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别: 学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不可知其源( )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
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解释斜体的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水尤清冽 (3)佁然不动
(4)悄怆幽邃 (5)隶而从者
6、找出下列句子中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潭西南而望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B、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C、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D、以:①以其境过清
②以中有足乐者
8、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二.文段阅读: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10.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11.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大约 (2)深 (3)停留(4)跟随
2.(1)那,溪岸的 (2)它的,溪水的 (3)这里的,小石潭周围 (4)小石潭的景物
3.(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5.
6.
7.
8.
9.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10.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11.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2.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13.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