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30期
[摘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指出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伴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日益加剧,教育部发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给出原则性规定,至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逐步纳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本文在对几所偏远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以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近些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本次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份。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规划的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其中54%认为非常重要,46%认为比较重要。但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只有23%的学生一般了解,接近77%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不了解。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8.2%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21.3%的学生有比较清晰但只有近期而没有做长期规划,80.5%的学生有但却不知道怎么规划。有46.5%的学生担心自己毕业时,可能会因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83.5%的学生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存在需要,原意或可以考虑参加职业咨询相关的活动,也有少数认为无所谓或不愿意。
(二)自我与职业认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的了解一般,只有少数学生选择非常了解。与此相对应,对于自己适合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8.6%的学生非常了解,86.4%的学生一般了解,5%的学生不了解。选择专业时,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进行选择的占70.5%,选热门专业的占18.6,调剂的占8.3%,其他占2.6%。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9.5%的学生非常了解,83.7%的学生了解一些,6.8%的学生不了解。与此相关,对于自己专业的满意度,一般满意的占76.3%,喜欢的占18.5%,不喜欢的占5.2%。
(三)就业指导
调查显示,95%的学生基于目前的形势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存有压力,只有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充满信息,他们希望在求职时得到专业的咨询服务。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愈加认同和重视。但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他们却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指导,高校还未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未能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长远规划,面对未来就业既充满危机感又茫然无措,缺乏主动就业的信心和力量。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一)将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各高校大一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要求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正确的观念支撑。
(二)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由于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需求和认识不一,高校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切忌搞“一刀切”,也不可能一促而就。职业规划教育只有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结合职业市场的变化,进行科学的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扎实推进,才能达到有针对性的成效。
(三)加强师资建设
目前,各地方高校几乎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划在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人员数量少,且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技巧,无法提供成熟的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不断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创造性地开展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在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校学生、教师以及各种内外部资源实际状况,创造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能完全照搬某一模式,而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指导思想、辅导内容、培训模式等方面实现本土化、个性化,使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更好地为本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