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7:53
文档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如何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将阅读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绘本课题组探索出挖掘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的方法,即充分挖掘绘本中经典的角色、对话、故事情境、发展情节等元素,作为拓展绘本区域游戏的依据,经过教师们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与调整,逐渐形成丰富有趣的绘本区域游戏内容。一、表演类绘本区域游戏1.绘本皮影戏。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将绘本中的角色设计制作成皮影小人或皮影小动物,小朋友拿着皮影小人或小动物在幕布后边操作边表演讲述绘本故事,部分小朋
推荐度:
导读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如何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将阅读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绘本课题组探索出挖掘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的方法,即充分挖掘绘本中经典的角色、对话、故事情境、发展情节等元素,作为拓展绘本区域游戏的依据,经过教师们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与调整,逐渐形成丰富有趣的绘本区域游戏内容。一、表演类绘本区域游戏1.绘本皮影戏。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将绘本中的角色设计制作成皮影小人或皮影小动物,小朋友拿着皮影小人或小动物在幕布后边操作边表演讲述绘本故事,部分小朋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

如何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将阅读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绘本课题组探索出挖掘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的方法,即充分挖掘绘本中经典的角色、对话、故事情境、发展情节等元素,作为拓展绘本区域游戏的依据,经过教师们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与调整,逐渐形成丰富有趣的绘本区域游戏内容。

    一、表演类绘本区域游戏

    1.绘本皮影戏。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将绘本中的角色设计制作成皮影小人或皮影小动物,小朋友拿着皮影小人或小动物在幕布后边操作边表演讲述绘本故事,部分小朋友在台前做小观众,表演完再相互交换角色。

    2.百灵鸟剧场。教师根据绘本故事内容,提供绘本中角色的头饰、服装和表演所需要的道具、音乐等,小朋友自选喜欢的绘本角色头饰,表演绘本故事内容。或者教师在区域中提供木偶表演台及绘本故事中角色的布袋玩偶,让小朋友自选布袋玩偶角色表演绘本故事内容。

    二、语言讲述类绘本区域游戏

    1.精彩再现。将幼儿学习过的绘本按页码缩小打印,小朋友将绘本图片按故事情节,先在KT版上排序,然后进行绘本故事讲述。

    2.绘本故事创编。教师在区域里提供学习过的绘本故事背景图及塑封过的小动物卡片、橡皮泥。小朋友选择自己需要的卡片,将其插到橡皮泥上,然后固定于背景图上,进行故事创编讲述。

    三、科学类绘本区域游戏

    1.开心配对。将绘本中有关科学类知识的小图片,彩打后塑封,供小朋友进行配对练习。如讲述过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后,可在区域里提供常见的小动物和动物“嗯嗯”的图片,让小朋友进行小动物及其“便便”的配对游戏。学习过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后,可让小朋友在区域里进行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练习.提供1~5的数字卡片及绘本中的水果卡片一套,一个贴有从小到大排序标记的垫板.让幼儿在垫板上排序:数卡1,对应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数卡2,对应毛毛虫吃了2个梨子等。

    2.开心剧场。教师提供剧场的座位图KT板,横排上标有数字1~5,竖排依次标上第一排到第五排,用记号笔画出横排和竖排的格子,并用刀片轻轻切割出插卡片的小槽。再提供下端贴有座位号的动物卡片,如3排4号,让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将座位卡插在相应的座位上。

    3.小小实验室。根据绘本中有关内容进行尝试性小实验。如讲述过绘本《小黄和小兰》后,让幼儿试一试,将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变成绿色了。也可提供红、黄、蓝三原色,让幼儿任意混色,观察变化。

    四、建构类绘本区域游戏

    1.建构绘本故事场景。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建构积木,并将学习过的有关绘本的图片张贴在建构区域里。让幼儿根据绘本故事的内容,建构故事场景。如学习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可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建构萝丝散步经过的场景:院子、池塘、干草堆、磨面房。

