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王守春
⑴位于黄河中游,地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青海诸省和内蒙古、宁夏两个自治区的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⑵早在六七千年前,这一地区就出现了仰韶文化,发展了以彩陶为特点的光辉的彩陶文化。传说的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今陕北的黄陵县。历史上的夏、周、秦、汉和唐代,都把都城建在黄土高原上,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⑶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树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而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上,既生长着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连丛生长。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
⑷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栖息着多种草食动物,有成群的野鹿、野羊,数不清的野兔,还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动物。
⑸这种自然条件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⑹在那是,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古代的黄土高原上许多河流被称为青河,这里的湖泊也很多。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和关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汉代期间,白天鹅、野鸭等飞禽在众多湖泊中栖息,成为关中地区的一大景观。
⑺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
⑻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变得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
⑼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原先平坦的黄土高原变得破碎,进入一种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许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枯水位差增大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文化大衰退的结局。
⑽唐代以前黄土高原地区处在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今天全国的贫困县有很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⑾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表明,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很容
易也很快,但恢复起来却很困难,也很慢,因为一定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经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的漫长时期逐渐演化的结果,人类可以在几百年的短时间内将其破坏。
⑿今天,再将黄土高原绿化是极为艰巨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绿化和综合治理,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距离根治还有很大距离。
⒀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按不同地域和不同地形部位,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按地域和地形部位合理地种植组合,并配合水利工程,将黄土高原治理成秀美的山川还是大有希望的。(选自《科学大观团》2001年4月)
1.这篇文章以_____为说明顺序,以_____为主要说明方法,详尽地介绍了曾是秀美山川的黄土高原几千年来的演变过程。
2.第⑤段中加点的"这种自然条件"具体指:
A.____ B.____ C.____ D.____ E.____
3.⑻⑼两段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指:(概括回答,不超过5个字)________。
4.请联系实际,描写一处你所了解的环境恶化的景象。(5分)(要求:不许出现地名、校名及有标志性的建筑名称,若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
(十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荡漾,九曲径蜿蜒曲折,七星池荷茂鱼欢。③九曲径上摩崖古迹甚多,其中清人赵德昌于咸丰十年所书"虎"字崖刻,高约6.2米,宽约3.7米,笔力遒劲,引人注目。④更令人叫绝的是,园内生息繁衍300余只野生猕猴,建有野生猕猴观赏园,在此可体验到捧腹的猴趣。如此规模的野生猕猴群,国内大中城市的城区公园里,惟贵阳独有。⑤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被囚禁在园内麒麟洞旁的"水月庵"中,其旧址现已辟为陈列室。
1.语段在结构上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下面句子序号间标明。
① ② ③ ④ ⑤
2.语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
3.第③句从哪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从下列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人文景观 B.自然景观 C.主要特征 D.历史典故
【答】:( )
4.第④句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用一句话介绍你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介绍时应有名称、特点两个内容。20字左右)
(十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
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
要减少数万人,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
③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一个放入了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了15%。
④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
⑤他瞄准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里,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_____,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jiéjìng。在他们的大脑中_____了伦敦市内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 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_____。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
⑥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皮"作用,确认必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shānchú。
⑦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
⑧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wàngshèng。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
jiéjìng( ) shānchú( ) wàngshèng( )
2.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
3.划线部分在文中说明了
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的四个_____内应选用的词语是
A.选择 储量 储量 放映
B.判断 储量 存储 放映
C.选择 存储 存储 回放
D.判断 存储 储量 回放
【答】:( )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人的脑神经细胞有1000亿个,而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但它会随着人的发育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B."海马"是人控制记忆的中枢,位于接收传送信息、并保管经过筛选后的记忆信息的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
C.在一个月内侧头叶对外界送来的信息经过"调度"筛选之后,把重要的部分交回海马保管,而其余部分就被自动删除了。所以,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复习一遍。
D."人老记性差"是一种错觉,根据"老鼠实验"和麦奎尔的调查,人越老"海马"越发达,所以记忆力越强。
【答】:( )
6.从全文看,海马具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特征: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
7.用"║"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十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二)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⑤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⑦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③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⑨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⑩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本文第④⑤句采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___;第⑦③句采用举例子、_____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阐释________。
