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6:46
文档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7分)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
推荐度:
导读案例一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7分)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
案例一

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7分)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做“眼线”,容易培养学生阴暗的人格,这样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班主任的做法极为不妥。(2分)

2、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班主任)“无事不晓”是通过学生小明出卖同学而做到的,这不利于学生人生的发展。(2分)

3、新课程倡导“教师是一种灵魂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唤醒”,作为班主任如此要求小明做伤害同学的事,实则为一种畸形教育。(2分)

4、教师(班主任)此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丧失了教育学生的前提。因为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监视”实为一种不信任。(1分)案例二

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病又犯了,老师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的课别上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师,关上了教师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师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原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作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8分} 第一问: 1.教育学:

(1)校长的做法是对的。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青少年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班主任将其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2)学生观倡导学生为完整的人,发展潜能的人,发展需要的人。班主任的做法例如“厉声”?“生气”,“推出教室,关上教室门”均违背了学生的受尊重权。

(3)教师是学生的交往者,合作者、朋友、知己,均表明教师的做法错误,校长的做法是对的。

2、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和尊重。

3、义务教育法:P422,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对义务教育的学生更多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学生外边站着属于变相罚,不让学生上课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第二问: 1、教育学:

(1)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小伟的人格,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联合其家长一起做工作,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还可以运用契约法或惩戒法,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校正(2)班主任应该关注和爱护学生,一视同仁,与小伟好好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导小伟积极归因 2、教育心理学:

(1)小伟应以学习为主要职责,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谦虚听取老师的意见,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之上。

(2)小伟同学:应该积极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允许的话,可以采用行为控制法,一旦自己的不良行为想法出现时,可以事先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上小皮筋,实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惩罚。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5.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46.新学年开始了,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47.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5.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46.新学年开始了,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47.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六、案例分析题

45.答案: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

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46.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47.答案: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三、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

②请根据自己的类别选做相应的题目。本题20分)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DE )26、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三个维度去考虑。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初中老师必答题

这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上课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台录像机,正播放着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关于这次事件的报告和一个写了他们姓名的“检查员”卡片。张老帅称同学们为市律帅办公室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们有5天的时间去复查已有的证据,并作进一步调查,然后他们必须给市律师办公室提出一份起诉书,并把他们的结论通知给新闻界。

请问:①这是一种什么学习方式?②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好处?③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这种学习?

●初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这是“探究学习”。

②探究学习的好处主要表现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注意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探究学习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阶段,面对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提出假设;第二阶段,询问与调查:搜集信息,进行论证;第三阶段,建立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第四阶段,总结汇报:回顾、讨论、总结、扩展、激励等。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

28.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 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

28.【答案要点】(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档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7分)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