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2022学年-有答案-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49:19
文档

2021-2022学年-有答案-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推搡(sāng)  冗杂(rǒng)    瞭望(liào)    怒不可遏(è)B.汩汩(gǔ)    拾级(shí)    棱角(léng)    目眩神迷(xuàn)C.蜿蜒(wǎn)    眼眶(kuàng)    驰骋(chěng)    接踵而至(zhǒng)D.翌日(yì)    漩涡(xuán)    蠕动(rú)    抟扶摇而上(tuán) 2.下列
推荐度:
导读2021-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推搡(sāng)  冗杂(rǒng)    瞭望(liào)    怒不可遏(è)B.汩汩(gǔ)    拾级(shí)    棱角(léng)    目眩神迷(xuàn)C.蜿蜒(wǎn)    眼眶(kuàng)    驰骋(chěng)    接踵而至(zhǒng)D.翌日(yì)    漩涡(xuán)    蠕动(rú)    抟扶摇而上(tuán) 2.下列
2021-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推搡(sāng)    冗杂(rǒng)    瞭望(liào)    怒不可遏(è)

B.汩汩(gǔ)    拾级(shí)    棱角(léng)    目眩神迷(xuàn)

C.蜿蜒(wǎn)    眼眶(kuàng)    驰骋(chěng)    接踵而至(zhǒng)

D.翌日(yì)    漩涡(xuán)    蠕动(rú)    抟扶摇而上(tuán)

 

2.  下列选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寒噤   陨石   帷幕   前呼后拥

B.褶皱   思幕   鲦鱼   挑拔离间

C.扶植   缭原   演绎   纷至踏来

D.濠梁   狩猎   缄默   振耳欲聋

 

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捅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

②仅3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

③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

④微信的4.0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隐私、收藏等功能。

⑤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又出现了“微信”。

A.①⑤②④③  

二、默写题

 

 名句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北冥有鱼》)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不食,非醴不饮。于是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注释】①鹓鶵(yuān 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③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④鸱(chī):猫头鹰。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惠子相梁(            )

②或谓惠子曰(            )

③是鱼之乐也(            )

④子固非鱼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_______,“鸱”比喻_______,“腐鼠”比喻_______。(3分)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

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材料三】

陶渊明

朱光潜

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事一样的是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

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

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

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

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

(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也写一例与大家分享。

 

(2)【材料三】中,陶渊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接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要不是我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⑪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⑫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⑬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1)请对第①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

②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4)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请简要回答。

 

(5)“观看”了作者演绎的第一场戏,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六、综合读写

 

 

综合性学习。

2017年2月,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品味美文】朗读是体会语言美的重要途径。如要让你从老舍、朱自清、冰心的作品中选一篇朗读,你会选谁的哪篇作品?请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3)【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一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

七、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是因为________ (事件)被辍学,他在 ________(人名)的引领下最终走向了的道路。

参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D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推搡”的“搡”应读作“sǎng”;

B项,“拾级”的“拾”应读作“shè”;

C项,“蜿蜒”的“蜿”应读作“wān”。

故选D。

2.

【答案】

A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项,“思幕”应写作“思慕”,“挑拔离间”应写作“挑拨离间”;

C项,“缭原”应写作“燎原”,“纷至踏来”应写作“纷至沓来”;

D项,“振耳欲聋”应写作“震耳欲聋”。

故选A。

3.

【答案】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用来形容小朋友们捉迷藏,使用错误。

B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不能用来形容“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的中止,使用错误。

C项,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D项,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否定不当,去掉“不”字。

B项,缺少宾语,可在“吃苦耐劳”后加上“的品格”。

D项,缺少主语,去掉“看到“。

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句子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文字阐述的是“微信的由来和发展”,③“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是总领句,引出“微信”这一话题,应放在第一处;①⑤应放在③后,引出“微信”,根据“这种模式”可知,⑤在①句后;④②句介绍微信的发展,“仅3年多时间”表明②在④句后,据此推断,顺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选C。

二、默写题

【答案】

,

,

,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桃花源记(陶渊明)

北冥有鱼(《庄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友人(李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

,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古诗词鉴赏

【答案】

(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夏天的生机勃勃。

(2)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考点】

诗歌意境鉴赏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这是一首写景的词,写的是乡村夜景,上片画面中有明月,有喜鹊,有清风,有鸣蝉,有蛙声。夏夜特有的声音有:蝉鸣、鹊啼、蛙叫、人声。这些声音一方面渲染了丰收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也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 抓住诗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几句的内容,根据其中所写景色加以描绘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五、现代文阅读

【答案】

(1)示例:秋日的栖霞山,一簇簇红枫摇曳在道旁山涧。那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便会轻叩心扉,让人不觉沉醉。

(2)陶渊明的人格表现在:战胜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达到调和静穆,有极深广的同情心,人与物与我一体同仁,保持一个平常人的风格等。

(3)示例:生活中的自然风物常常能激发人的诗情;生活中的文化艺术都渗透着诗的特点;诗与生活的理论核心紧密相联;伟大诗人的人格能带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考点】

