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惜粮食主题班会【范文一】:
班会背景:学生浪费粮食现象严重。
班会目的:
1、通过召开这一次主题班会,从小养成爱惜粮食文明用餐的习惯,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而懂得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能做到爱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者的劳动,体恤劳动者的辛苦。让同学们养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2、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节约意识。
班会准备:拍摄学生乱扔乱倒图片、搜集与爱惜粮食有关的格言班会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对象:班主任及本班全体学生
班会步骤:
1、揭示主题:珍惜粮食文明用餐
2、班主任讲述民间故事《鞭打荞麦花》。
有这样一个“鞭打荞麦花”的故事。说是一个放养的孩子,有一天,他一边放羊,一边拿鞭子抽打路边的荞麦花。他走过的路上,前后四十里,荞麦花落了一地,白茫茫的,像下雪一样。就在他赶羊回家的时候,空中忽然乌云密布,从空中飘下一块黄绸布正好落到他的怀里,上面还有一行朱红的文字。这孩子不识字,就问一个大人。这人一看,大吃一惊,说:“孩子,你作孽了,老天爷要惩罚你呀,你赶快回家吧。”放羊孩子恍然大悟,丢下鞭子就往家里跑。就在这时,空中电闪雷鸣,随着咔嚓一声巨响,放羊孩子被天雷劈死在自家门前。那块黄绸布就搭在他的身上,上面写着“鞭打荞麦遭雷劈”。
3、学生讨论: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理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和格言
4、班主任小结:
这是小时候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我曾经对这个高高在上的老天爷敬畏得很,生怕某一天不小心踩坏了庄稼或浪费了粮食被他看见了受到惩罚。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闪电的形成,知道闪电是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但是在我的心中仍然有所敬畏,这敬畏不再是对那飘渺的天空的敬畏,而是对心中已存在的正义良善的敬畏。实际上,我们的祖辈把这个民间故事一代一代向下传,也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最朴素的道德观,那就是要敬畏自己的良心,要尊重人们的劳动,要珍惜粮食。而我们的祖辈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之所以给放养孩子这样一个结局,也是在告诉我们,不尊重人们的劳动,是一件多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是天理难容的事情。
5、提问:
同学们大多来自农村,请大家说一说你曾经和父母一起参加过哪些劳动呢有谁说一说“一粒麦子”和“一个馒头”之间的关系呢这其间要经过多少道劳作工序呢
6、提问:在你们周围你有没有发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呢?
学生讨论回答。
7、出示图片,谈感想。
8、在我们周围,在同学们之间,常有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发生。比如,在我们家庭,早餐有鸡蛋,馍、菜、汤,吃多少取多少。吃不完的东西扔进了泔水桶。我真想问问这些同学,你丢弃粮食的时候,你还丢弃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一代。你们没有经历过每天放学后下田割草的劳作,你们听不到田间蝈蝈欢快的口哨声,你们嗅不到麦苗拔节时空气中淡淡的甜,你们也感受不到收获庄稼时满身汗水尘污几乎要窒息的苦。这样的一代人,你们会矫情地贴着妈妈的手臂说:“妈妈,我爱你!”可是,你们有谁会真正地去注意到妈妈那被劳作磨厚的茧,那被烈日晒黑的脸“爱惜粮食”,这本是经历过劳作艰辛的人们的一种本能,可是,对于一些同学,却成了讲了又絮的必修课。同学们,《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教戒太子诸王:“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中国的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告诫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告诫自己务要珍惜粮食呢
9、学生讨论: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爱惜粮食?
