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6:40
文档

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

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作者:肖楚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        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尖刻”的语言塑造了曹七巧这位歇斯底里的恶妇形象,表现了一个从受虐者到施虐者的女性的极度疯狂。作品完全是通过人物对话、新奇的比喻、打破规范化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等语言艺术来表现思想主旨,对于这部小说而言,独树一帜的语言魅力,才是成就它的关键之笔。        关键词:金锁记;对话;比喻;打破规范化;潜台词        作者简介:肖楚楚,女,汉(1987.
推荐度:
导读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作者:肖楚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        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尖刻”的语言塑造了曹七巧这位歇斯底里的恶妇形象,表现了一个从受虐者到施虐者的女性的极度疯狂。作品完全是通过人物对话、新奇的比喻、打破规范化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等语言艺术来表现思想主旨,对于这部小说而言,独树一帜的语言魅力,才是成就它的关键之笔。        关键词:金锁记;对话;比喻;打破规范化;潜台词        作者简介:肖楚楚,女,汉(1987.
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

作者:肖楚楚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

        摘 要:《金锁记》是张爱玲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尖刻”的语言塑造了曹七巧这位歇斯底里的恶妇形象,表现了一个从受虐者到施虐者的女性的极度疯狂。作品完全是通过人物对话、新奇的比喻、打破规范化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等语言艺术来表现思想主旨,对于这部小说而言,独树一帜的语言魅力,才是成就它的关键之笔。

        关键词:金锁记;对话;比喻;打破规范化;潜台词

        作者简介:肖楚楚,女,汉(1987.6-),湖南邵阳,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0-0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性的存在,因此语言就是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一部经典的作品,其思想性是主旨,但精彩的语言艺术也是不可或缺的。《金锁记》是乱世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它的成功与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分不开的。

        《金锁记》的个性对话、反叛规范的描写、形象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潜台词仿佛“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一、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文学作品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对话是主要手段。对话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说清故事原委,更能突出人物性格,塑造鲜明形象。如《金锁记》中关于曹七巧的对话,就表现了七巧尖酸、刻薄、乖戾、变态、嗜钱如命的性格:

        “你新嫂子(儿媳芝寿)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七巧挖苦新媳妇芝寿嘴唇厚;

        七巧看到30岁的女儿定亲后在家中“时时微笑着”的幸福,她就大骂女儿:“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搁不住的东西是怎么着?……你就拿准了他是图你的人?你好不自量。你有那一点叫人看得上眼?”

        她跟外人啐儿媳妇“一见了白哥儿,她就得去上马桶!真的!”弄得媳妇“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就连装“不听见”,她也会挖苦“在儿子媳妇手里吃口饭,可真不容易!动不动就给人脸子看!”最终媳妇抑郁而终,儿子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天下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七巧在“教育”女儿长安的时候,两次强调“谁不想你的钱”,她对与丈夫的婚姻失望后,继而对与小叔子姜季泽的“爱情”绝望,只能用金钱麻痹自己,她死守着用一生青春和幸福换来的财产,到了嗜钱如命的地步。

        七巧嫁给“骨痨”的老公,心理、生理上都没有享受的爱情和婚姻的幸福,致使她变得性格乖戾,说话尖酸刻薄,语不伤人死不休;她一方面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却又将满腹的怨气付诸言语,“一开口就是满肚子的牢骚”;岁月的空虚寂寞以及对爱情的失望、绝望,扭曲了她的人格,她恋子妒女,见不得别人幸福(包括亲生儿女),“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于是病态地亲手葬送了子女们的幸福。

        二、形象化的新奇比喻

        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语言的根本”。张爱玲是一位驾驭语言文字的大师,尤其是她运用比喻的手法,能在传统的比喻手法上另辟蹊径,不仅创意鲜明,更是大跨度地联想,将常规思维中难以联系在一起的事物通过形象的比喻建立联系,让读者在不断的思维冲击当中不得不叹服这一传统修辞的绝妙。如:

        “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刀片”,把曹七巧尖酸刻薄的语言比喻成割人的刀片;“现在这肃静却是沙沙有声,直锯进耳朵里去,像电影配音机器损坏之后的锈轧”,七巧在分家时对九老太爷的分家方案“突然叫了起来”,张爱玲将七巧的“反对之声”比喻成“锈轧”声,突显七巧的不识大体、斤斤计较和爱财如命的特性;

        “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钻进他的纺绸袴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把风吹动衣服比喻成白鸽钻进纺绸袴褂,不仅形象贴切,而且把曹七巧看着姜季泽离开时所带有一丝不舍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一种常用的比喻手法就是物化,将人比喻成没有生命的“物”,用无生命或者生命消失的喻体来消解人物本身的生命性,更显人物悲剧命运的苍凉:

