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一个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职业,医生的职业精神一直广受各方关注。新时期的医学职业精神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医生、医院及医学职业精神均需与时俱进,共同为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关键字】医学职业精神,医患关系,理解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一种社会态度。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1】
职业精神的一般特征:1、内容方面,它总是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它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2、影响范围方面,职业精神影响的关系一是同一职业内部的关系,二是该职业从业人员与其所接触的对象之间的关系。3、功效方面,职业精神一方面是社会精神的原则具体到每一个职业,另一方面也使从业者的个人素质得到“职业化”。【2】
任何职业都有具有该职业特征的职业精神,医生职业更是如此。医生担负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重任,其工作的对象是 “人”,其工作是否认真,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正因如此,医生才属于人们都很关注的特殊职业。那么,何为医生的职业精神?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1、医生职业精神
1.1医学职业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的概念
作为专门的学术用语,医学职业精神是近年来借鉴国外职业精神研究成果而出现的一个专用名词。
将古今中外无数医家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精神追求及其达到的思想境界进行概括、抽象,就可以给医学职业精神作如下的界定:医学职业精神是指从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精彩的主观世界,是其在医学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医学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而其实质是医学人集求真扬善于一体的职业价值追求【3】。
医学史研究表明,作为医学职业实践的前提条件和必然产物的医学职业精神,是从医学成为职业开始形成并且传承、发展至今的。
1.2在任何情况下,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医学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其中,此处的职业精神指的是理想信念,敬业与责任,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人格、权利,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专业精神是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4】
1.3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应保持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其中,医学科学精神是医生求真务实、推崇理性、勇于创新以及追求卓越医疗技术的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向善、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中国传统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爱人与爱技术是平行的”等,都是上述两种精神在医生职业生活中相统一的体现。【5】
1.4医生的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
医生的医学科学精神强调尊重临床的客观事实和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的方法,遵循操作规范和程序等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疾病和防止差错事故。同时,它也是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从而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医生的职业手段和方法,推动防治技术的进步。而医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关爱和尊重病人,并把病人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6】由此可见,它是指导医生开展防病治病和进行医学科学创新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以使医生更好地运用防治技术和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因此,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既有相对的性,又是相辅相成的。
2、医疗行业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具有鲜明的差异,它主要表现在医疗对象——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对事物与现象有着自己的认识与感觉。因此,医生工作时,应最大程度地考虑到患者的切身感受。举例说明:给癌症晚期患者使用大剂量的吗啡已是医学界公认的止痛手段。众人皆知,吗啡服用过多会上瘾,然而,“会上瘾”这个不良反应与晚期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相比就是一种次要的考虑。医院还设有专门的疼痛科。198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199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正式实施,都把医学人道主义作为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信仰。国际社会将人道主义放在疾病治疗前面,就是一种医学界的“以人为本”的表现。【7】另一方面 ,人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人会有目的的学习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工作时必须十分认真。假如医生的行为与患者或其家属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有很大的不同而医生又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时,医疗纠纷就可能会发生。这对医生个人、对医院、对患者本身的治疗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是极不好的。为了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这些纠纷出现,医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护医生和医院,而这些规章制度有时候看起来又是十分的无情。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生和医院减少了医疗纠纷,但在某些时候却成为了医生“医德缺失”的证据。
3、医生培养的艰难性
