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章取“艺”
刘绍棠
①我这个人上学早,识字快,7岁就看闲书。开头是因为听评书而想看原著,都 是武侠小说。后来,由于连看几出京剧中的红楼戏,又想见识《红楼梦》。那一年,我9岁,两册互不衔接的石印《红楼梦》残本,被我囫囵吞枣,吃进肚里。
②虽是黄口小儿的浮光掠影,却也水过地皮湿,对《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产生了数十年守恒不变的印象和评价:王熙凤,够毒的;贾琏,够坏的;尤二姐,够贱的;平儿,够难的;宝钗,够阴的;晴雯,够俊的;尤三姐,够硬的……
③从9岁到眼下年近花甲,我自称十读红楼,其实并无精确统计,但敢保读过十遍以上。只是我读《红楼梦》不是索隐探密做“红学”,而是为了从中偷艺写小说。偷艺,也就是学以致用。
④在中国写小说的人不读《红楼梦》,我觉得就像徒不读《圣经》一样,可算不通情理,说不过去。有一位“新潮”文艺理论家,拿《红楼梦》跟西方现代派小说比较,说《红楼梦》只够初中水平,这就更加令人忍无可忍,惹得我多次写文和发言反驳他。如今,此人到西方寄人篱下,“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靠卖《红楼梦》挣口饭吃。面对西方“蓝眼睛”,大谈《红楼梦》比西方现代小说高出百倍、千倍、万倍、万万 倍,唬得那些“初中水平”以上的蓝精灵如醉如痴,走火入魔。
⑤闲言少叙,且说我向《红楼梦》学习语言艺术,是重点进攻,条块分割,全面推进。我的重点进攻对象是王熙凤、林黛玉和晴雯。这三位女性的语言最有鲜明特色,个性最为突出。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其言而发人深思。
⑥条块分割是对各系统(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和各单位(如怡红院、潇湘馆、梨香院……)的不同人物进行个别和综合对比研究。贾政、王夫人和赵姨娘的搭配,薛姨妈、薛蟠、薛宝钗一家的组合,真是亏他(曹雪芹)想得出,骂人不吐核儿。
⑦凡在《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哪怕微不足道,一闪而过,我也在“全面推进”中解剖“麻雀”。
⑧深受贾宝玉的精神感染,全盘接收这位“无事忙”先生的高论,我对《红楼梦》中的男性兴趣不大,在女性中对已婚者也不太感兴趣,而未婚少女,在丫头身上下力多,小姐身上用心少。
⑨通过我对《红楼梦》的阅读和思考,通过我在创作上借鉴和学习《红楼梦》的深刻体会,我写小说是追求以个性语言,来刻画人物人个性和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以人物在动态中的准确的细节描写,描绘人物形象。由于个人气质和生活经验不同,我写不出《家》《三家巷》那样跟《红楼梦》靠色的作品。但是,我在我的乡土文学小说中,写过不少“乡土晴雯”“乡土芳官”“乡土金钏”“乡土袭人”……只是没有依样画葫芦,不那么显眼。
⑩《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际关系,我已十分熟悉,这几年便不再通读。出于个人情趣和创作需要,我对《红楼梦》的阅读改为“听折子戏”的方法,也就是将《红楼梦》的精彩片断,分割成若干中篇或短篇,类似《水浒》的宋10回、武10回、林6回、鲁3回……凡以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贾宝玉、刘姥姥、晴雯等为主角的章节,或表现重大事件和复杂纷争的段落,我都节选出来,反复精读和寻思。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我节选了两千多字。晴雯那多层次多侧面的心理活动,完全从她那有声有色、泼辣含蓄、丰富优美的语言中流露表现出来。“不肖种种大受笞挞”一段,我前后节选了五千多字。在这五千多字里,或隐或现将贾府男女老幼、尊卑上下、亲疏远近、真假虚实的众生相,暴露无遗。在这些“折子戏”里,每个人物的一言一笑,一动一静,都话里有话,弦外有音,意犹未尽,令人回昧无穷。
⑾后40回的“折子戏”,我只看中黛玉之死和袭人之嫁两节。
⑿不仅对于《红楼梦》我是如此重读,而且对于过去阅读的所有名著,我也是如此复习。
⒀如此如此,我称之为断章取“艺”。
1、文章题目为《断章取“艺”》,来原于成语 。改后的“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①段末尾的“囫囵吞枣,吃进肚里”的读书效果,可以用第②段中的一个成语来表示,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⑨段中说:“由于个人气质和生活经验不同,我写不出《家》《三家巷》那跟《红楼梦》靠色的作品”。这里提到的《家》是一部现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靠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第⑩段中的“宋”“武”“林”“鲁”分别指《水浒》中的4个人物,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讲述的阅读名著,学习其语言艺术的方法有两种,开始读时,采取 的方法,熟悉后,采用_____________ 方法。
6、文章第④段叙述了一位“新潮”文艺理论家的故事,作者称为“闲言”,其实际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7、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对课外阅读名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中学时代——遥远的日子
张笑天
①常有少年朋友问我:你是怎样当上作家的?你从中学就有当作家的梦吗? ;
②每一个人都有幻想,都有五光十色的梦。中学是多梦时节,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初中毕业的文艺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了一个节目,名字叫《未来》。我们男生女生分别按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人穿上白大褂,脖子上吊着听诊器,有人从实验室借了一台显微镜扛上台,无疑是想当科学家,有人拿镰刀、斧头,有人扛。我想当作家,找了一本有砖头那么厚的书上了台,还在鼻梁上卡了一斟眼镜。我想象的作家大概就是这模样。