        “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月光里,她(芝寿)的脚没有一点血气——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被七巧霸占了丈夫的芝寿夜晚躺在床上像没有生命的肉体,正值妙龄的少妇、该有闺房之乐的娇妻,在遭受心理畸形的婆婆的精神戕害之下,只能是香消玉殒的结局;

        “她(长安)再年轻些也不过是一棵娇嫩的雪里蕻——盐腌过的。”本是花季少女的长安,被母亲施以肉体和精神的蹂躏——被迫裹脚已经是摧残身体,还被剥夺了上学的机会,更甚之在学校留下恶名和笑料。本该是如娇嫩的雪里蕻的年纪,张爱玲在此处用破折号强调长安是被“盐腌过的”,毫无生命的朝气和活力,“被腌”也就象征着长安的“被摧残”,也奠定了长安“活脱的一个七巧”的基调。

        物化的手法还有很多,如:将遭姜季泽拒绝的曹七巧比喻成“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形容实际上有十三四岁的长白和长安,“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既写出了长白、长安因先天不足(父亲患有骨痨)的缺陷,又预示着他们将被母亲七巧摆弄的人生。

        三、打破规范化语言的描写

        文学语言有别于规范化语言,不讲究常规和逻辑,而是对规范化语言的反叛,去发掘字、词、句的潜在力,以达到新鲜感、陌生感。一个作家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有的文学语言才能打动读者,铭记于文学史。《金锁记》中,张爱玲正是通过反叛规范化语言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别说你今儿是装死,就是你真死了,他也不能不到你的灵前磕三个头,你也不能不受着他的!”对于七巧娘家人来访,老太太装作不知道,七巧知道是姜家人看不起自己,便在丫头面前喃喃呐呐地骂道,让读者们深深记住了七巧的刻薄和厉害;

        “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的向肉案一抛,一阵温风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的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回想中那“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将七巧带回到现实中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暗示了七巧对于鲜活生命和激情肉体的欲望。仿佛那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打进了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不免为七巧的悲惨遭遇惋惜,似乎她的扭曲的灵魂也是情有可原了;

        “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这是全文中最为精妙的时间和空间转移法,像电影镜头转变一般,以镜子为载体,镜里镜外,一晃十年过去了,也晃掉了七巧十年的青春;

        “她(七巧)用那沉重的枷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文中曾写过“她(七巧)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而在全文的收尾处再次提到了七巧的“黄金枷锁”,点出了全文的主旨,也道明了题目“金锁”的来源。这把“枷锁”金钱的枷锁,是封建礼教的枷锁,劈杀了她自己,也伤害了她的至亲。

        四、潜台词的灵活运用

        为了达到欲说还休、表面模糊实际清晰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张力,表达微妙关系,让读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中都会恰如其分地运用潜台词,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委婉地让读者心领神会。

        “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七巧张嘴便说自己“摸黑梳的头”,意思就是房间朝向不好,太黑,虽然后面挑明了讲出来了,也充分表达了她的怨气。

        “我就不懂,我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七巧得不到丈夫的关爱,便对小叔子姜季泽有了心思,这里她有意向季泽示好,也算是一种勾引;

        “玻璃窗上面,没来由开了小小一朵霓虹的花”,长安在与童世舫初次见面时,娇羞的像一朵水莲花,见童世舫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她已芳心暗许,这朵“霓虹的花”实际暗指长安心里乐开了花。

        《金锁记》被傅雷先生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2],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仅在于作者塑造了曹七巧恶妇的经典形象,揭示了在封建宗法下人性由善变恶的根源,还在于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技巧展示了小人物悲剧命运的过程,在苍凉基调之上,塑造了个性鲜活的不同人物性格,仿佛整部作品的语言都带上了主人公曹七巧的“尖刻”风格,句句“针”言,“酸”的让人难忘。

        参考文献:

        1、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傅雷.论张爱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3、张爱玲.金锁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文档

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

浅析《金锁记》的语言魅力作者:肖楚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        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尖刻”的语言塑造了曹七巧这位歇斯底里的恶妇形象,表现了一个从受虐者到施虐者的女性的极度疯狂。作品完全是通过人物对话、新奇的比喻、打破规范化的语言以及潜台词等语言艺术来表现思想主旨,对于这部小说而言,独树一帜的语言魅力,才是成就它的关键之笔。        关键词:金锁记;对话;比喻;打破规范化;潜台词        作者简介:肖楚楚,女,汉(1987.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