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程名称 | 路面工程 | 交底日期 | 年 月 日 | |||||
| 施工单位 | *** | 分项工程名称 | 路面底基层 | |||||
| 交底名称 | 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 |||||||
| 交底容: 一、施工准备 二、施工工艺流程 三、施工案 四、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 ||||||||
| 审核人 | 交底人 | 承受人 | ||||||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施工前熟悉设计图纸,明白设计意图,图纸有疑问的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认真贯彻三级交底制度,技术总负责人向现场技术负责人交底,现场技术负责人向各工班交底,各工班向现场操作工人交底,保证现场操作者能按设计规要求施工。做好职工上岗前各种质量、平安意识教育,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展。
2、材料准备
开工前,对碎、水泥等原材料进展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可进场,进场后按照规定的频率进展抽检,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后可用于本工程。
3、设计配合比
根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级配,由我工程部试验室设计的配合比,水泥:屑:碎=4.0:70:30,最大干密度2.320g/cm3,最正确含水量5.6%,无侧限抗压强度到达4.2Mpa,满足合同以及施工技术规要求。
二、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
路床顶清扫——放线、高程测量——水泥稳定土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封闭、洒水养生。
三、施工案
1、施工准备
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压实度要求≥96%。最低气温在5℃以上和非雨天时,才能进展施工。设计厚度为16cm,分1层摊铺碾压。
底基层施工前须对路床外表进展格检验,经第三检测合格并经工程师签认后可进展施工。去除路床外表浮土、杂物,洒水将路表湿润,路床的外表须平整、坚实。
2、施工放样
在路床外表恢复中线,用全站仪按直线10m间距、弯道5m间距放出路线中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钢丝线标记标出该层边缘的设计高程。为保证底基层边部压实度,在路床上放出底基层边线,支设槽钢做为模板,并在槽钢外部培土稳固。
3、混合料拌合
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法。混合料拌合设备采用间歇式拌合机。混合料拌合前必须测其碎的含水量,根据原材料含水量计算拌合不同混合料产量时的加水量,通知控制室操作人员按修正后的参数补充加水,以到达准确配料的目的。
控制室操作人员格按修正后的参数进展配料,料斗上设振动筛并由专人控制,及时去除拌和机中得不到充分拌合的材料,确保料斗的出料口不堵塞,做到各种原材料准确下料。试验人员随时检测混合料的综合含水量,对混合料随机取样,进展筛分检测。拌合的混合料应是符合级配要求,含水量适宜,无离析现象。不合格的混合料禁出厂。
在运输车装料过程中,实验人员及时取样成型,做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混合料运输
水泥稳定土混合料在运输及施工时,常常发生粗细料离析现象。因此运输车辆在运往现场的途中,应尽量匀速行驶,防止大的颠簸,施工便道要经常养护,防止因车辆的颠簸而造成车混合料的离析。另外,当气温高或刮大风时,要用蓬布或彩条布将混合料密覆盖,以防运输过程中水分损失过多。
5、混合料摊铺
水泥稳定土构造层要求成型时间短,从混合料加水到成型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为确保在水泥终凝前成型,摊铺前路床外表洒水润湿,摊铺时应尽量低速并均匀地行驶,以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摊铺机停机待料一次,下次起步前行时,就会在熨平板落放的位置出现路线横向的波浪,造成局部不平整。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摊铺机中途停机的次数,同时,每次停机起步时,摊铺速度应从零开场逐渐增加,慢慢起步有助于保证摊铺的平整度。
摊铺过程中,当混合料从摊铺机传送带到螺旋往两侧送料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粗细料的离析现象,因此摊铺机后安排专人跟在后面,当发生离析时,人工将粗料铲除,换以新料。同时配一名技术人员根据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检测每个断面的纵横高程,以此及时调整摊铺厚度,使纵横面高程符合标准。
6、压路机碾压
当摊铺长度满足压路机的工作长度区间时即可开场碾压。混合料从拌合到碾压完成的延迟时间必须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之。碾压法为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曲线地段,由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展碾压,碾压时轮迹重叠1/3,一般碾压6~8遍,直至底基层无明显压实轮迹,压实度不小于96%。碾压过程中,水稳混合料的外表应始终保持潮湿,如外表的水份蒸发的过快,应及时补充洒水。质检人员及时测定平整度及压实度。如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及时通知现场技术员补充碾压。
