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昌智主编的《扬州文化研究论丛》创办于2008年9月,由广陵书社出版,每年出版两辑,主要栏目有:扬州学派研究、文选学研究、维扬艺文、邗城史探、扬州名人、扬州盐商、广陵琴派研究、书评等。
第一辑2008年9月
赵昌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
曹世潮:扬州文化的个性及其对世界的意义——兼论世界上的三种生活方式:伦敦、新德里、扬州
余大庆:论扬州文化的性质及其现代意义
郭志坤:写在《隋炀帝》播映前
祁龙威:读前人清朴学史部分论著札记
汤志钧:朴学研究和函札整理
黄继林:徽商与扬州文化
朱福烓:扬州佛教文化探微
田汉云:论清代扬州学者的《荀子》考证
戚学民:论阮元对戴震学术地位的贡献——读阮元撰《儒林传拟稿》札记之一
陈文和:阮元的校勘学
王章涛:扬州学派边缘人物与扬州学派研究———黄文旸对阮元、焦循、凌廷堪的影响
郭院林:刘文淇书札四通
曾圣益:郭院林《刘文淇书札四通》读后
刘建臻:徐复试论
郭明道:扬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与治学成就
顾农:曹宪与李善——文选学的两位奠基人
赵昌智:扬州与选学
赵阳:在文学与学术之间——清乾隆年间“《文选》派”辨
李保华:关于广陵潮兴起、消亡及地域之争论
丁家桐:欧阳修扬州事迹七考
韦明铧:好自口中来,春从手上生——耿氏儒医世家
钱毅、钱宗武:北宋扬州诗人王令用韵研究
王伟康:焦循戏剧观初探
董国炎:论扬州评话
王汉:王鋆与“怪以八名”
张长明、孙卫华:螺钿妆成翡翠光——扬州漆器
曹永森、王京:一剪之巧夺神工——扬州剪纸
第二辑2008年9月
祁龙威:由训诂以明义理——读刘台拱《论语骈枝》
戚学民: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与阮元《儒林传稿》
王章涛:双峰并峙两通儒——阮元与焦循的学术关系
张其昀:论《广雅疏证》之撰成
田汉云、陈晓东:论清代《墨子》考证的历程与成就
刘建臻:《清史列传》中扬州学派史料刊误十六则
伊藤正光著,钱剑锋译:《文选》李善注“善曰言”的解释和五臣注以及现代注释之间的关联度——以《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的诗的解释为中心
胡耀震:曹宪事迹著述系年
顾农:重读鲍照《芜城赋》
孔祥军:李审言先生文选学述略
来新夏:清代扬州的杂书
陈文和:《扬州画舫录》校后记
刘向东:匠心独运的金农雕版艺术——宋纸明墨印本
祝竹:释读吴让之与赵之谦的印学交流
韦明铧(辑注):陈汝衡书札
曹明升:《散曲丛刊》的文献学价值
童李君:清代弹词在扬州的传播
汤志钧:《张謇日记笺注选存》读后
李建明:历史是一种精神——读余大庆《鉴真传法东渡记》
陈延嘉:扬州文选学研究的新收获——评顾农《文选论丛》
沈秋农:为清史研究心心相印——记祁龙威与戴逸半个世纪的友情
俞扬:徐铉谪居泰州年月考
刘师培:邗故拾遗
第三辑2009年8月
祁龙威:清代“扬州学派”旧闻择抄
汤志钧:从黄侃悼念刘师培谈起
张寿安:龚自珍论乾嘉学派——从《阮尚书年谱第一序》谈起
张其昀:论《广雅疏证》中的校勘
戚学民:论阮元撰二卷本《国史儒林传》
吴凯、周星莹、钱宗武:《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考述
王章涛:阮元佚文两篇考辨
朱家生:“通儒”焦循的数学研究
明光:焦循戏剧理论新议
王伟康:读焦循《易余龠录》曲论札记
韩荣钧:书院教育与扬州学派
顾农:陈琳新研二题——《文选论丛》补编
黄进德、汪俊:论吴淇及其《六朝选诗定论》
卞孝萱:陈含光手写所作诗文简述
