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9人,本班学生学习努力,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大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 以课 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加 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 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3.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创造 多种方式,加强以人事汉字的复习巩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 生选择文质兼优的读物,提高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 会。
3.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再现生活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育教 学理论紧跟时代的脚步。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 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 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 积累。
8.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9.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学后及时进 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弥补不足之处。10.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11.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12.增优补差,为优等生多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对学困生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基础知识的学习。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1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
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1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