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规范线路巡视工作的规定
运行巡视是输电线路生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为了随时掌握输电设备的健康状况、线路防护区状况以及环境变化对线路运行的影响,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排除运行障碍,并为输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为规范输电线路巡视管理工作,保证巡视质量,提高运行巡视发现问题能力,提高巡视人员巡视技能,杜绝运行责任事故发生,针对当前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线路巡视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责任线、责任段管理
1.调整运行、检修班班组职责,实行运行、检修合一的班组管理模式。调整后的班组管理职责按线路队“输电线路责任承包管理办法”执行。
2.按照调整后管理职责,各班负责承包线路的运行、检修管理工作,大型检修、抢修按照工区部署实施。
3.班组应根据每条线路情况划分责任段,按照专人专责段巡视管理方式组织线路的巡视。
4.专责段应每季度进行一次交换巡,通过对比巡视记录、反馈意见情况,检查、促进巡视质量的提高。
5.各班组共同参加新移交运行线路的验收工作,移交后的线路队分配到承包班组,按照以上规定进行责任段划分管理。
二、巡视记录与巡视内容
1.巡视记录执行“国家电网生503号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文件规定的“XXX线路巡视作业指导书”内容。
2.各班将“巡视作业指导书”内容录入GPS巡检器,逐步向无纸化巡视过渡。
3.巡视内容除记录设备本体缺陷外,应记录线路防护区变化情况,发现可能出现下列危及线安全的隐患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1 防护区内违章吊装作业、油井维修、钻探作业可能误碰导线情况,应立即予以制止并责令其采取措施,必要时下达“危及线路安全通知单”或进行监护。
3.2 防护区内违章挖掘作业可能导致电杆、铁塔基础损坏情况,应立即予以制止并责令其恢复。
3.3 防护区内放风筝可能造成刮落在导线上造成线路短路、接地情况,应立即制止并向该地段居民说明其危害性。进行必要的宣传。
3.4 防护区内拟进行或正在进行的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施工情况,应予以制止并汇报队进行处理。
3.5 防护区内拟种植或正在种植树木情况,应予以制止并进行必要的输电线路防护区管理宣传。
3.6 防护区内未处理树木对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测量与导线接近距离并提出处理意见。
3.7 发现责任段内线路设施发生被盗情况,及时汇报处理并提
出防盗措施建议。
4.按照运行规程规定的设备健康标准,发现线路缺陷并根据缺陷分类标准准确进行分类。5.雨、雾、雪等空气湿度较大天气巡视;线路重负荷情况进行的巡视,发现绝缘子、导线连接器发热、放电情况。
6.巡视“线路巡视作业指导书“,运行规程规定的其他巡视内容。
三、年度巡视工作重点及要求
1.每年11月份至次年的四月份,运行工作的重点是防盗、防风灾、防雾闪、污闪,应进行下列工作:
1.1 加强重点地段输电线路的巡视,缩短巡视周起,加大巡视密度。每周进行2-3次特殊巡视,必要时每日巡视一次并做好记录。
1.2 每年12月份,对防护区内的蔬菜大棚、建筑工地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护线宣传和检查,敦促对方按照要求做好防止大风刮起异物挂在导线上的措施,并做好记录。
1.3 风力大于6级时,应选择性进行导线风偏观测,针对不同风速情况下导线风偏做好记录。
1.4 大雾、毛毛雨天气,应选择适当地点进行观测检查,对比重污秽地段与一般地段线路电晕及放电情况,并做好记录。
2.每年7月份至10月份,运行的重点应放在防树障、防交跨距离、防基础冲刷、防施工误碰碰方面,并做好以下工作:
2.1 及时清除、修剪防护区内超高树木,防止由于对数木距离不够引起的线路掉闸事件。一般要求,树木在年度生长周期内生长高度与导线的距离(温度40时)不应超过3米(各电压等级)。
2.2 按照《运行规程》要求进行交叉跨越距离测量,保证各类交跨在最大气候条件出现情况下交跨距离满足规程要求。
2.3 采取措施防止大雨冲刷造成基础坍塌,电杆倾斜。暴雨后对易冲刷地段进行一次全面巡视并做好记录,提出预防措施。
四、巡视到位标准
1.运行巡视人员必须观察到责任段内线路杆、塔所有结构件及导、地线全线和金具情况。
2.巡视人员发现“巡视到位反馈卡”后,应取回并回报队专工。
3.对于特殊不能到位杆塔或地段,应经队认定备案,但必须利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并发现存在的缺陷。
4.事故巡视必须检查到线路全部,责任段巡视未查出故障点时,运行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交叉巡视,交叉巡视仍未发现故障点,应组织登杆检查。
5.特殊巡视按照巡视要求进行。
五、缺陷内容描述要求
1.拉线缺陷情况应注明“电源侧左“或“负荷侧右“来描述,并注明“导线拉线及型号“或“地线拉线及型号“;被盗时应写
明拉线棒情况、型号,UT情况、型号及拉线本身情况;是否需要更换拉线;拉线锈蚀时应估计锈蚀表面积和截面积并根据运行标准说明是否需要更换。
2.角钢被盗时,应注塔型及被盗角钢编号,在现场查不到时应现场绘制草图,回办公室后查资料填写,螺栓被盗时应写明方位及螺栓型号。
3.抱箍被盗时应写明左杆或右杆及具体被盗情况,包箍型号及恢复所需材料。
4.接地极缺陷情况应详细写明被盗情况及恢复所需材料。
5.导、地线损伤断股时应写明损伤情况,所在档距,相位,地线写明左右,损伤处距杆塔距离,档距内有无交跨,损伤处下方土地情况并根据运行标准准确判断处理方法(为了方便确定处理方案)。
6.统计交跨时应写明所在档距,交跨物名称,所属单位,交跨距离,交跨角度,测量时温度,交跨距杆塔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