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反思上学期的物理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更大进步。
2.细读课程纲要,明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方法及要求。
3.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为今后学习指明方向和奋斗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方法及要求。
2.本学期学习计划的制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祝贺大家进入新的学期。在上一学期,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物理学习的不错,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学的不太理想。希望成绩优良的同学继续努力保持领先,成绩稍差的同学奋起直追,不甘落后。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物理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力学的学习。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悉目标。
过渡语:目标是学习的指明灯,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总结自己在过去的一学期之中学习物理的经验与教训。
较好的经验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改进的地方及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希望老师和同学给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让我们先来分享同学们的得与失。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如果你感觉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不错,那么老师希望你千万不要骄傲,你应该
在新学期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你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那么老师希望你重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虚心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对自己充满信心,拿出你的激情和干劲,相信你一定会有大的进步。无论怎样,请同学们相信一点:无论何时,老师都愿意敞开心扉去帮助
你!
(二)老师解读本学期的课程纲要。(课件呈现)
课程目标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条件,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5.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机械效率。
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七章:力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第八章:运动和力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第九章:圧强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和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知道机械能和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
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理解机械效率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三效”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做到“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素质达效”,充分利用快速、便捷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学习方式:利用学案,成立六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通过运用操作、课堂问题回答和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2.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注意提优、补差,同时促进中等同学的进步;
3.坚持“四清”,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及时改进教学;
4.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路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领悟和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5.注重探究题的训练;
课程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物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终计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下列办法
1.日常评价
对学生物理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参与程度、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表现随堂作出评价。
2.纸笔评价
(1)单元达标测试
(2)期中、期末达标测试
3.结果计算
评价结果=日常评价*10%+单元达标*2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根据得分划分A、B、C、D四个等级。
4.结果使用
根据评价等级,评出“物理小博士”“物理小明星”等荣誉称号,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期末评优的主要依据。
(三)分享学习课程纲要的体会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同学们,回首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为了本学期学习的更好,现在让我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吧。
(注意:1.学习计划要有目标。 2.学习计划要有学习态度。3.学习计划要有学习方法。4.学习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具有可行性。)
————————————————————————————————————————————————————————————————————————————————
课堂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明确了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和学习的内容,每人都制订了翔实的学习计划,希望同学们认真执行,争取在新的学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附:板书设计
开学第一课
1.总结经验和教训 2.明确学习内容 3.制定计划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