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49:50
文档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
推荐度:
导读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
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朽、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建筑在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形成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B.建筑物上,构件与构件、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C.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中国建筑运用“文法”的规则,用不同的“词汇”构成不同的体形。

D.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在砖石建筑中的运用,为中国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建筑都遵循“文法”,但不同类型的建筑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B.影壁或牌楼虽然属于建筑的“小品”,却是中国建筑特性和特色的集中体现。

C.中国建筑的“词汇”“文法”一直得到沿用,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D.千百年来,“文法”“词汇”在建筑中的使用,使中国建筑能够保持自己特色。

3.中国建筑体系和其他国家建筑体系的发展途径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节选自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别里科夫“不祥的叹息声”表现了他虽然在生活中极力回避现实,但现实生活依然让他感到不安的心理。

B.“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深怕小贼溜进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别里科夫的胆小。

C.别里科夫决定与华连卡结婚,表明他虽生活在“套子”里,但内心对美好的婚姻生活也有强烈的追求。

D.促狭鬼的漫画以别里科夫滑稽的形象和“恋爱中的anthropos”题名构成强烈的反差,对他进行了讽刺。

5.文中说别里科夫“决定结婚”是“昏了头”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竟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说着,一面去了。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哪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暧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里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得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宝玉伤势重,“咬着牙”是强忍疼痛的自然反应,而袭人“咬着牙”则是表现她看到宝玉伤势后强忍内心的愤怒。

B.宝钗带着丸药来看望宝玉并交代用法,而宝玉因为担心宝钗介意打断袭人的话头,这表现了他们两人的相互关心。

C.袭人说出了薛蟠,但被宝玉拦住后马上明白说了不该说的话并感到羞愧,宝钗出门时她赶忙相送,体现了她的懂事。

D.黛玉来看望宝玉,悲泣难忍满面泪光,而宝玉不但担心她中暑,还谎称自己的伤不疼宽慰她,表现了两人情意相通。

7.文中写宝钗“自悔说的话急了”和黛玉“急得跺脚”,她们分别“急”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8.有论者认为,宝玉挨打是“疼在身未疼在心”。小说是如何描写宝玉的“疼在身”和“未疼在心”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作品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某读书,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已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某物慎勿食,食之必死。”乙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耶?”谓谏诤之言当如猛之详善。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舆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耶?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友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铎,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则冀人君A一悟B而至于治平C不悟D则烹身灭族E唯此F二者G不思H中道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执事,古代办事的,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封,指疆界,与《鸿门宴》中“封府库”的“封”词义不相同。

C.就,指接近、靠近,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词义相同。

D.晓,使…明白,与《师说》中“吾从而师之”的“师”用法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烛之武夜里出城拜见秦穆公并说服了他,于是秦穆公便与郑国签订盟约,撤军回国。

B.杜牧认为国君能接受进谏并悔改的不足百分之一,是由于进谏的人说话不当造成的。

C.因御史大夫薛广德和张猛劝谏的话清楚友善,于是汉成帝听取谏言从桥上通过渭水。

D.张权舆以周幽王、秦始皇等人的例子来劝阻敬宗皇帝游骊山,他的谏言却未被采纳。

12.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帝曰:骊山若此之凶耶?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13.杜牧认为直谏是下等的进谏方式。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劝退秦师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戏剧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窦娥冤》选段,完成14~15题。

(正旦唱)

【要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早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14.下列对原文中的典故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都与“血”有关,窦娥借以立下血溅白练的誓愿。

B.窦娥以“六月飞雪”“东海孝妇”来解释第二、三两桩誓愿,表达满腹冤情。

C.“苌弘”“望帝”写人怨,“邹衍”“孝妇”写,所表达的意义由轻变重。

D.典故的运用凸显窦娥的冤情,表现了她的性格,也突出了“冤”的戏剧主旨。

15.在本折【滚绣球】一曲中,窦娥曾抨击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本选段中,她又立下三桩誓愿向天地伸冤。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

(2)《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____________”;如果秦王朝能爱护六国的人民,“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践行“十思”,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看春晚,最累的是手。”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海量点评,又何止是在春晚?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针砭;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的 A 的原创——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流泪。网易的网友爱“写诗”、微博的网友爱“转发”、微信的网友爱“分享”……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正是在这 B 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

①就这样,我们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②也都更比以往任何时候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③网络成为了人们判断是非、纾解情绪、张扬个性、实现价值。④所以,“有话好好说”成了经营“新集体生活”的重要规则。⑤但这不是要局限表达权利,而是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这种主体意识和媒介素养是每个人都 C 的,唯有这样,才能呵护好我们的集体生活。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划横线处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B.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唉,天可真凉了——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仿佛看见星星在对我眨着眼睛。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0.下列句子中的“熟”和文中加点的“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田里的小麦熟了,微风吹过,掀起一片金黄的麦浪。

B.夜深了,宿舍里的小伙伴都睡熟了。

C.我们这个班级刚成立不久,同学之间还不太熟。

D.这工作他之前已做了多年,算是熟手了。

21.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成:“海上的夜是柔和、静寂又梦幻的,我看见夜空中繁星点点。”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风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品读自然之风,寄寓人生冷暖,吟“晚来风急”的寒冷凄清,颂“舞雩之风”的和煦自在;我们亦可沐百代文风,书写青春风采,惜“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做今朝“风流人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及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C 2.(3分)D 3.(3分)D

4.(4分)①运用“不是……,而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使论证严密,说理透彻。②运用口语、成语、文言词语等,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

5.(4分)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②只有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才能检验从书本中学得的知识是否正确,才能获得对事物或事理的深刻认识。

6.(3分)B 7.(3分)A

8.(6分)①多用排比句和叠词,使语言具有豪迈激昂的气势,和秦腔的粗犷、豪放相契合。②对白嘉轩的外在形象进行夸张的描绘,和秦腔一样富有夸张性。③多处运用了方言,和秦腔一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地域特色鲜明。

9.(6分)①描摹秦川大地乡间的风俗人情,作品凸显“人”的要素;②借助排演秦腔这一典型情节来写人,突出人物特征;③通过动作、语言对人物进行描写,并借助环境描写加以烘托,人物特征鲜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BEG(每答出一处给1分。答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3分)B 12.(3分)C

13.(8分)(1)因此人们无论地位高贵低贱,都乐于和他相处,然而也因为这样与世俗不合。

(2)一旦被罢黜,我在心情上不能自我释怀,回忆当时的事情,(距离)现在十几年了。

14.(3分)①为人坦率平易;②放纵本性;③不追求富贵;④不肯奉承迎合他人。

15.(3分)B

16.(6分)①本词运用丁令威学道归来后发现物是人非的典故:②结尾两句的用典反其道而用之,想象范成大魂归故地后当不会有物是人非之叹:③以此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17.(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6分)①花香也越浓②挥发性化合物不同③一是生存,二是繁衍。

19.(4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想要延长鲜花的花期,尽量长时间地享受花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用营养液的方法来实现。

20.(3分)C 21.(3分)B

22.(4分)①读书由“薄”而“厚”的过程与树根“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相似:②这样读书的结果能不断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与树的蓬勃生长、枝繁叶茂相似。

四、写作(60分)

23.(60分)

略。

文档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漳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