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2期
摘 要:校企合作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我院与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的过程,见证了"正源光子学院"的诞生,剖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和未来,总结了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区域发展 高职教育
一、校企合作,行业、区域发展大背景
近年,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工科专业,随着电子、通信、激光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这就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需要做到学校的教育培养方式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设定无缝连接。“校企合作”就在这种市场与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它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结合的产物。
2001年“武汉?中国光谷”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2009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后我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的这些重大决策,也使得武汉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基地的区域优势明显。包括邮科院?烽火科技集团、华工科技集团等重大科研、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都在高速发展。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是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现有员工约两千人。公司产品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管芯、光电子器件、光收发模块及光纤路由器,主要应用于数字、模拟通信以及光传感、光通信等领域。连续8年荣膺“2014年中国光器件与辅助设备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
我校电子工程学院,在激光加工技术、光机电应用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专业发挥其专业优势,在企业合作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其中激光加工技术专业还是我校“骨干校建设”重点专业。在电子工程学院的工作开展中,学校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一直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让我们的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适应岗位,提高学校影响力,服务产业、服务社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能让双方共同进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你来我往”校企合作初步建立
在我校与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初期,学院领导做足了调研工作,深入企业、工厂、车间等各工作岗位考察,探寻学校与企业合作契机,了解企业需求,介绍学生专业技能,提出校企合作的初步设想。企业也从接触中了解到学生的专业与其需求岗位的高度相关性,对于校企合作态度积极。在不断交流沟通摸索中,共同探寻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2]。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岗前培训等简单合作,还包括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在与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我校先后有多名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锻炼,可以让教师更好的熟悉企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研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所负责的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的生产、使企业可以获得各种亟需的技术人才。学院领导对与华工正源光子的深度合作做出了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2014年5月19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与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系统事业部签署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职业体验基地共建协议书》,同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生职业体验指导师,校企领导共同挂牌,建立“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大学生职业体验基地”,此次电子工程学院与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批量有源器件和光模块生产线,及目前国内光通信器件行业唯一一家拥有从芯片外延生长、管芯制作、器件、模块全套工艺生产线的华工正源光子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此次校企合作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也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巩固专业思想、强化专业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也利于双方真正走上 “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本次授牌仪式标志着我校在校企合作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崭新的步伐,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渠道,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共建”开启合作全新模式
近几年来,我校为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的包括生产、销售、测试、维护、品管等岗位的优秀学生,企业从学校得到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此互惠互利,为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3]。
2014年5月19日,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综合楼正式召开了“正源光子学院”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
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正源光子学院的组织机构、通过了正源光子学院2014年度资金预算、2012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培养方案以及企业员工由学校进行培训方案等。对董事会章程条款进行了审核,达成共识,并按董事会意见修改章程并送交所有董事审核。
此次正源光子学院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正源光子学院董事会工作正常启动,也标志着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这种全新模式的展开。
四、实现共赢,合作优势日趋明显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有效途径。所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4],不仅是企业的需求,也是学校发展必须开展的课题。
2014年10月23日,电子工程学院与华工正源光子公司子系统部签订了“正源光子班”订单培养协议。
此次“正源光子班”的学生大多来源于“正源光子学院”。“正源光子班”在校开设企业需求的定向课程,全部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结束后,毕业生全部到企业实习并就业。这种合作能为企业培养对口适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迅速上岗,节省企业培训员工的时间和经费,也保障了毕业生就业。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互利共赢。
此次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增进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拓展了合作领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关系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深度合作,感悟颇深
在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中,不论是企业锻炼的教师还是顶岗实习的学生,都有很深的感悟。
教师在深入企业锻炼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企业里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技能带头作用。自身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以及强大的动手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随着校企合作深度的加大,学生既能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这种复合型人才正是企业所期望的人才资源[5]。
学生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现,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高素质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岗位。这些,就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提供机会。
有了“正源光子学院”这个强大的合作平台,我们相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使双方更深入地展开教育、岗位的深度探讨,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精诚合作,更好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扩大校企合作的影响力,共建校企合作的新未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管平.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建立--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13,(06).
[2]郝维钢.探索校企文化对接途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48-49.
[3]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4]胡昌荣.高职"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现状分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63-70.
[5]顾力平.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作者简介:
桂丹(1982-),女,汉,湖北武汉,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PCB制图与仿真、电子产品CAD与制造、FPGA设计与电路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