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指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
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5.分型及临床表现:
(1)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大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苔薄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
形成水肿,触痛明显。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色少华,神疲
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龈,苔薄白,脉弱。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病情:
(1)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痔发作期要侧卧休息,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坐浴。
(2)外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
3.临证施护:
(1)术后出现尿潴留,但经诱导无法解除者,遵医嘱穴位注射或导尿。
(2)术后7~9天为痔核坏死脱出阶段,嘱患者减少活动,密切观察便血情况。
(3)内痔结扎术后,嘱患者不可牵拉留在肛外的线端,以免疼痛或出血。
(4)术后切口疼痛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止痛。
4.给药护理 术后止血、止痛、消炎、营养治疗,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清热利湿止血、清热凉血祛风、补中益气提升。大便后用痔痛安搽剂中药熏洗以活血止痛、收敛消肿,换药,手术切口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5.饮食护理
(1)气滞血瘀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脾虚气陷者忌酸冷食物,宜进温补食物。
(2)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以及含纤维素的饮食,忌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
6.情志护理 疏导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疗。
7.并发症护理 出血、感染、便秘、肛门狭窄
(1)术后注意观察局部切口有无红肿,敷料有无渗湿,体温波动情况。如发生出血、感染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不宜过早下床。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并保持大便通畅。
(3)观察大便的性状、粗细。如排便困难伴大便变细,有肛门狭窄及便秘,及时报告医生及早行扩肛治疗。
三、健康指导
(1)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热水或中药液坐浴。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选用软坐垫。
(5)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疲倦,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对于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6) 发现排便困难者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