为了能使将来的医生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我们医学生的本科需比文科、理科、工科的本科生多读一年。在读本科期间,我们平均每学期要学8门专业及专业相关课。同时,我们还得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实验、临床见习、临床实习都是我们每个医学人必须重视的。然而,就这样用五年时间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依然还是不能参与到治病救人的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深造,读研,读博。这样才能基本保证我们以后可以真正参与到我们为之付出了如此多汗水的临床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医学本科毕业生将近90%的人计划考研,还有40%人的计划继续读到博士毕业。在医学领域,你的专业水平才是硬道理。
然而,在我们付出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努力之后,我们的工作环境却让我们有些许的失望。
医生的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性首先就表现在医生的工资方面。在接触这个行业之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医生是一个高薪职业,很多人也因此义无反顾地步入了神圣的医学殿堂。然而真正接触到医生的工资后却发现工资真的是很少。这时候很多人也许就会有埋怨:我们付出了比其他人多几倍的努力,而工资却只是在基本工资水平。我想这种抱怨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医生的工资水平不如其它行业的人士并非医生医德丧失的理由。医学职业精神对医生具有导向与塑造、教育与规范的作用。也正如俗语所言:干一行,爱一行。医生应以医学职业精神为指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说:“我之唯一目的为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生执行我职务。”中国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再如我们每一个医学人在入学时的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8】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是我们医学职业精神的典范。他在《简论医德内涵》一文中指出,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体现与要求。【9】
4、医患获得信息的不同步性。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一名好的医生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医生还必须时刻关注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这样才能跟的上医学的发展。而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病人都具有我们的知识水平与专业认知。对于普通人(包括患者)来说,一些很将专业知识简单化的书籍便是他们获取医学知识的最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必然会出现一个获取信息的不同步与不同等。患者以较滞后和简单的知识水平比较医生对其的治疗,难免会出现一个认识上的偏差。简单举一个例子。对于影像学检查手段,现在大家都知道有X片,CT,核磁共振。然而对于哪种情况下用CT,哪种情况下用核磁共振,患者却是不懂的。这时,也许就会有患者质疑:CT检查要比核磁共振便宜,为何非得让我去做核磁共振而不是CT呢?从这个角度讲,患者就有很大的机会认为医院是为了增加收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认为医生不能有不耐烦的心理。首先我们应该理解患者的这种心理,能用经济节约的方法做出诊断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价格高昂的方法。其次,我们也应耐心地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解释清楚使用该手段的原因和必要性。医患双方互相不理解是医疗纠纷发生的很大原因。
5、新时期医生职业精神所面临的问题
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的北京人时期。在中国传统社会,医生是一个受各界人士尊重的崇高职业。医患关系和谐亲近,人们以与医生结亲为荣。然而,在市场经济下的当今中国,这种亲近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从来不会用来形容医生的词如“黑心”“贪婪”等都与医生、医院挂钩,出现在了人们耳边。这些词的出现也表明在市场经济下,医生的职业精神及职业道德在很多方面都显得不完善、不适宜了。
市场经济建立,医生的职业道德在很多方面显得不完善、不适应,这是由于其客观依据和内容要求发生了变化,因此医生的医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1)我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因此医德规范应以按劳分配为主,医务人员有权实现自身知识水平技能的价值,也应有等价交换存在的余地。(2)以前,医院不为赢利,医生不计报酬,医院经济主要靠国家投入,而现在国家不包揽医院,医院的经济投入十分有限,医院直接同病人、同市场打交道,并以此决定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引起医德某些不适应,需要发展。(3)市场经济下,医院如果没有信誉,没有“拳头产品”,服务态度不好,医疗质量差,病人就不会上门,医生就可能没有饭吃。医德面对市场,医院就要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信誉,否则就无法适应市场经济。【10】
然而,无论什么时代,医生都应是最富有人道性和人情味的职业。
近代集科学大师与思想大师于一身的康德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是目的,至少不能被纯粹当作手段。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病人的健康利益乃至生命为本,是医生工作的首要前提。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医生固然有很多追求,例如提高手术技能、改善手术方式、推动学科进步、促进医院发展甚至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所有这些对医生职业而言,往往都只是手段,只有当它服务于医学根本宗旨即病人健康时,才是有价值的。在医生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服务病人的根本宗旨,不能以其它次要目的排斥和代替根本宗旨;就是要克服功利主义的重大缺欠,不能只见病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只见数字不见人,只见条文规定不见人,更不能将片面的自我功利追求恶性膨胀,例如时下流行的过度关注自我保护、一味追求经济创收指标等做法。医生不坚守人道立场或者伦理角色淡化是十分可怕的!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确立这样一个概念—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伦理人,而不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纯粹经济人或者抱残守缺的片面法律人。【11】
6、医生为何获选“冷漠老大”?
一调查公司曾对我国10个城市的4753名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调查,选择了21个主要生产和服务行业,并提供了热心、自信、快乐、满足、细心、冷漠6个具有脸谱效果的形容词,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一个能代表该行业形象的脸谱。调查结果显示,医生的冷漠脸谱获选率为25.1%,在所有行业中获选率最高,是“冷漠老大”。这个调查结果与社会反映的医疗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亟待改进的看法基本相同。【12】
然而,我不禁要问,为何“白衣天使”带上了冷漠的面具?