    2.建构角色续编故事。有的绘本还可以与建构游戏结合起来,可让幼儿边建构边续编绘本故事。如绘本《佩泽提诺》中的几个角色形象小P、飞得远、游得快等都是由色块组成的,我们让幼儿畅想小P在寻找自我的旅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朋友,并在区域里提供由色块组成的魔棍,让幼儿自由建构形象并起名,如为什么(问号形象)、看得远(望远镜形象)、航海家(龙舟形象)等,然后进一步续编绘本故事。

    五、美术类绘本区域游戏(自制绘本)

    1.自制绘本的材料。绘画用白纸,也可用废旧挂历、台历、明信片等废旧物品来自制绘本。每一本挂历或台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可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具有教育价值的挂历台历,剪剪贴贴因地制宜改制成图书。也可用自然物来自制绘本,如用布贴画形式制成布书,用木片制成木片书,还有瓦片书等。

    2.自制绘本的形式。

    (1)规则型:常规制作,方方正正。

    (2)不规则型:书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圆形、菱形、多边形等,或根据书中的画面内容而定。例如,介绍各种树叶的书,书的外形可以设计成树叶的形状:介绍有关花卉的书,书的外形就可设计成花朵形:介绍汽车的书,外形就可设计成汽车状。

    (3)迷你型:通过用纸折叠或裁剪成小页的方法装订成小书,幼儿可随身携带在口袋中,小巧玲珑方便阅读。这些书,有的可悬挂,有的可折叠,有的可边看边游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喜欢新奇、爱玩的天性。

    3.自制绘本的内容。

    (1)自编故事书: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意愿自编故事,用绘画的方式或者绘画加照片的形式自编自画。制成简单的图书,用来和同伴、家长、老师分享。例如,轩轩小朋友参观世博会后,用照片和绘画相结合,自制了《轩轩游世博》的图书。

    (2)自编画报书:幼儿围绕一个主题,收集有关资料后,运用剪、贴、画等多种美术手段,编制成图文并茂的画报类“书”。例如《我的动物朋友》《恐龙世界》等。

    (3)主题汇编书:在课程主题实施过程中或主题结束后,师幼一起把相关材料整理编辑成书,放在图书区供幼儿阅读。这种书既延伸满足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为下一年主题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编辑推荐让区域与课程走向融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内容常常与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相一致、相融合。

    一、区域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

    1.营造公平环境,给每个幼儿提供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难以给每个幼儿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为了尽量消除这种“不公平”,我们将原本放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操作、体验和表现。例如,在故事复述或看图讲述等语言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在最后环节请幼儿复述故事内容。但因为时间关系,只有个别幼儿能获得这样的机会。因此教师就将这些活动延伸至语言区中,以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享受活动的乐趣。

    2.创造机会,让理解和接受暂时有困难的幼儿继续学习

    每个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因此,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一旦发现有些幼儿暂时还不能理解、接受活动内容,就可将这些内容延伸至区域活动中,以便让那些暂时还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幼儿有机会继续学习。例如,学习折纸时,有的幼儿可能平时经常折纸或对折纸感兴趣,所以很快就能掌握要领;而有的幼儿则可能因为动手能力弱,要花费更多的学习时间。教师要正视这种情况,在集体教育活动之余将该活动内容投放至区域中,让那些接受能力稍慢、动手能力稍差的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会随之增强。

    3.设置障碍,鼓励幼儿面对新的挑战

    有时孩子们对于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某一项内容已掌握,但兴趣依然不减,此时教师不妨将活动内容放置到区域中,并有意识地调高难度,设置一些障碍,鼓励幼儿面对新的挑战。例如,在一次以剪纸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快掌握了剪纸的技巧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此在将这一活动内容延伸至区域中时,我们用布来替代纸,鼓励幼儿挑战较高的难度。

    4.平衡领域,调节主题活动中领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内容有时很不平衡。如有的主题活动中艺术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有的主题活动中科学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区域活动来调节领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例如在“生活中的数字”主题中,数学方面的内容比较多,而艺术方面尤其是音乐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此时,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补充音乐领域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可以是集体教育活动的铺垫

