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风险和机遇策划包括: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 如何将措施融入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并实施 、 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
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 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相关方
3、质量体系标准要求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完整、清楚,是为了满足 设计和开发的目的
4、组织的知识是指组织从其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的知识,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其中内部来源的知识可以是 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得到的经验教训
5、处理风险的方法包括: 规避风险; 降低风险; 接受风险;
6、组织应对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来自外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进行适当的 标识与管理 ,并予以保持,防止意外更改。
7、纠正措施应与 不合格的影响 相适应。
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更改控制”包括的典型活动是 在变更实施之前进行验证或确认
9、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应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 完整性
10、组织知识包括: 知识产权和课程学习等方面的信息 、 从失败和成功案例里学习 、
在顾客或供方获得的信息
11、在对不合格进行处理和采取纠正措施后,组织应保留 有关不合格性质 、 针对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 纠正措施的结果 等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证据。
12、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不合格输出的控制”,不合格输出控制的目的是 防止不合格输出的非预期使用
13、组织通过 改进过程 、 防止不合格发生 、 改进产品和服务 、 满足已知和预期的要求 、 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果 的方式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
14、合适的过程运作环境包括: 社会因素 、 心理因素 、 物理因素
15、形成文件信息的作用是 为产品符合要求和过程有效性提供证据 、 需要时实现可追溯
16、组织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能够: 增强顾客的信心和满意度 、 确保持续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建立积极的预防和改进文件,使组织走上成功。
17、过程是指一组将 输入转化为输出 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8、内审员应是企业领导授权的人员、经审核培训合格的人员、 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
19、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是 自我评定 、 体系审核 、 管理评审
20、PDCA的含义是 计划 、 实施 、 检查 、 改进
21、PDCA循环的方法适用于 构成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
22、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 人、设备、材料、方法、环境 五方面
23、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 证实过程的符合性
24、产品要求源自于 顾客提出的要求 、 组织预测顾客的要求或规定 、 法规规定
2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6、纠正措施是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消除其 原因 所采取的措施。
27、预防措施是消除潜在的不合格,防止 不合格的发生 所采取的措施
28、质量管理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指质量知识教育、技能培训、 质量意识教育
29、为了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持续发展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最高管理者 应定期组织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30、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 质量目标 提供了框架
31、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测量是通过内部审核和顾客满意监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等方法获得的。
32、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 监视或测量 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33、组织应确定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 监视和测量装置 ,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34、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 沟通过程 ,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35、当发现监视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 有效性 进行评价和记录
36、组织应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对其再次进行 验证 ,以证实符合要求
37、评审是为了确保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 效率 ,以达到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38、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 全员参与 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9、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返工、让步使用、放行、降级和 报废 。
40、对管理层来说,实施质量活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 建立与组织绩效紧密相连的质量目标
41、在具有内部“供方—顾客”关系的公司中,应该要求每个过程的人员都要树立 下一个过程是顾客 的观念
42、质量改进是通过 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3、与产品有关的要求,除了顾客明确规定的要求外,还包括顾客未做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 组织应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44、组织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考虑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相关方的要求
45、在确定不合格输出的控制的适当措施时,应考虑不合格的性质、 不合格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