赵昌智:对复兴扬州评话的观察与思考
王自立:为官入藏留佳作——清代扬州人吴廷伟与《定藏记程》
黄继林:从盐说开去
王华宝:扬州学派研究的重要成果——简评薛正兴先生著《王念孙王引之评传》
冯春光:从文化的视角窥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评《扬州文化与旅游研究》
况周颐著,曾学文整理:选巷丛谈
第四辑2009年12月
薛正兴:刘熙载论
于广元:《经传释词》产生的原因
张其昀 《广雅疏证》对于古籍训诂谬误的纠正
赵昌智:阮元建隋文选楼之动因考论
朱福烓:白塔寺与李善注《文选》
顾农:说《文选》诗二题
赵俊玲:明末闵、凌刻《文选》评本述要
戚学民:李善对《三礼》的引用与《文选李善注》的思想意义
汪俊、王长香: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祁龙威:阮元遗事辑录(四则)
张学锋:隋炀帝对扬州的经营及江都陪都地位的确立
杨丽娟、葛星明:青溪旧屋的第五代文化传人刘葆儒
卞孝萱:《龙父先生书画篆刻作品选》序
汤志钧:阮元和《味经斋遗书》
祝竹:一官百里江淮海 三绝千秋书画诗——屠倬的生平和篆刻
王汉:楼阁中的秘密——袁江界画楼阁的形式结构分析及其分期
顾一平:辛汉清与《小游船诗》
王自立:不谢之花——扬州通草花
顾风、刘尚杰:申遗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扬州价值
张益、谢青桐: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
王锷:《刘申叔遗书补遗》读后
秋鸿:灵动的运河 精致的名城——读《运河名城·扬州》
刘梅先编注,赵昌智点校:阮文达公遗事杂咏
第五辑2010年10月
黄强:《百尺梧桐阁文集》及其焦循评阅本述考
顾农:选本的力量——《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之比较
张亚新:论新变潮流中的《文选》与《玉台新咏》
黄进德、方晓伟:关于江宁织造曹家的几件新材料
王伟康:论《扬州画舫录》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贡献
曹田:祭祀的理念与理念的祭祀——扬州纸扎技艺的考察与探讨
汤志钧:刘师培的“留别扬州人士”及其投身
明光:金兆燕与两淮盐官、盐商关系述论
胡耀飞:“谁当立者?”——十世纪初杨吴政权延续危机
张郁明:李鱓论
顾一平:多才多艺的汪二丘
祝竹、朱天曙:吴让之年表
祁龙威:《〈周礼〉饮食制度研究》序
蒋寅:一个有待于重新认识的刘师培——读万仕国编《刘申叔遗书补遗》
沈秋农:潜心研究 嘉惠士林——读《龙威读书录》有感
赵昌智:一部赏心悦目的好书——《扬州艺术丛书印象》
刘少椿:广陵琴学源流
朱江:扬州琴史拾遗
马维衡:斫琴艺术的审美价值
韦明铧:辨“广陵散”——《广陵散》绝响了吗?
清徐庭曾、汪桂森编著,曾学文整理:扬州历代疆域沿革
第六辑2011年2月
张其昀:对文证义与连文证义及其在《广雅疏证》中的运用
黄强:汪懋麟诗集及其焦循评阅考论
杨丽娟:新见扬州青溪旧屋刘氏藏书目录
田丰:区域文化的转型与传承——试论王懋竑、朱泽沄与扬州学派之关系
顾农:隋炀帝身边的文人学士
韦明铧:一曲道情天地远——扬州道情研究
黄继林:从“上苏州”说起——洪武移民和文化交流
晏炳森:保护文物 精心策划 建好扬州学派纪念馆
戈弘:关于扬州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之我见
胡耀飞:“为国去贼,为民除害”——公元918年杨吴政权朱瑾政变事件剖析
王伟康: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始末及其启示