    1.从容过渡,消除主题切换时的不适应

    当一个主题结束、另一个主题即将开始的时候,如果两者缺乏过渡,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感觉不适应。为此,在前一主题即将结束之前,我们有意识地在某个或某些区域中投放一些与下一个主题内容相关的材料,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个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实现主题和主题之间的从容过渡。

    例如,小班上学期有两个连续着的主题活动一“水果大餐”和“嘀嘀嘟嘟跑得快”。无论从主题名称还是主题目标来看,两者的联系都不密切。为了避免幼儿对这两个主题更换的不适应,我们就在“水果大餐”即将结束之前,在阅读区、展示区等区域投放一些与“嘀嘀嘟嘟跑得快”主题内容有关的材料,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了解下一个主题的内容,为主题的正式开展作好铺垫。

    2.获得信息,确定教育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在设计集体教育活动时,需要了解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能力等,区域活动给幼儿以能力表达、表现的机会,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观察幼儿,真实、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实际经验、能力水平等信息,从而为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我们在设计主题“朋友”中的”礼物”活动时,考虑让幼儿用包装纸包装礼物,但问题是用包装带扎蝴蝶结对孩子们来说是否难度太大。于是我们先尝试在动手区中投放玩偶鞋玩具,看看有多少幼儿能比较地打蝴蝶结。几,教师发现通过练习,全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幼儿能地打蝴蝶结,只有四分之一的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根据这一观察结果,我们最终决定让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用包装纸包装礼物,同时为不会打蝴蝶结的幼儿提供更易操作的材料,即让他们直接在礼盒上粘贴蝴蝶结。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区域活动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当区域活动与课正融合时,区域活动不再是徒有虚名的摆设,其活动内容随着课程的进程、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丰富,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公共区域与班级区角的衔接融合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资源,许多幼儿园都把各个公共区域创设为“公共活动区”,我园也在探索尝试公共活动区的设置和活动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也发现了容易出现的问题,摸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幼儿园公共活动区容易出现的问题

    内容重复

    公共区创设之初,老师大多会结合当地或本园特色设置成超市、手工艺坊、小吃一条街,或者是以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为线索,创设类似于美工区、建筑区、交往区、科学区、语言区(大多为图书区)等班级区角活动的内容。由于这些区域的设置和班里开展的区角游戏内容比较雷同,因此,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不高、游戏方法缺乏创新。

    材料固定

    公共区材料的投放通常是由各班的老师们共同商议后,有目的地进行一次性的投放,之后再根据材料的消耗进行补充。由于材料相对固定,孩子们一开始的新鲜感就会逐渐消失,兴趣越来越弱。

    活动割裂

    公共活动区的材料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但活动相对,与班里组织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没有衔接,完全处于割裂的状态。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区独特的教育功能呢?新学期开始了,在重新利用幼儿园二楼的L形平台建立公共区之初,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孩子们:既然是孩子们的游戏,那孩子们究竟想玩什么、想怎么玩呢?我们中班六个班的老师决定从“观察各班孩子喜欢玩什么”入手,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二、公共活动区的调整策略

    与班级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班级的区角活动一般都来源于各班孩子喜欢的游戏内容。那么,在班级区角活动中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由于班级空间、材料、人员等方面的,有没有实现起来有困难的地方呢?中一班和中四班的老师在观察本班孩子的游戏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在家庭区游戏的时候,总是有走出家庭区到外面去野营的冲动。中一班的孩子干脆将一块布铺到教室的空地上,从家庭区拉来箱子,推来餐车,抱着宝宝去野餐了。而中四班的孩子也用一个纸箱当烤串的箱子烤起了羊肉串儿。然而,由于空间的,孩子们既不舍得将班里其他现有的活动内容去掉,又没有更大的空间来增加他们想玩的游戏。于是,我们想,如果在公共区开辟一块儿场地,专门用来野餐和露营,那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

    当我们分别和自己班的孩子谈起公共区可以有专门的野餐露营地时,孩子们兴奋极了,马上就跃跃欲试起来!当问起孩子们那里都需要些什么时,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立刻列举了出来:露营的帐篷、烧烤的箱子、钓鱼的池塘和野餐的垫子……当问到还需要什么时,孩子们却回答说:“我们可以在班里做好了点心,串好了烤串儿到那里去。”

