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7:24
文档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一)全面把握,重点理解《社会学概论》课程共十一章,各章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在学习和复习时,考生必须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业、例题分析、综合练习题等栏目的内容。应围绕课件,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要在导学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二)突出重点,全面复习本课程考试重点在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领
推荐度:
导读《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一)全面把握,重点理解《社会学概论》课程共十一章,各章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在学习和复习时,考生必须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业、例题分析、综合练习题等栏目的内容。应围绕课件,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要在导学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二)突出重点,全面复习本课程考试重点在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领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一)全面把握,重点理解

《社会学概论》课程共十一章,各章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在学习和复习时,考生必须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业、例题分析、综合练习题等栏目的内容。应围绕课件,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要在导学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突出重点,全面复习

本课程考试重点在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领会程度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必须重点突出,但一般性的内容也应了解。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握重点问题,掌握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识记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名词和重要知识点等。这部分内容多出名词解释题型。领会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性掌握,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涉及到领会层次内容。

(三)加强练习,重视课件

围绕课程内容,并依据考试大纲的题型,本课程有关课件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并提供参,供考生复习时用。这些练习题都在可能的出题范围,力求覆盖课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针对考试对考生跨章节进行测试的特点,练习题中有些习题将各章节所要测试的知识点串联综合起来分析,以此提高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做大量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检验平时的复习效果,以便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复习,更重要的是也可通过考前的测验,增强考生在考场上必胜的信心。当然,考生必须重视全面复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学习中,必须完成规定的作业,以便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同时,学习中还需要随时注意新的情况,吸收新的内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二、考核方式和试卷结构

1.考核方式:闭卷;答题时间:90分钟;

2.试卷结构与题型

成绩

卷面总计100分

名词解释题

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

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各题型解题技巧

1.名词解释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出解释,目的在于考察考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名词解释回答的要求是,把该词的基本概念、含释清楚即可。主要基于原文,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但需要把名词的概念含义表述的清楚完整。

2.简答题

简答题的基本要求就是简明扼要,千万不要以为写得越多越好。只要把问题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其具体问题一条一条地说清楚,要全面,层次清楚。

3.论述题

对于论述题,一般来说,大家要先搞清楚,问的是什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考虑是否是需要结合实际地回答。清楚这些之后,就可以按照课程学习中所讲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按照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去逐条回答。一定要清楚问的是什么,要清楚回答这个问题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不可因为怕答不完全而什么都写上,这样虽然要答的都答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对这个问题掌握的并不十分清楚。考试时回答问题好坏的差异首先在于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全面。其次,要考虑条理是否清楚,条理的清晰程度反映你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因此,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思考,然后再下笔。

四、考核知识点

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两个层次:识记和领会。这两个层次的具体要求是:

1.识记:有关的概念、定义、知识点等能够记住并描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阐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把握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当然,对于掌握的程度和题型不是绝对的,希望同学们复习时能够在全面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

识记:社会学定义;社会运行机制定义

领会:社会的特点及功能,社会运行形态,社会运行条件和社会运行机制

(二)社会学研究内容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识记:

(1)社会学的功能

(2)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领会: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

(1)各个研究方法实施的条件

(2)各个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一)什么是社会化

识记:社会化定义

领会:社会化的重要性,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化的意义,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个角度

(二)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

领会:社会化的过程(两种划分),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三)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社会化的问题

识记:早期社会化定义;再社会化定义;代差定义

领会:早期社会化的特点及困境,社会失范及青少年犯罪,成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代差问题

(四)人的社会角色

识记:社会角色定义;角色扮演定义;角色冲突定义;角色不清定义;角色中断定义;角色失败定义;角色集定义;角色失调定义

领会:社会角色内涵,角色扮演的三个阶段,社会角色的失调

第三章  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

识记:社会互动定义;镜中我定义;参照群体定义;印象管理定义

领会:符号互动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戏剧理论

(二)社会互动研究

识记:竞争定义;冲突定义;强制定义;顺从定义;顺应定义;合作定义

领会:社会互动的情境、过程、维度、类型以及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的关系

(三)集合行为

识记:集合行为定义;恐慌定义;谣言定义;流行定义

领会:集合行为的特征、集合行为的几种理论和几种典型集合行为(恐慌、谣言、流行)

第四章  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概论

识记:社会群体定义;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定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定义;内群体与外群体定义;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定义;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定义

领会:社会群体的特征,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及条件,社会群体的类型

(二)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识记:群体凝聚力定义;群体规范定义

领会: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规范的作用,分析群体内部关系,群体领导与决策及其类型

(三)初级社会群体

识记:初级群体定义

领会: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及功能,当代我国社会初级群体的变化

第五章  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概论

识记:社会组织定义

领会:社会组织的特征、构成要素及分类

(二)社会组织的目标

识记:组织目标的定义

领会:组织目标的分类,制定原则及实施,影响因素

(三)社会组织结构

识记:组织结构定义;非正式结构定义

领会:组织结构的内容、基本形式,非正式结构的产生及其作用,我国当前组织结构的特点(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及如何调整)

(四)社会组织的管理

识记:组织管理定义;科层制管理定义

领会:三种组织管理理论及三种组织管理方式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社会分层概述

识记:社会差别定义;社会地位定义;社会分层定义;社会分化定义;水平分化定义;垂直分化定义

领会:社会地位的特点,分层社会现象存在的原因,社会分化类型,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

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M.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帕雷托的精英理论、帕森斯的分层理论

(三)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领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层次内部的关系和层次之间关系的研究、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的有关原则和思路

(四)社会流动

识记:社会流动定义

领会:社会流动的意义、社会流动的类型、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合理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实现

第七章  社会制度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制度

识记:社会制度定义

领会:社会制度的特征、类型、构成及功能

(二)社会控制

识记:有关名词解释

领会:社会控制的特征、类型、功能以及当前转型时期社会控制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控制体系

识记:社会控制定义

领会:社会控制的手段、过程(四个环节)以及社会控制的度(需要重点掌握)

(四)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识记:社会越轨定义

领会:社会越轨的类型、不同学科对其原因的解释以及社会越轨如何进行控制

第八章  社区

(一)社区概述

识记:社区定义

领会:社区的特征(四要素)、分类

(二)社区自身发展问题

领会:社区发展各要素(人的因素、社区的地域环境、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城乡社区的协调发展

领会:社区的演变、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特点及在转型期的变化、城乡社区协调发展研究(两种理论)和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基本特点)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变迁

识记:社会变迁定义

领会:社会变迁的类型、内容、社会变迁的原因及影响变迁的因素

(二)社会现代化

识记:社会现代化定义

领会:清楚早发内生型和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区别、把握对社会现代化涵义的理解

(三)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识记:城市化定义

领会:把握社会现代化每个基本特征的内涵

(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识记:“迟发展效果”定义;“二元”社会结构定义

领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工作概述

识记:社会工作定义

领会: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价值。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识记: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定义

领会: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三)社会保障概述

识记:社会保障定义;就业保障定义

领会:社会保障的构成及其基本模式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领会:了解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成就,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识记:社会问题定义

领会: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社会问题的类型以及社会问题的基本研究理论

(二)人口问题

领会:人口数量、质量及结构如何对社会运行产生影响

(三)环境问题

领会: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与作用,以及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四)其他社会问题

领会:社会问题(如毒品问题)的特点,产生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其危害性,如何有效地防范等

文档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一)全面把握,重点理解《社会学概论》课程共十一章,各章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在学习和复习时,考生必须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业、例题分析、综合练习题等栏目的内容。应围绕课件,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要在导学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二)突出重点,全面复习本课程考试重点在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