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考试情况分析:
本班共22人,参加考试的22人,最高98分,最低58分,总分1794分,人均81.5分,及格率为95.5﹪,优秀率为59.1﹪。
二、卷面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上覆盖了本学段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测试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测试了学生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掌握程度。
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解决问题共六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2)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第四题考查了学生们动手画图的能力以及对直线、射线定义的理解,而五、六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 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1)第一大题填空题,共有10道小题,其中第3、4、7、9题错的相对较多。第3、9题都是对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点的考查,学生对于公顷、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间的换算掌握不牢,部分同学出现看错题导致做错的情况。第4题考查了用量角器画角的语言叙述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表达不清。
(2)第二大题判断题,共5个小题。第4题读数时每级中间0的读法与末尾0的读法产生混淆,导致判断错误。
(3)第三大题选择,共5个小题。第2题关于1平方千米面积大小的定义掌握不好,未理解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第5题对于端点的含义及不同角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4)第四大题动手操作,共3个小题。第1题画角,有部分同学未标读数,还有学生把105度角画成150度。第3题按要求画直线、射线并说出形成的有哪几种角。这题是书上的练习题,学生做过,所以画图出错相对较少,但仍有部分学生将射线画错。失分最多得是答出形成的有哪几种角,很多同学只写了有几个角,未把题目要求理解对。
(5)第五大题计算,共2个小题。计算题得满分的较少,但是失分不严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注重对计算的训练,强调计算要有个好习惯,有进位时加进位,对位准确,计算要仔细。
(6)第六大题解决问题,共6个小题。整体来说,失分较多。学生对于题意的分析、理解能力不足,解题思路混乱。
四、今后的教学方向及改进措施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人人心中有本,减少由于知识点混淆出错的情况。对于易错点、重点、难点要做到遇到一个解决一个,学生能牢固掌握的程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3、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4、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后进生的情感教育,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并适当的进行分层教育、个别指导,使他们都能在自己适应的条件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充分发挥“一帮一、一比一”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督促、帮助每个学生进步。并做到不断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教育教学,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教材的知识点,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