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4:02
文档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二、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三、检测设备: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孔口滑轮、三脚架及位移编码器等外围设备;四、检测步骤:1、检测前准备⑴对仪器进行检定,确定仪器内电力充足可以正常使用。⑵声测管埋设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附录H的规定执行。⑶在桩顶测量
推荐度:
导读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二、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三、检测设备: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孔口滑轮、三脚架及位移编码器等外围设备;四、检测步骤:1、检测前准备⑴对仪器进行检定,确定仪器内电力充足可以正常使用。⑵声测管埋设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附录H的规定执行。⑶在桩顶测量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

二、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三、检测设备:

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

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

孔口滑轮、三脚架及位移编码器等外围设备;

四、检测步骤:

1、检测前准备

⑴对仪器进行检定,确定仪器内电力充足可以正常使用。

⑵声测管埋设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附录H 的规定执行。

⑶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⑷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升降顺畅。

⑸由现场技术人员提供相应资料,并填写原始记录。

2、现场检测

⑴仪器设备使用环境:-5~40℃。

⑵连接好仪器、设备,打开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待仪器进入到系统桌面模式后,双击应用程序,直接进入操作界面。

⑶主操作窗体下方一排上凸的命令按钮,用来响应用户的命令。操作窗体上以鼠标敲击或触摸笔点击 “设置”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首先输入检测基本信息:分别将‘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检测人员’,‘桩号’,‘管数’,‘移距’,‘始测深度’,‘桩长’,‘桩径’,‘保存方式’,‘判读算法’,‘规范’,‘偏移角’,‘平测、斜测、扇形测’,‘是否数字滤波’等信息填写完整。

⑷单击“系统校零与修正”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通道系统校零时间’栏里采用默认数值;‘声测管和耦合水的修正’栏里将‘声测管外径’,‘声测管内径’,‘声测管材料速度’(钢管默认为5.120km/s),‘探头外径’(默认为25mm),‘水的声速’( 默认为1.500km/s)等填写完整,系统将会自动将修正时间计算并显示到“修正时间”后的文本框内。

⑸单击“滑轮参数”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滑轮直径”,“电缆直径”均采用系统默认值即可。

⑹单击“仪器参数”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采样间隔”(默认值1.0μs),“采样长度”( 默认值512),“发射脉宽”( 默认值20μs),“发射方式”( 默认值为连续发射)。

⑺主操作窗体右侧的“声测管与通道的对应关系及管的示意图”中的各项内容采用默认值即可;设置好各参数后单击确定。

⑻单击“模式”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可以设定“波形波列显示选择”,“波列显示方式选择”,“剖面查看选择”等。

⑼单击“调整”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在没有进行换能传感器的提升之前,可以对采集的波形进行调整(增益、触发延时)。

⑽单击“新存”命令按钮,打开窗体,选择文件夹输入文件名,用以保存本次检测的数据。

⑾按照适合的速度匀速提升换能器,采集数据。

⑿测试完毕后,以鼠标或触摸笔单击主操作窗体上的“关闭”命令按钮,程序会自动退出,通过仪器面板上的USB接口将数据导出来,插U盘,打开“我的电脑”,将保存的数据复制到U盘,保存完毕后,点击桌面右下角的安全删除硬件来拔出U盘,数据就导出了,然后交由分析软件分析,最后关闭主机。

3、分析处理及发放报告

⑴将U盘导出的数据采集文件传至已安装RSM声波透射分析软件的电脑中固定的文件夹中。

⑵进入RSM-SY7声波透射法分析软件,调出实测波形进行分析:

①各测点的声时 、声速、 波幅及主频应根据现场检测数据,按下列各式计算,并绘制声速。深度(v-z ) 曲线和波幅,深度(Ap-z )曲线,需要时可绘制辅助的主频-深度(f-z ) 曲线。

②声速临界值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Ⅰ将同一检测剖面各测点的声速值 由大到小依次排序。

Ⅱ对从零开始逐一去掉vi,序列中最小数值后余下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当去掉最小数值的数据个数为k时,对包括vn-k在内的余下数据 v1~vn-k按有关公式进行统计计算。

Ⅲ将vn-k与异常判断值v0进行比较,当vn-k≤v0时,vn-k及其以后的数据均为异常,去掉vn-k及其以后的异常数据;再用数据v1~vn-k-1并重复式(10.4.2-2)~(10.4.2-4)的计算步骤,直到vi序列中余下的全部数据满足:vi>v0此时,v0为声速的异常判断临界值vc。

Ⅳ声速异常时的临界值判据为: 

                                vi≤vc                  (10.4.2-6)

当式(10.4.2-6)成立时,声速可判定为异常。

③当检测剖面 n 个测点的声速值普遍偏低且离散性很小时,宜采用声速低限值判据:

vi<vL

式中vi——第i 测点声速(km/s);

vL——声速低限值(km/s),由预留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声速对比试验结果,结合本地区实际经验确定。

当式成立时,可直接判定为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④波幅异常时的临界值判据按公式计算。

⑤当采用斜率法的PSD值作为辅助异常点判据时,PSD值应按公式计算。

⑥当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辅助异常点判据时,主频-深度曲线上主频值明显降低可判定为异常。

⑦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混凝土各声学参数临界值。PSD判据、混凝土声速低限值以及桩身质量可疑点加密测试(包括斜测或扇形扫测)后确定的缺陷范围,按规范表3.5.1 的规定和表10.4.7的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软件的操作方法见软件说明书。

⑶将曲线分析结果生成Word格式文件后结合文字发放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Ⅰ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Ⅱ地质条件描述。

Ⅲ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

Ⅳ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Ⅴ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

Ⅵ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检测报告除以上内容外,还应包括:

Ⅰ声测管布置图;

Ⅱ受检桩每个检测剖面声速-深度曲线、波幅-深度曲线,并将相应判据临界值所对应的标志线绘制于同一个座标系。

Ⅲ当采用主频值或PSD 值进行辅助分析判定时,绘制主频-深度曲线或PSD 曲线;

Ⅳ缺陷分布图示。

4、注意事项:

⑴该仪器采用的是Windows界面,在关机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安全关机,不要以直接关闭电源的形式关机。

⑵开机进入采集程序后首先采集程序主界面右边的进度条,该进度条为仪器电量显示,当电量耗尽时会自动关闭仪器,因此在进度条显示一格红色的时候就要为仪器充电或接上外接电源或电池避免采集数据的丢失;当工地的电源电压波动太大或是干扰太大时,应加稳压电源,或使用干电池工作。

⑶换能器内芯是由压电陶瓷晶体组成,所以严禁摔碰。

⑷仪器应该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勿将仪器至于过热的环境,避免损坏仪器,避免强烈振动,经常清洁表面。

⑸仪器长时间不工作时,应定期充放电,一般每月一次,充电时应保证在稳定的220V电压下充电,并使用厂家专配的适配器或充电器给电池充电。

校核一次:

审批人签字:

文档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二、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三、检测设备: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孔口滑轮、三脚架及位移编码器等外围设备;四、检测步骤:1、检测前准备⑴对仪器进行检定,确定仪器内电力充足可以正常使用。⑵声测管埋设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附录H的规定执行。⑶在桩顶测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