俞扬:柳敬亭籍贯辨
明光、王丽娟:扬州“二马”生平续考——扬州二马研究之二
高明峰:江藩生卒年岁考略
王汉:袁江曾入宫廷考
孙永如:三句至理名言,心间永铭记——追忆恩师卞孝萱先生
赵昌智:道德文章式桑梓——卞孝萱先生对扬州文化的贡献
朱福烓:说汪篯
朱已泰、张文准:记篆刻艺术家蔡易庵先生
祁龙威:修纂《清史·朴学志》日记
汤志钧:《刘申叔遗书补遗》评
曾学文:扬州文化研究的得力之作——《扬州文化丛谈》读后
刘少椿:我对古琴的估价
朱红梅:广陵古琴艺术的发展走向
第七辑2011年6月
钱宗武:段玉裁《尚书》研究的语言哲学观考述
张连生:焦循与《孟子》考证学
王章涛:从两篇序文谈阮元与段玉裁的关系
赵阳:汪中诗歌创作对杜诗的接受
顾农:两晋文学家“三张”略论——以《文选》所录作品为中心
王志娟:《文选楼丛书》成书述略
张郁明:罗聘绘画艺术论
万仕国:何震年表
曹永森:一盏灯和一把尺的启示
董国炎:论扬州评话语言演变及其得失
刘方明:郑板桥的艺术创新特质
刘向东:活字印刷重要史料——《古籍刻印业务资料》释读
华强:桑榆晚景又一春
李保华:屈己全民命,捐躯表素怀——宝应忠烈词人成肇麟
顾一平:冶春后社诗人谢无界
俞扬:吴嘉纪与王士禛
任中敏:与周笃文书
赵昌智:“橵趟子撩在外”又一解
陈文和:读任中敏《散曲丛刊》札记一则
祁龙威:书《辛亥江苏地区史料》后
吴善中:介绍钱伟卿《扬州光复经过回忆录》
冯春龙、居再宏:祁龙威教授谈《辛亥江苏地区史料》
殷定泉:辛亥扬州光复众生相
第八辑2012年3月
汤志钧:刘师培和《经学教科书》
赵昌智:扬州园林与《文选》
顾农:文选学研究札记三题
杨化坤:《文选》嵇康《幽愤诗》主旨及归类辨析
葛星明:新见扬州刘氏《青溪旧屋金石拓本集》编纂考略
居再宏:从《邗江三百吟》看乾隆时期的扬州曲艺
晏炳森:略说《黄氏逸书考》
王永年:两晋之际广陵人事与江东政局
张连生:扬州文津桥、文昌楼、文昌阁、汶河杂考
王汉:清代前期扬州园林中的西方因素
李尚全:鉴真东渡动机的政治学分析
明光:《金瓶梅》传奇作者郑小白小考
周茂仲:清代扬州学者杨大壮初考
方晓伟:黄右原先生年表
顾一平:竹西萧史胡显伯
杨丽娟:顾廷龙、上海图书馆与扬州“青溪旧屋”刘氏往来考略
朱已泰、刘丹彤:“长出自己的须眉”——记德艺双磬书画艺术家王板哉先生
祁龙威:读《顾颉刚日记》随笔
祝竹:读《沧浪诗话》札记——以一个印人的视角
高明峰: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校点二种正误
刘立人:也谈“今宵又见桃花扇”
张立兵:评伍大福著《扬州才子李涵秋文学研究》
黄继林:功纪南维——张怿伯在辛亥海军中的功绩
第九辑2012年10月
王章涛:阮元佚文考释两篇
方晓伟:黄奭学术成就新探
钱宗武、陆亚军:《汪容甫遗诗》题材析论
田汉云、田丰:论龚自珍对《国朝汉学师承记》的批评——读《与江子屏笺》
金永健:高邮王氏校释《左传》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林宛萱:台北故宫所藏扬州画家作品叙录
顾农:诗人薛道衡之死
张郁明:写在闵贞被开除之时——兼论闵贞及闵贞的绘画艺术
朱宗宙:扬州盐商发轫于唐代
王伟康:从徽商记载谈《扬州画舫录》与徽学研究
杨文昭:《扬州好佬》的“草根文化”现象之透析
曾学文:苏东坡与扬州
张其昀:“扬州”语源考索
陈文和:《大明寺残碑》释读
徐从法:邵伯镇古运河申遗点暨邵伯埭与古船闸考略
刘向东:亲见陈彝诗文小考
李保华:开元第一筝手扬州薛琼琼事迹考辨
明光、顾春勇:马曰琯补考及著作述略——扬州二马研究之三
顾一平:惜馀春主人高乃超
刘勇刚:近代词人蒋鹿潭与扬州的乱世情缘
汤志钧:许宾门日记
祁龙威:读清代乾嘉“扬州学派”著作一得
李金坤: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正解
