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流挂
在涂覆和固化期涂膜出现的下边缘较厚或流痕的现象。
原因:
(1)一次喷涂过厚、喷涂操作不当、喷出漆量过大。
(2)溶剂挥发过慢或与涂料不配套
(3)涂料黏度过低、施工环境温度过低
造成后果:在施工中一般不希望产生流挂现象,通常需加表面调整剂,如有机硅氧烷助剂或触变剂等,不仅有抗流挂性,而且有好的漆膜外观、表面效果。
防治方法:(1)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喷涂均匀、一次不宜过厚
(2)正确选择合适溶剂
(4)严格控制施工黏度
2.2颗粒
漆膜中的凸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面上的现象。
原因:
(1)涂装环境的空气清洁度差
(2)车身被涂物表面不干净或有杂质
(3)点补漆、底漆有杂质
(4)施工人员的工作服、手套及涂装前擦净用材料掉纤维
(5)颜料研磨不细,贮存时有凝聚或反粗,漆料分散不良
(6)漆料或输漆管道有机械杂质
防治方法:
(1)确保施工环境和工具清洗
(2)经常清洗或换过滤网
(3)加强打磨擦净的力度,确保车身平整光滑
2.3缩孔、凹陷
缩孔是涂料施工后,湿膜在流平过程中出现回缩,成小圆形的裸露出底材或底层。
原因:(1)涂装环境空气不清洁、有灰尘、漆雾等
(2)电泳前处理或电泳质量差,被涂物表面不干净,有水、油、灰尘、漆雾、打磨灰等异物
(4)喷涂设备有油污或水以及调漆工具及设备不干净,使有害异物混入涂料中。
防治方法:
(1)确保涂装生产工具清洁
(2)确保压缩空气无油、无水以及环境清洁
(3)严格控制电泳前处理工件质量和电泳质量,有缺陷处应充分打磨、擦净
(4)确保被涂物表面洁净,无油污、无灰尘
2.4针孔
在涂膜上产生针状小孔的现象
原因:
(1)涂料中混有水
(2)涂装后流平时间不够、溶剂挥发过快、湿膜表干过快、烘干时过早。
(3)施工不当或喷涂环境气温过高
(4)涂物表面有污物及小孔
防治方法:
(1)涂装后应按规范晾干,添加挥发慢的溶剂
(2)注意被涂面的清洁度及消除表面的小孔
(3)改善涂装环境
2.5橘皮
在喷涂时不能形成平滑的涂膜面,而出现类似橘皮状的皱纹表层。
原因:(1)涂料黏度过高,流平性不好
(2)喷涂操作不规范、喷涂厚度不够,涂层表干时间短
(3)压缩空气压力低,雾化不良,喷距过远
(4)溶剂挥发过快
防治方法:(1)适当降低涂料黏度,选择合适溶剂
(2)选择合适压缩空气压力及调整喷距
(3)适当增加喷涂厚度,延长表干时间
2.6打磨缺陷
由于打磨不彻底,不规则或打磨划伤、砂纸纹,涂装时,上层面漆盖不住而造成的。
原因:
(1)打磨砂纸太粗或质量差
(2)被涂物表面状态不良、有极深打磨纹
(3)打磨时局部用力过大
防治方法:(1)提高涂装前被涂物表面质量或刮腻子填平
(2)按工艺要求选用打磨砂纸,操作认真
(3)加强打磨点补力度
2.7光泽不良(发糊)
涂膜干燥后没有达到应有的光泽或涂装后不久涂层出现光泽下降的现象。
原因:(1)在高温、高湿或极低温的环境下涂装
(2)涂层过烘干或烘干时换气不充分
(3)被涂物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过大且不均匀
(4)被涂物表面粗糙 且不均匀
(5)由于升温烘干过快,未通过二次流平来克服纳尔涡流现象。
防治方法:
(1)控制涂装环境
(2)严格遵守烘干条件,烘干室换气适当
(3)通过打磨来消除被涂面粗糙度
(4)注意喷涂工序,确保喷涂厚度均匀
2.8咬起
涂面漆后,底涂层被咬起脱离的现象
原因:(1)底涂层未干透就涂面漆
(2)涂料不配套、底涂层的耐溶剂性差或面漆的溶剂太强
(3)涂层涂得太厚
(4)金属闪光底漆闪蒸时间不够、抗渗咬性差、溶剂挥发慢
防治方法:
(1)底涂层干后再涂面漆
(2)选用合适的底漆或配套溶剂
(3)延长底漆闪蒸时间,采用快干溶剂,提高底漆的抗渗咬性
2.9白化、发白
涂装过程中涂层表面呈乳白色而产生似云变白、失光的现象。
原因:(1)施工场所的空气湿度太高
(2)所用溶剂挥发太快
(3)涂料含水或压缩空气中带水
防治方法:
(1)控制好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不高于90%
(2)预防带入水分
(3)适当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2.10过烘干
涂层在烘干过程中因一次成膜烘干温度过高或烘干时间过长,产生失光、变色、变脆、开裂和剥落等现象。
原因:
(1)烘干温度过高或烘干时间过长
(2)涂层配套和烘干范围选择不当
防治方法:
(1)确保烘干符合工艺要求
(2)涂层配套合适
2.11色差
刚涂完的涂膜在色相、明度、与标准板有差异,或在补漆时与原漆色有差异。
原因:
(1)各批涂料间有较大色差
(2)补漆造成的斑印
(3)烘干时干燥范围不一致
(4)涂膜的厚度不均匀或操作不当
防治方法:
(1)减少各批间的色差
(2)烘干范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保证涂装质量,力争少补漆
(4)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2.12发花
在喷金属闪光漆时,因喷涂厚度不匀而引起铝粉分布不匀,导致涂膜外观颜色不匀的现象。
原因:
(1)涂层厚度不均匀,喷涂操作不熟练
(2)环境温度低
(3)喷涂黏度选择不当
(4)溶剂挥发速率不当
防治方法:
(1)选择合适的喷涂黏度或调整合适的环境温度
(2)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采用专用喷涂工具或自动喷涂机
(3)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触变剂,调整溶剂挥发速度
空气喷涂操作及注意事项
空气喷涂是由空气和涂料混合使涂料雾化
3.1喷的调整
使用时,必须将喷的空气压力.涂料喷出量和喷雾图样幅度调整好.
空气压力一般为(0.3-0.5)Mpa; 喷口径为(1.1-1.5)mm
3.2喷操作的要点:
在操作中,喷涂距离\喷运行方式和喷雾图样搭接是喷涂的三原则.
3.2.1喷涂距离:一般为(15-30)cm
喷涂距离过近,单位时间内形成的涂膜就厚,容易流挂;
喷涂距离过大, 涂膜就薄,上漆效率低,严重时涂膜会无光.
3.2.2喷运行方式
应保持喷与被涂面呈直角\平行运行, 喷移动速度一般在(30-60)cm/s内调整,并要求恒定,运行速度过慢,易流挂; 运行速度过快和喷雾图样搭接不好时,就得不到平滑的涂膜.
3.2.3喷雾图样搭接
前后搭接程度一般为有效幅度的1/4-1/3,为获得更均匀的涂层,在喷涂第二道时,应与前道漆纵横交叉.
3.2.4涂料施工黏度(涂-4杯检测)
闪光漆为(13-16s)/(5-35)℃
清漆为(19-27s)/(5-35)℃
本色漆为(19-27s)/(5-35)℃
4
修补工艺:对色—整平\打磨\擦净—修补—流平—干燥—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