③但我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房梁上是不会摔下馅饼来的,理想的实现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我很小的时就爱把爱迪生的一句话当咸自己的座右铭,那句话的大是:一分是天才,九十九分是汗水。
④我的文学功底是从读书入手的。我从小学五年级时起,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些大部头的名著一时啃不劲,就一边查字典一边硬啃,时间久了,也就无师自通了。我想,学写作也与学其他手艺一样,看人家怎么做,看得多了,自然也就一点点摸到了门路,心领神会。尽管没有“作文法”,没有“小说入门”,毕竟是有艺术规律隐合其中的。多读书之外,便是练笔,也包括练习结构文章、结构故事的能力。有一件事,时过四十多年了,我还记忆犹新。那一次的“讲演”也许是奠定我的文学信念的关键。
⑤在我念初中的时候,学校里的文学空气是很浓的。那时学校经常组织读书报告会,这是我练习口才、练习艺术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机会。.记得那是初一的下半学期,我登台去讲{卓亚和舒拉的故事》,那可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背着讲,而且要像说书人那样,有声有色才行。没想到,讲到一半的时候,率然卡了壳,下边的情节忘掉了。越着急越想不起来,望着台下一千多同学黑压压的人头和台上眩目的灯光,我的汗水一下子流下来了,心跳得不行。这时候,我一眼瞥见了坐在前排的果鸿路老师,他的目光坚定、自信,笑呵呵地注视着我,好像在无声地鼓励我:“别慌,沉住气。”我的情绪镇定下来了,可情节仍然没有记起来。我借着喝口水的功夫拖延了一下,心一横,想,豁出去了,自己顺口往下编吧!于是我给卓亚和舒拉编了一段书上根本没有的故事。我发现,大礼堂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哄笑,也没有人质问,而且在我讲到精彩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连果鸿路老师也笑着起劲地鼓掌。谁也没料到,我得了讲演一等奖。
⑥事后,我挺不好意思地对几个语文老师说:“我不该得奖,我都忘了词儿了,自己瞎编了一段才接上茬儿。”果鸿路老师说:“你编得挺好,挺真实;所以同学们才没起哄,这就是你的创作才能啊。那一段,就是一段挺不错的小说啊!”我受宠若惊,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甜头。
⑦学生作文,不过是一种训练过程。我念初中时,老师们常常举办中学生的作文比赛。那种锻炼,当时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对后来走上文学之路的我来说,是起到了一种奠基作用的。
⑧我上初二第一学期的时候,妈妈给我做了一件白衬衫,配上鲜艳的红领巾,觉得分外自豪。正赶上学校要到蚂蜒河畔去搞夏令营活动,我就自告奋勇去打前站。结果我在郊外碰到了一件意外的事。一个菜农一时疏忽,忘了堵水渠的灌水口,河水哗哗地往菜地里灌。眼看那一畦畦的菜地都要泡在水里了,周围又没有人,我和几个同学便忘了打前站的事,卷起裤腿挥起铁锹帮农民堵口子。口子总算堵上了,可我们衣服上全是泥水了,大家哭笑不得。回校后,适逢征文活动,要求写真实的生活,可以稍加艺术虚构。我便以这次夏令营生活的经历,写了一篇小说叫《新衣》。大致是我的真事,所不同的是我写的是水坝决口,写无畏的少先队员用脊背堵决口,直到大队人马赶来抢险,而主人公的新衣服已不成样子。这篇《新衣》后来得了全校征文一等奖,又被推荐到《少年报刊》上去发表。
⑨也许这就是我最初的文学创作的尝试和乐趣。
⑩有很多人,他的一生可能有多次选择,有许多宏大的志向。当你走过岁月的征程回顾一下走过来的脚印时,你可能会发现,在你的奋斗与成功之中,都打着少年时代的烙印。当然,最重要的是付出汗水。你的成功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张笑天,从文章的回忆中,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基于中学时代的哪些努力?
答:
2、文章具体叙述了三件事。认真思考,说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⑴毕业文艺晚会表演《未来》:
⑵登台演讲《卓亚与舒拉的故事》:
⑶写堵决口的故事参加征文活动:
3、故事用语特别形象,联系内容说说第④段中“啃”字的意思。
答:
4、第⑥段末尾说“我受宠若惊,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甜头”。结合文章,这里的甜头指的是 。
5、文章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请从中摘录一条,再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条与此意思想似的警句。
文中警句:
意思相似的警句:
附答案:
一.1.断章取义 文学表现形式 2.浮光掠影 3.巴金 题材 、内容以及表现手法
4.宋江 武松 林冲 鲁智深 5.重点进攻、条块分割、全面进攻 “听折子戏” 6.衬托《红楼梦》高超的文学价值 7.略
二.1.首先是多读书,再就是多练笔。 2.1)用于承接第一段的设问 2).敢于大胆结构故事 3).勤于思考,勤于练笔(后两段与当代作家联系紧密)。 4.用心用力认真读书。
4.因为会结构故事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5.文中的警句很多,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房梁上不会掉下馅饼”“一分是天才,九十九分是汗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