日3次。服药快者2剂热退,发热体温达38.5 ℃,持续2~3 d不退,取大枣,重用生石膏。
安承先[10]以金鱼柴胡汤为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进行了小儿风热感冒30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比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口服金鱼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疗效肯定,口感好,无胃肠反应。
解表清热汤组成:羌活30 g、柴胡20 g、葛根20 g、黄芩30 g、生地30 g、板蓝根60 g、百部20 g、桔梗20 g、生甘草10 g。水煎服,一剂两煎,一煎加水500 mL,浸泡15 min后煎至150 mL,二煎加水500 mL煎至150 mL,两煎药汁混合,每次温服80~100 mL,每日3~4次,每日1剂。陈名贵等[11]用解表清热汤治疗风热感冒100例进行观察疗效。结果显效50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各症状有效率为发热92%,恶寒95%,头痛身疼96%,咽痛92%,咳嗽69%,鼻塞涕浊94%,口干而渴98%。说明本方对风热感冒或同时伴有少阳证的患者效果较好、疗程短、退热快,平均退热时间为1.5 d,其退热速度比银翘散快,效果比单纯用西药好,且无不良反应。
愈感解热汤处方:荆芥10 g、防风10 g、羌活15 g、独活15 g、蔓荆子15 g、野菊花10 g、玄参15 g、苍耳子6 g、薄荷10 g。伴咽痛者,加半枝莲30 g、蝉蜕10 g;伴咳嗽者,加前胡15 g、炒紫苏子10 g、炒莱菔子10 g;有便秘者,玄参加至30 g。如1剂药服完而热未退,可继续如前法煎服第2剂、第3剂。热退后可恢复通常服药方法,即药液分两份,早晚各服1份。
孙晓春[12]以自拟愈感解热汤治疗重症感冒(风热犯表症)患者62例,观察疗效。结果62 例患者中,服药24 h内体温恢复正常者49例,48 h内恢复正常者11例,尚有2例治疗48 h后体温分别降至37.8 ℃和37.6 ℃。继续服药至第3日,全部恢复正常。治疗3 d临床痊愈者55例,显效3例,有效4例;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三阳退热胶囊由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石膏、青蒿、薄荷、芦根等组成。每次5粒,每日3次。
郑彩霞和刘振安[13]以三阳退热胶囊为治疗组,银黄胶囊为对照组,观察三阳退热胶囊治疗风热感冒4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82.5%)和对照组(85.0%)总体疗效相近(P>0.05),但治疗组发热、恶风、头痛口干、咽痛汗出等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三阳退热胶囊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不良反应。
疏风解毒胶囊药物组成: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每次4粒,每日3次。
奚肇庆等[14]观察疏风解毒胶囊对13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有较好的退热作用。患者服药前平均体温为38.35 ℃,服药72 h后平均体温为36.86 ℃,退热率为90.77%。即刻退热39例,占总病例的30%。服药1 h体温与服药3、4 h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2 h体温与服药3、4 h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3 h体温与服药4 h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解热时间为20.5 h。
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90%由病毒感染所引起[15]。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中医治疗旨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且近年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既能抗多种病毒[16],又能抗多种细菌[17]。近年来常用的中药制剂中多以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等为主,治疗风热感冒效果显著。
金银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18]。连翘其性微寒,味苦,归肺、心、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19]。柴胡苦辛微寒,透泄和解半表之邪[20]。黄芩苦寒,清泄半里之邪[21]。以上药味多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等药理作用,从而能够治疗风热感冒。
然而,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药物筛选及临床疗效观察,而对中药药物有效成分、治疗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加强对中药药物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以进一步促进中药更好地防治风热感冒。
【相关文献】
[1] 李家邦,高鹏翔.中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136.
[2]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0.
[3] 贾长文.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63.
[4] 董名扬.薄荷饮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8):153-154.
[5] 赵方.双金颗粒治疗小儿风热感冒102 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4):48-49.
[6] 刘.柴石解毒汤治疗风热感冒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0):1197.
[7] 张焕军.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72.
[8] 张琳.双清合剂治疗风热感冒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01.
[9] 李雅琼,申艳梅,夏进娥.清开灵保留灌肠治疗感冒高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0):653.
[10] 安承先.金鱼柴胡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30例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0):85.
[11] 陈名贵,朱宣明,周建忠.解热清表汤治疗风热感冒100例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71-72.
[12] 孙晓春.愈感解热汤治疗重症感冒6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97.
[13] 郑彩霞,刘振安.三阳退热胶囊治疗风热感冒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97-1398.
[14] 奚肇庆,周建中,梅建强,等.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162-1.
[15] 陈筱云,乔模,王芨,等.清热解毒、宣降蕴热法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 (7):417-418.
[16] 陈丽琴.抗病毒类中药应用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4):571.
[17] 蔡燕,邢艳,谢文光.中药抗菌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9-10.
[18] 杨鹏.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4.
[19] 胡静,马琳,张坚,等.连翘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2,10(10):760-7.
[20] 牛向荣.柴胡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09,12(9):1310-1312.
[21] 尹华熙,白筱璐,邓文龙.黄芩的解热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