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内容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的内容,经济生活内容本来就艰涩难懂,学生学
习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本部分内容根据十九大精神又进行调整和补充,里面有大量
专业名词:如“新发展理念”“实体、虚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
系”等等,给学生和教师教学无形中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趣?如何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德
育渗透?都需要一定教学手段的辅助来解决。所以在设计本课内容是主动运用课件、视频
等多媒体手段来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它以快捷的信息组织方式、存储方式
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等特征,使政治课堂生动又直观,从而改进了政治课教学方法,提高了教
学效率: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直
观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睛、耳朵以及大脑,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画面以
及真实的视频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和探求知识
的欲望。学生们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会主动去学习,甚至是创造
性地去学习,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借助视频《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
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它在形式上的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很好地激发起了学生们学习
政治的兴趣,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原则。首先,我们要了解所讲授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偏重于理论性还是偏重于实践性、
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还是内容较为抽象;然后在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来决定
是否选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选用哪种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及怎样使用这些多媒
体技术;同时,我们要结合教材实际,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
忽视、不易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如课件中运用视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次,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认知环境,对所选择的课外知识进行筛选,努力到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生动的再现,有利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升华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为情感教育
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它把生动的图像、具体的音频和视频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用事实
说话,实现了超时空的信息再现,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了德育中真、善、美的熏
陶和感染,实现了审美的愉悦、心灵的满足、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如在介绍中华民族
精神时,在教学过程中收尾穿插两段视频:《港珠澳大桥》和《中国一分钟》,创设情境,创
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主动担
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意识。
但同时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注意力分散,忽略效果。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
考。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会喧宾夺主,容易
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是课堂容量大,学生难应付,做笔记难。一节多媒体课的容量相当于一节半普通科
的容量,课堂容量比较大,教师要想在一节普通课上把内容讲完,上课的速度就要比普通
课的速度快,并且很多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地方,往往已被设计到课件中,学生思考的空
间少了,思考的问题少了。这对优等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吸收大量的知识,但这对于绝大
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如此大的课堂容量,再减少了思考空间,一下子接受不下,更不用
说消化了。不但如此,还没有时间去做下笔记留待课后去思考。要求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
件的时候,确实要认真考虑:怎样才能在充分发挥利用教学平台上课的优越性的同时又保
证学生够“吃”而课堂密度不显得松散,为赶进度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与我们的多媒体教
学的目的相背而驰。
三是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字的感悟力。多媒体其实就是把课文重
新包装,投学生感官愉悦所好,迎合了学生对当前文化的快餐式追求,在化抽象为形象的
同时,使学生失去了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形象再创造的机会,也就使学生失去了提高对语
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中国文字博大
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多媒体
的不恰当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老师们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更形象,往往将课文
“真实再现”,本应让学生去想象思考的画面,直接展现到学生的眼前,这样老师的教学
效率是提高了,但是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的退化。语言
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演员演技再精湛,连续剧《红楼梦》也无法和原著相媲美。这也是
某些专家强烈反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因。
同时从老师方面,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也存在着
一是课件制作费时费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首先需要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制作多媒体课
件,这个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教师准备好一个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上一到两天的
时间,甚至一两周的时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仅仅就是上课的任务,他还要批改学
生的作业,与学生交流,试想有多少老师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所以利用多媒
体课件上课并不是教师的经常性的教学手段。很多课件是为了公开课,或者是课件比赛而
制作出来的。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几天的时间去准备,也
就是说多投入了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效果能提高几十倍吗?我们都知道,一节
公开课,能比平时好三倍就不得了了,一个人平时能有多大的精力花几十倍的功夫去得到
三倍的课堂效果?
二是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教师成“导游”。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
量大、展示方便快捷。但是,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
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本来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优势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
点和难点。结果却相反,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了学生,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让学生
完整地做笔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光客”,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
可见“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
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如果平时不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再加上教师
制作课件和使用设备的水平有限等原因,也会使多媒体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学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只有顺应时代不断加强学
习、大胆尝试、勇于突破,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才能无愧于学生和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