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订
| 日期 | 修订 单号 | 修订内容摘要 | 页次 | 版次 | 修订 | 审核 | 批准 |
| 2011/03/30 | / | 系统文件新制定 | 2 | A/0 | / | / | / |
| 批准: | 审核: | 编制: |
1 目的
为保证所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校准/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证书和报告发放或使用。
2 范围
适用于对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要求的校准/检测活动,以及不合格证书和报告的控制。
3 职责
3.1 业务室负责对技术运作的各环节中所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并跟踪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结果。
3.2 证书和报告签发人负责证书和报告的质量控制;
3.3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不符合工作做出处理决定;
3.4 各检测室负责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纠正措施。
4 程序
4.1 不符合项和产品的识别
4.1.1 检测人员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校准/检测工作,一旦发现偏离,则予以记录;
4.1.2 部门质量监督员通过对本室开展的校准/检测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在人员、设备、方法、样品处置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各部门再将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汇总后报业务室;
4.1.3 证书和报告签发人通过对证书/报告的格式、所含信息量和结果表示进行审核,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记录,并反馈到业务室;
4.1.4 各方将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汇总后报业务室。业务室通过对各方反映的情况,以及客户的抱怨等情况进行分析,建议质量负责人作出是否增加内部审核的频次或专项审核决定;
4.1.5 具备审核资格的内审员对管理体系进行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记录,具体见《内部审核程序》;
4.1.6 业务室依据《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程序》对检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产生不符合结果的原因;
4.2 不符合项和产品的评价
4.2.1 业务室对所有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按要素和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对个别的、偶然发生的不符合工作,被证实不会影响到证书/报告质量的鉴别为一般不符合项;
4.2.2 经统计分析,属其部门整体出现不符合项或某要素失控,或直接影响到证书/报告质量的,鉴别为严重不符合项;
4.2.3 凡证书/报告上出现不符合均定为不合格产品。
4.3 不符合项和产品的处置
4.3.1 属一般不符合项且不需现场关闭的工作,由相关人员实施有效措施,校准/检测工作正常开展。
4.3.2 属严重不符合项几有必要现场关闭的工作,则由业务室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标识、隔离、立即停止工作等措施,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
4.3.3 属不符合产品的则通知立即停止工作,扣发证书/报告。签发人组织核查原因,根据产生的原因通知检测室进行处置,如果不符合证书/报告已发出,则由检测室负责收回,并重新发放符合要求的证书/报告。
4.3.4 属经常性或重复性出现的不符合项和产品,通过原因分析,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则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4.4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业务室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证实所采用的纠正措施已消除产生不符合工作的所有因素,报请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通知相关部门恢复工作,若所有的纠正措施消除不了产生不符合工作的因素,则通知客户不具备开展校准/检测工作的能力,并取消该项工作。
5 相关文件
5.1 《内部审核程序》
5.2 《校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程序》
5.3 《改进控制程序》
5.4 《文件控制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