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 B.封建统治的工具
C.阶级统治的工具 D.由、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
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B.抛弃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4、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
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③为人民服务 ④敬业奉献
⑤集体主义 ⑥严格自律,勤俭节约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5、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我国《》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对立性 D.排斥性
10、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变化性 D.广延性
11、现阶段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在( )。
A.一定范围内存在 B.一定时期内存在
C.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一
定时期内的一定阶层中存在
1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13、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
A.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15、2002年1月,国家计委公开举行全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各界人士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表明( )。
A.民主与法制要紧密结合 B.的作用在增强
C.决策进一步民主化 D.人民可以直接行使权力
16、中国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下半年将召开( )。
A.中国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九届六次会议 D.全国第十次代表大会
17、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人民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执法严格性
1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
A.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2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劳动价值论
2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