首先我认为医疗界的冷漠及当前医患矛盾的激化,实际上是当前卫生改革中矛盾的表象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也在增强,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然而我们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比例却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国家财政支出比例跟不上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其次,各级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过大。
我国的城市发展十分不均衡。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包括北上广这些特大城市都已经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而西部地区却落后很多。此外,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水平相距更大。医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人不愿意去发展落后的地区,人才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省会城市等。加之各级对省会城市的投入要多于其他地区,大型综合医院,三甲医院几乎都集中在这些地方。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村医疗设施缺乏,医疗人才匮乏,农村百姓普遍看病难。而大城市却面临着过度拥挤的情况。农村看不了病,大家都来大城市里,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而这种大型医院里的医生却非常忙,在上班时间都几乎没有时间上厕所。为了能够看更多的病人,医生一般都会简明扼要的看一个个的病人,言语之间也更加精炼。而这给病人的感觉却是这个医生很冷漠,敷衍了事。从医生的角度讲,他们真的是很委屈。同时,医生见过了太多的病例,太多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心已经被层层的悲伤所包围。让病人觉得医生“冷漠”,医生真的是很无奈。因此在接待病人与治疗病人的过程中,我们医生必须保持理性的头脑,切忌感情用事。
7、有谁了解医生的感受
如果你问医生们“在从医生涯中,你们最怕什么?”答案我想大多是“医疗纠纷。”在对200多位医生“你是否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医患纠纷”的调查中,医生们的回答是“太多了”、“我刚刚还碰上一起”、“我的同事前两天被打了”。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人都遇到过,轻则医患双方出现小纠纷、闹得不愉快,重则患者告上、医生遭受暴力。一位医生看了2010年8月25日《医生论坛》刊登的《医生,你了解患者的感受吗》一文后,投书本报:“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确有颇多感触。病人难,医生也难,时下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是最差的了……可谁又了解医护人员的感受呢?”【13】
临床工作其实有很多风险和无奈,这种风险和无奈不仅仅来自于诊治技术层面,还有其他很多想不到的事情在不断发生。再加上工作本身的辛苦和与患者沟通方面的问题,令很多医生发出了“病人难,医生也难”的感慨。
据统计,下面这些方面是医生最担心的事情。
7.1怕人身安全没保障
近年来,患者或其家属因不满治疗结果,持凶器进入医院伤害医生的案例比比皆是。医生为病人辛苦的治疗,得到的不是感谢,却是持刀相向。我想只要是医生都会觉得害怕与委屈。
7.2绝不敢背负见死不救的罪名
在以医生的身份遇到意外事故时,医生都会勇敢站出来抢救受害者。但是,抢救的同时,医生们却必须得时刻注意保护自己,以免被家属认为没有尽力而被骂“见死不救”。
7.3欠费问题很让人“头大”
我想大概每个医生都会遇到病人欠费的情况。医生的难处是患者体会不到的。医护人员每天必须完成他所负责的医疗工作,工作中小心翼翼地去治疗、做手术,千万不要出医疗事故、差错;还要负责所管患者催缴住院费,如果有的患者交不上款偷跑,还得得亲自登门要款,甚至到去打官司。这些都让医生很无奈,没办法,只好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先交费,再治疗“来执行。这却让其他没有想过要逃费而只是临时钱不够的患者十分气愤。
很多人都觉得医生太无情了,催费催得太紧,患者甚至以“停药”相威胁。可是别人又何尝理解医生的苦衷。面对病人医生决不能见死不救,可如果患者欠费离院的话,给医院带来的损失要从医生们的工资里扣除。谁能了解医生的苦楚呢?
