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
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发现新问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
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的思想的能力;
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和机制的能力;
6.洞察力,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并进行意义变换的能力
一、幼儿创造性定义:
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成人创造性与幼儿创造性的区别
成人:形成了有创意的想法,制作了有创造力的作品。
幼儿:应关注其创造性的过程,而非结果。
(一)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
(二)善于组织自己的“经验”和“材料”
(三)幼儿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
(四)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中
第二节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测量
一、维持学习与创新学习
1.维持学习:
获得固定的见解、方法、规则以处理已知和再发生的情形的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科学权威,解决方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
——传统方法
2.创造性学习:
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主要特点是综合,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强调幼儿在活动中所具有和获得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特征。
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一)含义:
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
(二)特征:
1.学习的主动性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活动的主人
•是探索者和追求者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的动机
3.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创造性
二、幼儿创造性的测量
1.创造性思维的测量:
主要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等维度出发。
2.创造性人格的测量:
主要测查儿童是否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例如好奇心、鲜明的个性意识倾向、较强的意志品质、探究兴趣等。
第三节 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培养
一、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制约儿童创造性的因素:
1、过于重视模仿,使其不能自由学习
2、限定思路,使其不能自由思维
3、过分苛求,使其不能自由探索
二、幼儿创造性教育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2、营造宽松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
(1)展开联想
(2)克服定式
(3)肯定幼儿超常思维
(4)培养幼儿好奇心与想象力
(5)蒙台梭利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