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8:38
文档

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经济学一,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B.生产关系C.社会化大生产D.生产力2.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3.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是A.价值B.使用价值C.货币D.资金4.下列哪个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C.社会分工的出现D.剩余产品的出现5.价
推荐度:
导读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经济学一,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B.生产关系C.社会化大生产D.生产力2.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3.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是A.价值B.使用价值C.货币D.资金4.下列哪个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C.社会分工的出现D.剩余产品的出现5.价
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经济学

一,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           B.生产关系       C.社会化大生产        D.生产力

2.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D.按比例发展规律

3.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货币           D.资金

4.下列哪个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剩余产品的出现

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低于价值    

C.价格高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利润的本质是

A.劳动的报酬     B.资本的报酬     C.剩余价值    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7.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A.市场的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情况

8.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价格的波动中心是

A.生产成本           B.价值        C.生产价格       D. 垄断价格

9.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0.若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则一年的周转次数是

A.4次           B.3次          C.2/3次           D.1/3次 

11.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二部类是生产

A.物质产品的部类                       B.消费资料的部类 

C.非物质产品的部类                     D.生产资料的部类

12.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不变资本的价格或价值                 D.固定资本的价格或价值

1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资本自身发生的价值增量         D.商业资本家贱买贵卖的行为

14.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A.大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等于利润率                         D.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大于利润率

1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是

A.资本周转的数量                     B.资本周转的方式

C.是否能创造价值                     D.是否能创造剩余价值

16.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A.土地的好坏不同             B.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17.相对过剩的人口的形成

A.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B.与资本集中有密切关系

C.与固定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有密切关系

D.与流动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有密切关系

18.公司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是

A.股东大会      B.经理阶层C.监事会       D.董事会

19.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保障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维护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秩序,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

A.统一性      B.开放性  C.有序性      D.竞争性

2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状态之间的矛盾

22.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是

A.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C.由国家的消费决定的                                        D.由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数量决定的

23.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的发展    B.资本无线增值的本性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A.上平经济的发展         B.经济改革的要求                        

C.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原因是

A.实现社会公平          B.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6.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

A.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B.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27.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是

A.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    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28.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市场

29.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10%资本量,但劳动使用量不变,则产出

A.增加大于10%  B.减少10%    C.增加10%        D.增加少于10%

30.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的角度看是

A.固定成本   B.隐性成本  C.会计成本   D.显性成本

31.边际生产力是衡量

A.多生产以单位产量所导致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B.多生产以单位产量所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C.增加一单位某投入要素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D.增加一单位某要素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32.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8%时,需求量下降10%,则需求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C.单位弹性   D.不能确定

33.根据效用论,消费者对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

A.边际效用   B.平均效用 C.总效用  D.以上都不对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尼系数是在洛伦茨曲线基础上得出的        B.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C.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D.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35.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要素的

A.数量     B.质量  C.价格     D.边际产量

3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通货膨胀理论   B.消费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37.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工具是

A.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支出和增加税收

38.劳动力总量包括

A.工作年龄人口中的所有就业者和失业者

B.总人口中除了非工作年龄人口之外的所有工作年龄人口

C.总人口数

D.所有失业的工作年龄人口

39.从国内生产总值中减去下面哪一项等于国内生产净值

A.折旧        B.直接税      C.间接税       D.公司所得税

40.若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哪些情况会引起一国的总需求曲线右移

A.税收增加        B.进口增加  C.购买支出增加     D.储蓄增加

41.随着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可能减少

42.关于非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通货膨胀有利于而不利于居民

B.通货膨胀有利于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C.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D.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收入阶层

43.宏观经济目标有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ABC

44.本国货币贬值,可以使

A.本国的进口、出口都增加        B.本国的进口、出口都减少

C.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D.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45.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下降

46.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减少消费

47.GDP会漏记的现实经济中的经济活动成果有

A.自给自足的生产活动 B.家务劳动       C.非法经济活动  D.以上都是

48.在下列项目中,______不属于购买

A.地方办中学      B.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订购一批军火    D.给公务员法薪水

49.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表示

A.投资等于储蓄  B.投资大圩储蓄        C.投资小于储蓄     D.不能判断

5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收入的波动     D.消费的波动

二、判断题

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的提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5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2.名义工资能真正反映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

53.价值形成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增值过程。

54.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的比率。

55.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56.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57.投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8.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之点就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交点。

59.充分就业就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都有工作。

60.随着某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一开始就是递减的。

三、名词解释

61.虚拟资本

6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3.市场失灵

.流动性偏好

65.奥肯定律

四、简单题

66.商品价值量区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67.下列事件分别对棉花市场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2)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

68.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的经济后果。

69.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五、计算题

70.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消费者收入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生产技术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71.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消费及储蓄将如何变化?

六、论述题

72.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73.联系实际论述货币工具的使用以及货币的局限性。

文档

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2012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省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经济学一,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B.生产关系C.社会化大生产D.生产力2.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剩余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3.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是A.价值B.使用价值C.货币D.资金4.下列哪个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C.社会分工的出现D.剩余产品的出现5.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