10、班长宣读倡议书
11、深化认识并宣誓:
珍惜粮食主题班会【范文二】:
班会背景:学校食堂常有学生乱扔乱倒,学生浪费粮食现象严重。班会目的:
1、通过召开这一次主题班会,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而懂得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能做到爱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者的劳动,体恤劳动者的辛苦。让同学们养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2、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节约意识。
班会准备:拍摄学生乱扔乱倒图片、搜集与爱惜粮食有关的格言班会地点:本班教室
参加对象:班主任及本班全体学生
班会步骤:
1、揭示主题:珍惜粮食
2、班主任讲述民间故事《鞭打荞麦花》。
有这样一个“鞭打荞麦花”的故事。说是一个放养的孩子,有一天,他一边放羊,一边拿鞭子抽打路边的荞麦花。他走过的路上,前后四十里,荞麦花落了一地,白茫茫的,像下雪一样。就在他赶羊回家的时候,空中忽然乌云密布,从空中飘下一块黄绸布正好落到他的怀里,上面还有一行朱红的文字。这孩子不识字,就问一个大人。这人一看,大吃一惊,说:“孩子,你作孽了,老天爷要惩罚你呀,
你赶快回家吧。”放羊孩子恍然大悟,丢下鞭子就往家里跑。就在这时,空中电闪雷鸣,随着咔嚓一声巨响,放羊孩子被天雷劈死在自家门前。那块黄绸布就搭在他的身上,上面写着“鞭打荞麦遭雷劈”。
3、学生讨论: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理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和格言
4、班主任小结:
这是小时候父亲讲给我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我曾经对这个高高在上的老天爷敬畏得很,生怕某一天不小心踩坏了庄稼或浪费了粮食被他看见了受到惩罚。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闪电的形成,知道闪电是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但是在我的心中仍然有所敬畏,这敬畏不再是对那飘渺的天空的敬畏,而是对心中已存在的正义良善的敬畏。实际上,我们的祖辈把这个民间故事一代一代向下传,也是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最朴素的道德观,那就是要敬畏自己的良心,要尊重人们的劳动,要珍惜粮食。而我们的祖辈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之所以给放养孩子这样一个结局,也是在告诉我们,不尊重人们的劳动,是一件多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是天理难容的事情。
5、提问:
同学们大多来自农村,请大家说一说你曾经和父母一起参加过哪些劳动呢有谁说一说“一粒麦子”和“一个馒头”之间的关系呢这其间要经过多少道劳作工序呢
6、提问:在你们周围你有没有发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呢?
学生讨论回答。
7、出示图片,谈感想。
8、在我们周围,在同学们之间,常有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发生。比如,在我们学校食堂,施行的是套餐制。早餐每人供给一个鸡蛋,馍、菜、汤不拘,能吃多少取多少。可是,有个别学生认为我交一样多的钱,吃的却比别人少,不想法子赚回来,实在亏得很。于是,他们在本不想再吃的情况下,仍从馍筐里取出馒头,转手却扔进了泔水桶。有的同学不喜欢吃鸡蛋,也照领不误,然后随手丢弃。白花花的馒头啊!囫囵囵儿的鸡蛋啊!就这样整个儿的,就被人抛洒了!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十个几十个,简直是暴殄天物啊!我真想问问这些同学,你丢弃粮食的时候,你还丢弃了什么你真的以为自己赚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一代。你们没有经历过每天放学后下田割草的劳作,你们听不到田间蝈蝈欢快的口哨声,你们嗅不到麦苗拔节时空气中淡淡的甜,你们也感受不到收获庄稼时满身汗水尘污几乎要窒息的苦。这样的一代人,你们会矫情地贴着妈妈的手臂说:“妈妈,我爱你!”可是,你们有谁会真正地去注意到妈妈那被劳作磨厚的茧,那被烈日晒黑的脸“爱惜粮食”,这本是经历过劳作艰辛的人们的一种本能,可是,对于一些同学,却成了讲了又絮的必修课。同学们,《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教戒太子诸王:“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中国的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告诫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告诫自己务要珍惜粮食呢
9、学生讨论: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爱惜粮食?
10、中队长宣读倡议书
11、深化认识并宣誓:
爱惜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它是一种情结,要把它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