2.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
3.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超越哈勃
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世界上功能最强的地基天文望远镜曾一度是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的海尔望远镜的专利称号,但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相比,海尔望远镜还
是相形见绌。
②海尔望远镜的5米反射镜可以观测到数十亿光年之遥的天体,哈勃的口径虽然只有2.4米,但却能观测到14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5米反射镜只能看到暗至23等的星星,相当于看到3公里的烛光亮度;而哈勃却能观测到暗至29等的暗弱天体,相当于看到500公里之外的烛光。是为重要的是,哈勃提供的图像比地面观测到的清晰10倍以上。
③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颖的地基天文望远镜取代了海尔望远镜在地球上的地位,新型的地基望远镜还可望从功能上超越遨游在太空的哈勃望远镜。
④在美国冒纳凯阿火山上,现在坐落着镜面直径超过8米的新皇望远镜和双子座北星望远镜,以及这座山上的望远镜之王--两台凯克望远镜,镜面直径达10米。此外,在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以及非洲的南非高山上,也坐落着功能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在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上,还有5台直径超过8米的望远镜已经完工或接近完工。这些望远镜体积巨大、运转平稳,它们中的任何一台都可以获得与哈勃望远镜媲美的天文图像,在合适的天文条件下,其清晰度甚至可达到更高的水平。
⑤在这些地基望远镜中,凯克望远镜是其中的佼佼者。参与研制凯克望远镜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教授乔治·乔尔戈夫斯基介绍说:凯克望远镜的研究半径已经达到100亿光年,望远镜系统中配备的特制仪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比哈勃望远镜更清晰的图像。乔尔戈夫斯基曾利用凯克望远镜上的红外电子照相机发射出的光波,过滤掉宇宙中的尘埃,看到银河系核心完美的图像。
⑤目前,望远镜设计师还在构思下一代的超级地面望远镜,这类望远镜的直径将达到30-100米。同时,新一代的适应性光学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在这种技术的辅助下,未来的天文望远镜可望超越哈勃,从而再次使天文学发生一场。
1.根据第②段内容,把海尔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比较的几个方面概括地写在下面。
比较一:____________
比较二:____________
比较三:____________
2.第②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
3.海尔、新皇、双子座北星、凯克、哈勃望远镜,都是____望远镜。按分类说明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_____望远镜,如____;一类是____望远镜,如___。
4.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
(二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造肺:让人像鱼一样畅游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始终被鱼到底如何呼吸这个问题所困扰。于是,传说中的关人鱼和其他的两栖动物就成了世界传统文化的一个组
成部分。
今天,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一个由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终于可以让人们实现像鱼那样在海洋畅游的梦想,因为他们发明了两种分别可以模仿鲤鱼和巨头鲸呼吸的人造肺,预计这种人造肺的第一个原型将在3年内研制成功,在5至10年内投向市场。
跟鱼类把水中的氧气直接输入血液中有所不同的是,人造肺是通过嘴上的呼吸器把氧气送入人的肺中的。从海水中提取氧气的过程是通过成千上百根由特殊复合材料制成的管壁极薄的超细纤维管来实现。当海水流过像细面条那样的密密麻麻的网孔的时候,海水中已经被溶解的氧分子就会通过薄薄的管壁成为可供人呼吸的气体。
目前人造肺的气体容量是10升。人造肺发明者之一松田法明认为,如果想把这种人造肺推广到市场上的话,那么其气体容量只需5升就可以了。海洋生物学家路易斯·威尔说:"人造肺的发明意味着人们在潜水的时候可以轻捷多了,用不着再背上笨重的氧气筒。在浅水中,带着人造肺的潜水者想在水中呆多久就可以呆多久。"但英国阿伯丁海洋实验室的海洋学家麦克·布莱恩对人造肺在深海商业潜水、比如说海底矿藏开发中的用途并不感到那么乐观,因为在海洋一定的深度,由于压力的关系,氧气变成毒气,危害人体健康。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另外一些人担心人造肺在娱乐潜水中的运用会给环境带来不良的后来,海洋旅游资源已经受到过多业余潜水者的威胁。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因为潜水游客过多而受到危害。红海的珊瑚因为水下游客过多而受到破坏,现在不得不把游客在一定的海区内活动。不过,只要善加利用,相信这项新发明也必将能造福人类。
1.鱼类与人造肺获取"氧"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稻田大学科研小组已经发明的人造肺还不能投入商业使用。
B.人造肺是模仿鱼和鲸的呼吸机制发明出来的。
C.如何设法获取海水中的氧是人造肺模仿鱼等海洋动物呼吸的关键。
D.举澳大利亚大堡礁和红海的珊珊为例,是为了说明人造肺的使用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威胁。
3.简要说明人造肺的功用:___________
4.第4段中"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
5.分别概括第3段和第4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
(二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①信息技术,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
②我
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对此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l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成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找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中心句,稍加改造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
2.下面3句话是从第①段空格内抽出来的,请通读全文,正确排列三句话的顺序。
①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的情况,
②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的地质断层,
③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答:三句话的顺序是(只写序号):_____
3.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②段的"怪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一句,去掉"仅"字,句子也通顺,请说一说用"仅"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
(二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①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缘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
②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的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_____见_____"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了。
③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朝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
上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搏起来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鹅管毛、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拟的。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根据上文判断,在第②段中的两个方格内各填一个字。
答:因情生文,因________见________。
2.第③段中"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这句话中的"有可能"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称中国人的笔是一个"特殊的工具",根据原文把它的特殊性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第②段与第③段不能互换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
(二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黄 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
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⑤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请概括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
请分别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