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武汉工程大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2008年学校被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二.武汉工程大学在职硕士项目
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更多在职人士的需要,武汉工程大学开设在职硕士项目。设立以下专业:
| 研究领域 | 专业及研究方向 |
| 项目管理 | 项目评估与决策管理、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作管理、项目信息管理 |
| 计算机技术 | 软件工程管理理论与应用、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工业催化 |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混泥土结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工程管理理论与应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理论与技术研究。 |
| 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电传动与控制、智能电器控制技术 |
| 机械工程 | 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机械系统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生产系统、摩擦润滑理论及工程应用、精密制造工艺及特种加工工艺、金属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分析 |
| 生物工程 | 精密机械与控制技术、机械系统自动化与仿真技术、电液控制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生产系统、摩擦润滑理论及工程应用、精密制造工艺及特种加工工艺、金属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分析 |
| 材料工程 | 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医用靶向性材料、功能矿物材料、高分子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材料成型与加工 |
| 环境工程 | 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及审核、工业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环境功能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矿山污染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管理与经济评价 |
| 动力工程 | 矿山开采理论与技术、岩石力学与边坡工程、矿山地压与采场稳定性分析、爆破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材料与矿物深加工、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地质、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矿山安全评价技术、矿业机械、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矿山数字信息化技术、矿山经济与管理、矿业系统工程、矿山地质环境与综合治理技术 |
| 矿业工程 | 矿山开采理论与技术、岩石力学与边坡工程、矿山地压与采场稳定性分析、爆破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材料与矿物深加工、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地质、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矿山安全评价技术、矿业机械、矿山通风与安全技术、矿山数字信息化技术、矿山经济与管理、矿业系统工程、矿山地质环境与综合治理技术 |
具备一下条件的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人员,或在学校从事管理、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工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一下条件之一(大专录取率不超过整个人数的5%)
(1) 取得学士学位证书满3年(截至报名年份7月31日)
(2) 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满4年(截至报名年份7月31日)
(3) 其中报考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
四.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每年7月之前
五. 入学考试
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实行全国联考。全国联考(“GCT”考试)时间为:
工程硕士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MBA全国联考为每年1月中旬。
2、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GCT-ME”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每部分45分钟。GCT成绩一年有效。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相应工程领域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我校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相应工程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综合素质面试。
六.录取工作
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行划定。我校将综合考虑考生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七.学习期限,课程学习,论文及证书授予
学习方式为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最长不超过5年。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武汉工程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八.武汉工程大学与太奇教育合作办学
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更多在职人士的需要,武汉工程大学与中国太奇教育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最大限度的节省学习时间,最大幅度的节约学习费用,最大程度的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一流的大学师资,一流的大学环境,一流的企业服务造就一流的社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