    原本以为还需要准备更多、更细致的材料,孩子们才可以游戏,但听了孩子们的话,我们想: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也是在家里准备好吃的、用的、玩的东西,然后到一个虽然没有太多设施,但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露营、野餐吗?就这样,在孩子们的设计和共同参与下,一个有大树、有池塘、有帐篷、有白云、有彩虹的地方就成了孩子们露营野餐的小天堂。

    最后我们根据各班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孩子们的兴趣,分别创设了“巴拉拉小剧场”“爱心超市”“顽皮度假村”和“魔幻游乐场”。我们发现:通过跟随孩子游戏的脚步而创立的公共区原来可以这么自然地成为班级区角活动的延伸与拓展。

    动态调整活动内容与材料

    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没有将各个公共区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固定下来,而是追随孩子的兴趣及时进行调整。中二班创建的“爱心超市”在设置之初只有一些货架和大家一起收集的各种商品包装。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喜欢将箱子里各种各样的商品分类摆放在货架上,然后再由前来购物的小朋友自选商品。在“购物”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带来的钱币总是不够。在游戏后的讨论中,孩子们认为应该有一个可以随时取款的ATM自动取款机,因为爸爸妈妈就经常到那儿取钱用。于是孩子们一起动手查找取款机的资料,一起寻找适合的材料,一起制作,并将取款机安装在超市最显眼的地方。当看到小朋友到这里排队取钱的时候,孩子们真是高兴极了!

    不仅材料可以调整,活动区的游戏也处于动态调整中。“魔幻游乐场”开展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孩子们兴趣的改变(孩子们更喜欢汽车)以及游戏中的实际需求(游戏中孩子们有喝水的需求),原来单一功能的游乐场被重新组建成孩子们更为感兴趣的“汽车城”和“水吧”。

    幼儿自主计划公共区的活动

    公共区的活动内容确定了,那么全年级好几个班的活动如何安排?这里的活动又该如何与班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讨论中,老师们认为:班里的活动区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做计划,那么公共区也可以尝试由各班的小朋友自己来做计划,然后和其他班的伙伴们一起游戏。在尝试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竟意外地推动了班级内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公共区的活动,也丰富了班内的活动。

    我们班的几个小伙伴相约周四的时候带着“娃娃”一起去“顽皮度假村”野餐,而准备活动从周一就开始了。他们在计划单上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着各种准备工作:要准备蛋糕和小点心,要给娃娃准备好牛奶和玩具,等等。一连几天孩子们都在积极做着各种准备。而隔壁班的孩子们为了到度假村烧烤,这几天也正忙着穿各种羊肉串儿、蔬菜串儿呢!

    周四早饭后,只见孩子们推着装满食物的小车,拎着装满烤串儿的篮子,抱着垫好尿不湿、穿好外套还包着被子的娃娃,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顽皮度假村”。孩子们烧烤的烧烤,钓鱼的钓鱼,看娃娃的看娃娃,玩得不亦乐乎!当一首优美的《小白船》音乐响起,孩子们知道游戏的时间就要结束了,于是一起动手收拾各种带来的材料准备回班……

    就这样,当我们将公共区活动的创设与组织权利交还给幼儿时,公共区的活动就流动起来,它从班级内“流”出来,又“流”回到班里。在流动中,孩子们的经验也变得丰满起来。

    ——学前教育 xx.09

文档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拓展游戏如何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将阅读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绘本课题组探索出挖掘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的方法,即充分挖掘绘本中经典的角色、对话、故事情境、发展情节等元素,作为拓展绘本区域游戏的依据,经过教师们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与调整,逐渐形成丰富有趣的绘本区域游戏内容。一、表演类绘本区域游戏1.绘本皮影戏。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将绘本中的角色设计制作成皮影小人或皮影小动物,小朋友拿着皮影小人或小动物在幕布后边操作边表演讲述绘本故事,部分小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