7.4摊上医疗事故心最累
有位医生说,一提起医疗事故,他心里就不是滋味。夹杂着各种心情,有恐惧,有厌恶,有无奈。一个医生看好病人无数,可如果遇到一起医疗事故,身体和精神将受到严重打击,包袱也许背到退休,也许到死都不能瞑目。
8、改善医患关系,你我共同努力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如此紧张,非一方之过。只有各方都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互相理解,医患关系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8.1新时期医学职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相对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医学职业精神显得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医学职业精神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在新时期,我们的医学职业精神也应与时俱进,在旧的基础上加以新时期的特点。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和市场经济要求,新的医生职业精神结构应有以下内容:(1)感情:热爱卫生事业、热爱生命是医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基调,是医学史上医德的优良传统,多少医务人员视医疗卫生事业为神圣的事业,为之奋斗一生,献出毕业精力。为抢救人的宝贵生命,倾注一腔感情,在科学和允许范围内,在语言和行为上关怀、体贴病人,竭尽全力尽可能解决病人伤痛,以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目的。(2)责任:医务人员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具体道德与职业责任。医生职业责任要求医生,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优质服务,保障人类身心健康是医生对社会应承担最基本职业道德与责任。在市场经济下面对激烈竞争市场,每个医生都应是医院的窗口,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提高医技水平是体现医生职业精神的最好表现。(3)良心:把职业道德责任变成道德感,成为医生是自我约整、自我检查一种内心活动,,医生职业良心的培养,应引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这是提高医院水平与经济收益的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下,医院的知名度就是财富,要提高知名度就必须恪守职业良心。(4)作风:这是指医生职业行为一贯表现,是人们和社会对医务人员直观印象,医务人员职业作风要求文明礼貌、一视同仁、廉洁行医、文明礼貌。 (5)荣誉:是医生的职业行为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赞誉,作为一个医务人员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医院知名度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保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热爱事业,热爱生命,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文明礼貌、一视同仁、廉洁行医,这是市场经济下医生职业精神的基本内容,这些结构继承了以往职业精神的有效内容,又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充实了一定内容,我们要把它变为医务人员的一贯行动,使我们的事业焕发生机。【14】
8.2患者及家属应对医生报以更宽容的态度。
随着我们社会文化向前推进,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的罕见病变为了现在的常见病,以往没有的疾病也出现在人们身边。这种情况下,医生所能做的便是尽力用所学知识救治病人。医生也只是人而已,人类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必须一次就确诊病情,也不能奢求医生能够治好所有的病痛。患者及家属应对医生报以更宽容、更信任的态度,与医生一起,努力战胜病魔。若有医疗纠纷发生,患者一方应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索赔,而非采取聚众等非法手段。
8.3社会能够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医院、医生以及医疗纠纷
在发生了医疗纠纷时,一般社会都会导向患者一方,这与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有关,我们总是偏帮弱者。在医疗纠纷事件中,病人毫无疑问是相对较弱的一方。因此,这样一边倒的社会也助长了一些有心的人平白,向医院索求赔偿。社会若能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医院、医生及医疗纠纷,这对于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维护都有很大的帮助。
9、在新的医学职业精神背景下,医生与医院、患者及家属以及社会公众的互相理解与宽容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手段。我最为一个医学生,患者家属,普通群众都期待一种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同时我作为一个准医生,也愿意以强烈的求知精神学习专业知识,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
【1】【2】百度百科——“职业精神”http://baike.baidu.com/view/2406686.htm
【3】【11】孙福川,季星彤.外科医生的职业精神[M].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01.
【4】伍天章.医学职业精神的辨析与构建[M].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20(3)
【5】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M].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06
【6】刘虹.论医学人文精神的历史走向[J].医学与哲学,2002,23(12)
【7】董玉整,董莉.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建设系列研究理论与实践[J].理论月刊, 2002,(4):21-24.
【8】国家教委高教司[1991]106号 附件四
【9】钟南山.简论医德的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
【10】【14】刘雪,代成虎.试论医生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写继承与发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08(3)
【12】新华社.21个行业中,医生获选“冷漠老大”.新华社每日电讯.2003,03,011版
【13】吴卫红.有谁了解医生的感受.健康报,2005,10(003)
论文小结:
第一次写比较正式的论文,花了很多心思。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按键盘打上去的,很有成就感。因为在第一次写的时候就已经经过了很多的修改,所以这次老师布置的修改任务下来,倒也没有什么想改动的了,于是便只是对一下文字的使用方面进行了校正。也许老师觉得这篇论文没有什么多大的价值,可它对于我就像是一个自己的孩子,很值得珍惜。
在写的过程中,我感觉最大的难度就是要把自己想写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都联系在一起。这往往需要我们对自己将要写的东西有比较透彻的认识,或者起码对自己的写作计划比较清楚。这一点,我也是在写完这篇论文之后才有的很深的感慨,以后写论文的时候就应该先写一个提纲,这样写作会更有条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