施工中主要出现的是横向接缝,即每天施工完毕后的工作缝和摊铺机因故停机较长时间后的横向接缝。处理法为:作业接近完成时,将摊铺机的熨平板提起来,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这些料摊开,铺筑厚度要略大于摊铺机摊铺的厚度,紧靠混合料放一槽钢,槽钢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一样,在槽钢的另一侧培土,使槽钢更加固定。用压路机将人工摊开的混合料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下次摊铺之前,先将槽钢和培土铲走,将下承层清扫干净后即可开场工作。
7、养生及交通管制
碾压完成后立即进展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在养生期间封闭交通,派人员格管制来往车辆,除洒水车外,其它车辆制止通行。
8、质量检查及验收
水稳底基层完工之后,应及时验收并开场基层施工。底基层外表要求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实测工程
| 项次 | 检查工程 | 规定值或允偏差 | 检查法和频率 | |
| 1 | 压实度〔%〕 | 代表值 | 96 | 每200m每车道2处 |
| 极值 | 92 | |||
| 2 | 平整度〔mm〕 | 12 |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 |
| 3 | 纵断高程〔mm〕 | +5,-15 | 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 | |
| 4 | 宽度〔mm〕 | 符合设计要求 | 尺量:每200m测4处 | |
| 5 | 厚度〔mm〕 | 代表值 | -10 | 每200m每车道1点 |
| 合格值 | -25 | |||
| 6 | 横坡〔%〕 | ±0.3 | 每200m测4个断面 | |
1、混合料离析
产生这种弊病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剂量偏少,使骨料之间胶结不好,达不到强度,因而不能成型。从原材料控制到混合料拌和到现场摊铺,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混合料的离折现象。
预防及解决措施:原材料面,要保证水泥质量,对水泥进展源头控制,每批水泥均应检验合格后,可使用。对于碎,要格控制最大粒径,不合格的材料不允进场。生产拌和时,拌和人员加强巡查,特别要加强对水泥剂量的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尽量防止使用小型运料车,用蓬布覆盖,减少运输途中水分的蒸发。
2、收缩裂缝
水泥与各种集料和水经拌和、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的水分会不断地减少。由于水的减少而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响,使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从而使底基层、基层产生裂缝。可以说水稳底基层、基层产生裂缝是不可防止的,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减轻裂缝的出现。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减轻底基层、基层本身的收缩裂缝:控制集料中细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到达强度标准的前提下,采用较小的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5.5%;含水量控制应根据施工时气温条件、碾压条件进展增减;水稳基层、底基层养生和做好下封层后,及时铺筑沥青下面层,保护基层、底基层混合料,不使其过分变干和产生干缩裂缝。
3、外表松散
水稳底基层施工中,有不少路段水稳外表大骨料裸露在外,外表粗糙,而且松散部位因开放交通面积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产生外表松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混合料外表含水量低,养生不到位,过早开放交通。从拌和出料到摊铺碾压完毕,时间过长,致使底基层外表局部缩水,使砂浆流失,底基层外表骨料缺少胶结材料,达不到设计强度。在养生面,底基层覆盖不到位,覆盖物没有保持湿润,太枯燥。在没有到养生期限的情况下,施工重车就在上面行使,重损坏底基层质量。
预防及解决措施:针对底基层外表松散这一质量问题,主要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要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在保证压实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使混合料含水量比最正确含水量略高,检查运料车,保持运输车完好,中途不得停留,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合料在拌和出来1小时摊铺完毕,从而减少水份散失;其次,可以增加机械的动力、吨位,从而减少碾压遍数,缩短碾压时间,在碾压完成后立即覆盖,2小时后洒水,这时构造层己终凝,洒水不会导致构造层破坏;养生期,要保持底基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完成水稳底基层后统筹安排好施工顺序,不宜过早通车,防止重车在上面行驶破坏水稳底基层。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