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的浪潮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我的家乡云南保山,虽然是个边陲小镇,但也无例外地参与其中,这当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为辛亥,为改变旧中国面貌而奋斗的仁人志士,这里我简要介绍其中一位,李根源。
李根源,云南腾冲人。近代名士、军事家、政治家、元老。1911年武昌爆发,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占领昆明。云南军成立,任军政部总长、参议院院长等职。后以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身份处理滇西善后。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任云南支,后当选国会议员。参加“二次”和护国运动。又参与组织“政学会”。 1917年任陕西省。次年参加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光绪二十九年赴昆明,入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年应清廷选录,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次年九月,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与其他滇籍同盟会会员受孙中山与黄兴之命创办《云南杂志》。对建立与云南光复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1911年,李根源与蔡锷、罗佩金等密议于李鸿翔及唐继尧寓所,策鲥响应武昌。9月9日晚六时,他与李鸿祥,刘祖武到北校场首先行动,夺取清新军七十三标统带的兵权,然后率军向城内进攻,占领五华山。当日公告:蔡锷与他分别署衔为正、副司令,两日后,又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议长。同年九月,李根源在昆明被推为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滇西国民军总统。
1912年10月,他先后补授陆军中将及选为众议院议员。次年入京,拒绝接受袁世凯送致的高等顾问聘任状。4月,国会中的籍议员公推他为主任。两年后,袁世凯窃国阴谋显露,李根源支持孙中山、黄兴讨袁大计,力主速战,可是均以发难仓卒,相继失败,他只得与其他部分人亡命日本,又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习政治经济,3年8月,他与黄兴等人组织欧事研究会,早稻田大学第二年考试后的次日,他便回国参加反窟斗争。5年4月,西南各省反袁力量集中广东肇庆筹组军务院,策动讨袁,他被推为军务院副都参谋。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他始终与代表当时最先进思想的孙中山等人站在一边。
他不但是一位先辈,还是一位大文人。著有《永昌府文征》、《曲石文录》、《曲石诗录》和《雪生年录》等,被称为“山中宰相”。他还乐忠于公益事业,建学校,培养人才。
作为保山人,我为有这样一位毕生致力于改变旧中国落后面貌的先烈而感到自豪,勿忘历史,勿忘为创造历史而不懈奋斗过的那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