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0:54
文档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作者:任志艳梁颖来源:《商情》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旅游融合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解决专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和瓶颈。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了解旅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旅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借助调研数据和资料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进展分析和发展现状剖析,并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构建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       
推荐度:
导读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作者:任志艳梁颖来源:《商情》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旅游融合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解决专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和瓶颈。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了解旅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旅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借助调研数据和资料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进展分析和发展现状剖析,并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构建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作者:任志艳 梁颖

来源:《商情》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旅游融合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解决专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和瓶颈。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了解旅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旅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借助调研数据和资料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进展分析和发展现状剖析,并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构建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文旅融合 ;旅游管理专业 ;创新探索

        2018年3月文化旅游部的成立为文旅融合指明了方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拟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分析、研究现状分析和模式创新提出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研究背景分析

        (1)国家背景: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文化含量最丰富、综合性最强、跨界性最广、创意特征最显著的现代服务型产业。国家借助旅游大力繁荣文化的文件出台和文化旅游部的成立,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截至2020年, 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由“十二五”末的2798万人增至3300万人, 旅游人才数量由“十二五”末的670万人增至825万人。目前全国旅游院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基本保持在5万人左右, 旅游人才供不应求。根据国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要求推动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适应旅游业新业态、新趋势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的机制。

        (2)区域文化背景:西安地区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天然条件,而西安地区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人才素质和数量极大地影响了西安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因此,培养熟悉新业态、具有扎实旅游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旅游服务技能以及较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的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

        (3)专业发展背景: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虽然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 但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还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认识, 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 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敏感,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衔接不好, 教学方式方法相对落后。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就业难和频繁转行的现象。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更是对旅游管理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院校现状背景:众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近年由于就业压力致使招生和就业瓶颈难以解决。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 市场文化旅游人才需求增加。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跨专业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對专业课程方向有进一步调整,要求专业人才人文素质养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要加大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清晰的专业发展定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与实践体系,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宽教师全方位发展的渠道和途径,加强对文化旅业的无缝对接和文化市场的适应能力。因此,明确旅游专业特色定位,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招生和就业问题,焕发专业活力,实现专业突破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主要包括以店校合一为特征的瑞士洛桑模式、以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的美国康奈尔模式、产官学三位一体的日本立教模式、以实践导向为特征的德国FH“企业主导型”模式、以就业导向为特征的澳大利亚模式、强调参与性学习的英国模式等。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德国FH“企业主导型”模式的最典型的代表, 是指学生既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 又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将学校和企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密切结合, 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制度。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

        (二)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文化旅游融合”和“旅游管理”为篇名在知网上仅仅搜集到5篇文献,说明对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黄小芬认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应将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以培养更多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级旅游人才。亚·尼玛从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增设特色课程和优化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与藏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课程设置优化建议。祖恩厚探讨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意义,以探索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实践之路。陈斌,马熙,董立爽以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主要考察对象,以跨界与融合的视野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综合发展能力,提升其对地方文化的心灵认同和情感共鸣的程度。王燕以“三点循环、三线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服务文化引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表明,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加强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教学,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并有利于学生成功成才。

        以“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篇名在知网上搜集到201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12篇。文献研究表明:近年来,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包括“双创”型、“三元制”、“课岗证赛”四位一体、“3+2”分段、“订单式”、智慧旅游和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文献研究表明,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文化旅游融合背景的对接和适应,积极探索区域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旅游管理专业招生、教学和就业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因此,本研究拟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问题发现、模式探索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三、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审时度势,适应行业、产业、企业及市场需求,找准自身专业定位,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凸显专业特色,调整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提升职业素质和提高职业能力。

        (1)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旅游管理专业应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职业能力、文化素养的旅游人才;应突出“地方型、文化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定位;

        (2)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向。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立培养“实基础、懂文化、强能力、跨专业、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多重素质、多样技能、全面发展的旅游人才;

        (3)人才培养机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包括完善专业建设、重塑课程体系、加强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完善专业建设: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需要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可以实施“文化旅游+”的专业建设模式,即文化旅游+酒店;文化旅游+策划;文化旅游+会展;文化旅游+康养;文化旅游+户外;文化旅游+规划;文化旅游+定制等等专业,重在突出专业的文化性、时代性、体验性和个性。专业建设能够使旅游管理建设能够契合时代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就业范围,提升就业率。重塑课程体系:主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实践比例、增设特色课程,以丰富和调整课程设置,可开发和建设的课程形式有精品课程、在线课程、SPOC课程、慕课等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实施“四多”课程体系构建,包括多元化专业基础课程群、多样性行业技能课程群、多层次文化素养课程包、度创新创业课程包,其中多层次文化素养课程包应包括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特色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等核心文化,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文化传承使命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度创新创业课程包应包括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开展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平台建设: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借助一些平台构建才能得以实现,包括“四大教学平台”构建,即构建动态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高效性的教学团队管理与运行平台、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平台及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

        (4)人才培养模式: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定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包括:突破式柔性教学管培体系和阶梯式开放实践教学体系。突破式柔性教学管培体系(四四体系):包括“产学研创四元一心”,把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结合,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提高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将岗位实践、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和资格认证融为一体;“产教融合四‘双’共管”,开展双师型培养、双导师管理、双学位建设、双技能推行,进行共同管理;“校企合作四方共赢”,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让其互利互惠、共享共赢。阶梯式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在实习类型和地点选择上尝试“实训+实习+就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应以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中外合作为形式,依托校内实训中心,结合校外实习基地,探索“行业认知实习(企业)”、“顶岗技能见习(企业)”、“课程模拟实习(校内)”、“野外专业实习(校外)”、“毕业综合实习(企业)”、“就业拓展实习(企业)”等多种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实习形式与时间安排上探索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学期与实习安排----大一观摩实践、大二入门实践、大三服务实践、大四就业实践;假期与实践考核---大小假期与寒暑假实习实践安排和学分考核。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优化师资队伍,旅游管理专业可根据现有师资情况,从学术提升、团队建设和双师培养三个方面开展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教育鼓励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包括读研读博、外派深造、学术交流;以内培为主、专兼并行开展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一支包括教学骨干、科研精英、跨界大咖和雙创先锋的领伍;借助“工作站”和“学习站”的建立,以挂职轮岗、技能考证和岗位培训等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通过文献综述和调研访谈,对文化旅游产业、校企合作单位、专业院校、及实习生、毕业生、在校生及专业教师调研和访谈;梳理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够让旅游管理专业解决发展困局,焕发文化魅力,激活旅游活力。

        参考文献:

        [1]臧新颖, 王慧.构建“双元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28 (5) :32-34.

        [2]黄小芬.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文化性融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26-28.

        [3]亚·尼玛.旅游管理专业与藏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研究——以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146-147.

        [4]祖恩厚.谈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融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意义[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231-232.

        [5]陈斌,马熙,董立爽.跨界与融合: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以安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主要考察对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2):56-59.

        [6]王燕.改革教学模式服务文化引领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三点循环、三线融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06):86-90.

        基金项目:项目资助:2019年西安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2019JGA30)。

        作者简介:任志艳(1973- ), 女,陕西汉中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梁颖(1996-), 女,陕西宝鸡人,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

文档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作者:任志艳梁颖来源:《商情》2020年第02期        【摘要】文旅游融合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解决专业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和瓶颈。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了解旅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旅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借助调研数据和资料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进展分析和发展现状剖析,并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构建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