议论文阅读开放问题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议论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根据【材料一】中作者由景想到一首相关的古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的写法,写出一段文字即可。作者由雪柳花联想到《咏柳》诗,我们可以由雪联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式内容与作者的相似。

(2)【材料三】第一段总起全文,第二段表现陶渊明“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第三段重点表现“他的极深广的同情”,“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第四段表现“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最后一段总结。将中间三段中对陶渊明人格的介绍归纳概括即可。

(3)解答此题要从三则材料中找出其所暗示的“生活与诗”之间的关系。【材料一】,表现生活美景可以触发一个人的诗情;【材料二】,从对中国是诗的国度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材料三】,则以陶渊明为例,让我们了解到人格与诗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这三点发现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即为你对生活与诗关系的理解。

【答案】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记忆中有些东西”比作“晶莹璀璨的琥珀”,突出了它的珍贵。

(2)①妈妈误解了“我”的“戏”,“我”些许的委屈和对妈妈深深的感激交织,情绪激动而说不出话来。

②自己的孩子7岁就那么懂事,妈妈却一直错怪他,知晓后,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3)记叙顺序:插叙

好处: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

(4)①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②“我”挑好的吃,但姐姐妹妹从不和“我”争;③正是长身体时,但“我”的饭量却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④“我”一边抓鸡腿,一边冲姐姐妹妹做鬼脸;⑤母亲用桑树条打“我”,姐姐妹妹扑过来保护“我”;⑥母亲问“我”还调不调皮,“我”却岔话说明天还要上课。

(5)示例一:作者很有孝心。艰苦年代,看到母亲把好吃的全给了儿女,她自己只吃咸菜。于是作者故意把鱼、肉嚼了吐在碟子里。把鸡腿弄掉在地,就是要让母亲无奈地吃掉,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体贴。

示例二:母爱是伟大的。艰苦年代,作者的母亲为了养活三个子女,宁肯自己不吃,也要把好吃的让给子女。这种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示例三:作者自小表现出演戏的天分,7岁的时候,就和姐姐妹妹真情演绎了一场戏,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挚爱亲情。

【考点】

赏析文章语言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记叙顺序

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细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把“记忆中有些东西”比作“晶莹璀璨的琥珀”,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琥珀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饰品,所以这个比喻表现了记忆中有些东西的珍贵。

(2)第一句话中的“哽咽”是对“我”神态描写,结合此时的情境可知,母亲一直认为“我”是一顽皮的孩子,但其实这只是“我”为了让母亲能吃一些好东西而使的一种手段,是出于对母亲的爱。直到此时,“我”才向母亲说出了。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我内心的些许委屈和对妈妈的爱,同时,也表现出我终于要说了这个的激动。正是因为这种激动,我才说不出话来,才哽咽了。第二句话中的“哽咽”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结合此时的情境可知,母亲此时知道了事情的真想,想到自己一直误会儿子,认为他顽皮,再想到自己的儿子那么懂事,结果自己还误会他,知道以后,又感动,又愧疚,终于说不出话来,哽咽失声。

(3)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本文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开始就点明现在最难忘的回忆,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

(4)“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作者在前文为后文的某个情节埋下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比如本文前面提到了我们几个都很乖巧;“我”吃好的,姐妹们也不跟我争;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的饭量却很小;“我”吃鸡腿的时候,给姐妹们做鬼脸;母亲打“我”的时候,她们过来保护我;母亲问“我”还调不调皮,“我”却不接她的话,说明天还要上课。这些都暗示了“我”之所以把东西故意扔在地上,是为了让母亲能多吃一点好东西。由此概括作答即可。

(5)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以围绕着“作者有孝心”“母亲的伟大”“作者的演戏天份”等话题来表述自己获得的启示与感悟。

六、综合读写

【答案】

(1)朗读经典美文,装点经典青春。

(2)示例:朱自清的《春》。

理由∶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绚烂美丽的春景图,让人心生向往。读起来,我们仿佛嗅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无限的希望。

(3)示例:妈妈,这个节目中朗读的作品文质兼美,收看不仅能学到朗读技巧,还能学到很多知识,收获感动、快乐、人生启迪,对阅读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再说学习也应劳逸结合,今天又是星期六,妈妈您就让我看一期好吗?

【考点】

见解阐述

宣传标语

委婉劝告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拟写标语,要紧扣“我爱朗读”的主题,语言简洁,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用对偶等。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选择你最熟悉的作家作品朗读即可,理由就是你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3)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此题可以从《朗读者》节目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帮助这一角度来作答,并且语言要有礼貌。

七、名著阅读

【答案】

,

【考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情节内容

名著人物形象

课内名著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文档

2021-2022学年-有答案-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某校初二(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推搡(sāng)  冗杂(rǒng)    瞭望(liào)    怒不可遏(è)B.汩汩(gǔ)    拾级(shí)    棱角(léng)    目眩神迷(xuàn)C.蜿蜒(wǎn)    眼眶(kuàng)    驰骋(chěng)    接踵而至(zhǒng)D.翌日(yì)    漩涡(xuán)    蠕动(rú)    抟扶摇而上(tuán) 2.下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