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开始了,对于上大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再过一年,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在这一年当中,老师和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共同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在我们和小学一年级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些刚上学的孩子,不会记作业,上课不会认真听讲,自己的东西丢三落四,喝水上厕所还需要教师的提醒……总而言之,我们达成的共识是:幼小衔接中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孩子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适应小学生活,能否在小学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我们把幼儿的习惯分为两大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饮食习惯包括:
1、正确地使用餐具 ,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睡眠习惯包括:
1、睡前大小便,安静地入睡。
2、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自理能力包括: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每日洗脚、刷牙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
1、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
2、热爱学习,善于思考。
2、学习专心、认真,学会倾听,善言表。
3、爱护书籍与文具,正确的阅读与书写习惯。
4、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
5、整理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热爱学习,善于思考
二、我们的具体措施有:
(一)、家园配合,共同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和《家园信息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可以利用《家园练习册》、早接待、晚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二)、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各项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1、在写字、画画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坐姿和写姿。时时提醒并树立榜样让幼儿向他们学习,并得到家长的支持于协作,在家监督、检查幼儿的姿势。逐步将“只有坐的正,才能写的仔细”的意识反复强化,加深巩固。
2、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将“听他们说的对不对”、“听×××讲的全面不全面,那里有遗漏的”等指导语贯穿于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3、交给幼儿一定的“家庭作业”初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为了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有意识的向幼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只是对幼儿口述,不写通知,并请家长有意识的提醒幼儿“幼儿园力老师有什么任务”。我定期为孩子布置作业,有时是查阅某个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有时是向家长传达一件事情,有时是用表征的方法写日记。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精神,掌握学习方法,也是对幼儿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习惯潜移默化的培养。
4、采取鼓励、表扬强化幼儿良好习惯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班上设置了《好习惯》红花评比栏,对于按时入园,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 。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 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5、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A、学会整理:到了小学, 孩子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为此, 我们提供孩子动手整理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如每天来园或离园时, 我们就提醒孩子整理自己的小抽屉, 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保管好。我要求孩子天天背书包,内装铅笔盒、书本、学具盒等,定期进行收拾学具盒比赛,收拾书包比赛,评比“最整齐的小书包”等活动。
B、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幼儿园能根据自己的冷热情况主动穿脱衣服,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自理大小便, 学习折叠被子, 学习整理床铺,学做值日生为他人服务等。在家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事。
6.自主阅读
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孩子入小学以前, 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帮助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鼓励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孩子都从家中带来图书, 在点心时间、午餐后与同伴一起阅读, 分享阅读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 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很多孩子还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 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良好习惯的形成,要靠孩子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形成和巩固,成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要随时寻找机会,创造条件,有意识的鼓励幼儿进行正确行为的反复练习,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监督幼儿在实践中巩固好的行为,摒弃不良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