李凤云:张子谦先生古琴艺术初探
王志娟、刘栋:《清宫扬州御档》中有关刻书档案
张连生:《清宫扬州御档》中道光初年有关黄潆泰档案选读
第十辑2012年12月
赵昌智:个园琐议
喻春龙:黄奭所处的时代及其辑佚活动
郭国庆:清儒辑佚准备述考
陈文和:略论惠栋至黄奭一系的辑佚学
王章涛:黄奭编《端绮集》中阮元佚文解读——兼论阮、黄之交
方晓伟:个园黄氏家世汇考
张连生:个园主人黄潆泰在道光年间的沉浮——以《清宫扬州御档》为依据
袁准:谈个园之地缘
金川、沈学峰、陆萍:个园黄氏家族史料研究综述及展望
王振忠:游艺中的盛清城市风情——古籍善本《扬州画舫纪游图》研究
朱宗宙:扬州盐商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
明光:康熙朝扬州盐商文人程庭
韦明铧:扬州盐商与事变
黄继林:盐业与扬州盐商商帮的形成
张其昀:《读书杂志》据文例校勘述例
张郁明、张岚蓓:试述郑板桥诗歌中的人格魅力
顾农:《文选》里的陆云
孙浩宇:《文选序》“戒”说
曾学文:刘师培撰清代扬州人物传记
第十一辑2013年6月
李保华:关于汪中校书精法楼的三篇佚失碑记拓片及说明
钱宗武、朱蓝凤:《说文》学第一公案徐李之争评议
顾农:朱自清与鲁迅
王汉:晚清邗上名士——汪砚山
万平:《大宾许公墓志铭》与许明贤
万仕国:《天义》秋瑾案资料
王资鑫:晚清扬州武术流派
朱福烓:隋炀帝的江都梦
方亮:典试广西留佳作——论乔莱使粤诗文
朱姝:“三风太守”女婿长次辨疑——就《吴绮年谱》之惑与汪超宏先生商榷
顾风:横空出世——“唐宋元明清陶瓷极品展”序
刘向东:扬州古籍书店抄本书小记
顾一平:小玉茗堂主汤公亮
明光:清代扬州盐商家族文人生卒年考
祁龙威:题王仲荦教授赠诗手稿
伍野春、阮荣:阮元研究论著索引(1799-2012)
第十二辑2013年12月
赵昌智:扬州学派对清代学术的贡献
魏白蒂著,朱茜、刘丹彤译:从政之余的阮元——清中叶的学者及学术倡导者和赞助人
顾农:文选学笔记二则
王曾瑜、王茂华:古代扬州的城市变迁
王章涛:阮元与北、南两万柳塘
徐从法:邵伯镇古运河乃邗沟故道——对《甘棠小志》言及邗沟故道在邵伯镇之东的质疑
张连生:爱民将军白云上事迹考
顾一平:广陵琴家高治平
方晓伟:旅居扬州的新安岑山渡程氏盐商家族
明光:清初诗人孙枝蔚三论
张郁明:金农的艺术观和禅宗哲学
朱广盛:十年此地共论文——流落海外的《九月行庵文讌图》解读
黄继林:柳敬亭与冒辟疆
祁龙威:读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珍藏的《高邮王氏父子手稿》随笔
陈文和:段玉裁校勘记引起阮校误读札记
高明峰:《江湖集》编者陈起字“彦木”、“彦才”考
伍野春、阮荣:汪中研究论著索引(1803-2012)
第十三辑2014年5月
林俞佑:阮元《儒林传稿》学术观钩沉
魏白蒂著,刘丹彤、朱茜译:阮元的成长历程
伍野春、阮荣:海外学者研究阮元述评(1904-2012)
夏巍然:“一代名臣,学界泰斗”阮元也是科学家
孔昊天、孔祥军:焦循《禹贡》地理学平议——以《禹贡郑注释》为考察中心
王曾瑜、王茂华、王嘉川:古代扬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考述
赵昌智:也谈“瘦西湖”的原名
张连生:张云璈与《(嘉庆)两淮盐法志》
方亮:晚清名臣王凯泰
王资鑫:皮雕尤——记扬州近现代皮雕大师尤紫轩
刘勇刚、吴雅楠:论秦少游的文
张郁明:郑板桥艺术精神探源——纪念郑板桥诞辰320周年
王伟康:焦循与李斗戏剧观同异略说
黄继林:马年说马——扬州马地名所揭示的文化内涵
顾农:读书札记二则
曹明升:深造自得抒己见——读顾农先生新著《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