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药剂科差错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2:19:31
文档

药剂科差错分析

药剂科发药差错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我科室发生一例发药差错,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共同纠正,以免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一、发生差错的经过与原因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当班人员为张琴、童艳,经过调查,由于本次购进的“氨甲苯酸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厂家相同,并且外包装相似,加上夜班工作人员杨应兰的疏忽大意,摆药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楚药品名称,导致把“氨甲苯酸注射液”当成“碳酸氢钠注射液”摆放;而差错放生当天的当班人员在发药的时候没有按照药剂科调配
推荐度:
导读药剂科发药差错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我科室发生一例发药差错,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共同纠正,以免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一、发生差错的经过与原因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当班人员为张琴、童艳,经过调查,由于本次购进的“氨甲苯酸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厂家相同,并且外包装相似,加上夜班工作人员杨应兰的疏忽大意,摆药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楚药品名称,导致把“氨甲苯酸注射液”当成“碳酸氢钠注射液”摆放;而差错放生当天的当班人员在发药的时候没有按照药剂科调配
药剂科发药差错分析

     2013年7月28日下午,我科室发生一例发药差错,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共同纠正,以免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

一、发生差错的经过与原因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当班人员为张琴、童艳,经过调查,由于本次购进的“氨甲苯酸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厂家相同,并且外包装相似,加上夜班工作人员杨应兰的疏忽大意,摆药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楚药品名称,导致把“氨甲苯酸注射液”当成“碳酸氢钠注射液”摆放;而差错放生当天的当班人员在发药的时候没有按照药剂科调配药品“四查十对”相关程序进行药品的核对,导致把“氨甲苯酸注射液”当成“碳酸氢钠注射液”发给病人家属。

二、患者信息:患儿,男,三月,诊断为鹅口疮,处方用药为:制霉菌素片、维生素B2片研粉,与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涂口腔。

三、差错后处理程序及处理结果:药品发出后大概1小时左右,当班人员在发药时发现以前摆放“碳酸氢钠注射液”处摆放的是“氨甲苯酸注射液”,更换药品后发药给取药患者,随后找出发错药的患者的处方,并到儿科门诊处查询到患者家庭住址及联系号码,立即电话通知患者家属,好在患者家就在县城内,刚到家,还未来得及把药给孩子使用,听到当班人员解释后人家就打车回来换药,可能是因为药还没有使用,也可能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态度比较客气,家属回来换药也没有说什么,并且把打车的钱给人家时人家也没有收下。

四、预防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措施:经过这次差错事件,虽然没有酿成事故,也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根据事件发生的经过,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向上级领导反映,与供货商协调,建议更换其他厂家不同包装的药品。

2、经过本次事件,大家都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夜班人员摆药的时候不要只图“快”,要核对药品的名称、效期,按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摆药。

3、调配人员调剂药品时要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程序审核处方,调配药品时要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发药时要再次核对,并交代用法用量。

4、提高自己责任心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态度,药剂科是一个直接面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窗口,我科室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微笑服务,俗话说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服务总会给我们避免一些麻烦。                

                药剂科

             2013年7月30日           

文档

药剂科差错分析

药剂科发药差错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我科室发生一例发药差错,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共同纠正,以免再次发生相同的错误。一、发生差错的经过与原因分析:2013年7月28日下午,当班人员为张琴、童艳,经过调查,由于本次购进的“氨甲苯酸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厂家相同,并且外包装相似,加上夜班工作人员杨应兰的疏忽大意,摆药的时候没有仔细看清楚药品名称,导致把“氨甲苯酸注射液”当成“碳酸氢钠注射液”摆放;而差错放生当天的当班人员在发药的时候没有按照药剂科调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