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 .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 .苏联 B .南斯拉夫
C .越南 D .古巴
2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 .两大阵营的形成 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中国的强大
4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
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 .生产关系为标准
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 .进行阶级斗争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 .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D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巩固党的领导
D .资产阶级的反抗
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 .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 .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 .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主义
12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13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的阶级的原理
14 .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国际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巧.
15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 .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的统一战线
C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题
17 .无产阶级的根本问题是( ) 。
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 .武装斗争问题 D .国家政权问题
18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 .经济斗争 B .政治斗争
C .理论斗争 D .议会斗争
19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C .无产阶级的斗争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力量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D.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 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8.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
作用的必然结果
10.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三、判断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 )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 )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 )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 )
5、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 )
四、材料分析题
1 . [材料 1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材料 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6 页)
[材料 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 美 〕 阿尔温 · 古尔德纳: 《 两种社会主义 》 。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2 页)
请回答:
( 1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 2 )试分析阿尔温 · 古尔德纳的观点。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 、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4、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练习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 ABD 2. AC 3. CD 4. BD 5. ABCD 6. ABC 7. ABD 8. ABCD9. DCD 10. ABC
三、判断题
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
四、材料分析题
[参]
(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恿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晶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谕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五、简答题:
1、(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实现的。无产阶级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是不同于以往一切的最新类型的。
2、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在实行新经济期间,列宁对苏维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4、主要原因是: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主要原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六、论述题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主义而奋斗的党(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1、(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有了先进性,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失去了先进性,党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加强先进性建设,是关系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所谓先进性建设,不是某个专项建设,而是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建设体现出来的,是带有综合性的根本建设。(二)加强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应对复杂形势、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选择。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赋予先进性新的内涵,总是对保持先进性提出新的要求。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应时代,走在时代前列,则国家兴旺;看不到世界发展大势,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规律。
2、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和一切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