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世界卫生日教案
篇一:世界卫生日教案
世界卫生日教案《我要讲卫生》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做好个人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让幼儿知道每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3、使孩子知道讲卫生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的情绪、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活动准备:
一些正确的讲卫生习惯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告诉幼儿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二、讨论讲卫生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情。
1、要想做一个干净的,讨人喜欢的孩子,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从早上来说吧:起床后,要做些什么事情?请幼儿回答。(洗脸、刷牙等等)
2、来到学校后,又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情呢?指名幼儿回答。(不要在地上打滚、脏了要洗手等等)老师提问:每次吃饭前,我们要做一件什么事情?(洗手)吃完饭排队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呢?(饭后别乱跑)
3、放学回家后,又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情呢?请幼儿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清洁又卫生的宝宝,身体才会长得棒棒的。
5、咱们一起来编一首儿歌,怎么样?
太阳眯眯笑,我们起得早。手脸洗干净,刷牙别忘掉。饭前洗洗手,饭后别乱跑。清洁又卫生,身体长得好。
6、多种形式念儿歌。
三、活动延伸:
1、希望小朋友们每天都做一个讲卫生的乖宝宝,从小养成好习惯。
2、做讲卫生的“小小宣传员”,告诉身边的同伴,一定要讲卫生,身体才会棒棒的。附:儿歌《讲卫生的乖宝宝》太阳眯眯笑,我们起得早。手脸洗干净,刷牙别忘掉。饭前洗洗手,饭后别乱跑。清洁又卫生,身体长得好。
篇二:20XX幼儿园世界卫生日活动策划方案
20XX年新兴幼儿园世界卫生日活动方案
---杨元元
一、活动目的及主题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幼儿园通过开展一系列世界卫生日宣传教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卫生健康意识,并使卫生健康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幼儿的内心并且体现于行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7日为世界卫生日,在7日—8日期间开展世界卫生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三、活动参与人员
全班教师和幼儿
四、活动内容
(一)教师对本班幼儿进行晨间检查活动并进行卫生消毒工作:老师对教室、卧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对幼儿水杯、毛巾进行消毒柜消毒。天气晴朗的日子让幼儿
抱着自己被子出来“晒日光浴”,教师带领幼儿到阳光下做运动,以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二)对幼儿进行“世界卫生日”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卫生清洁活动:老师彻底清扫教室(:幼儿园世界卫生日教案)后,也引导孩子们投入到的活动之中。让孩子,自己动手,擦拭小木床、擦桌子,扫地、擦小椅子和走廊的瓷砖,全班上下,都投入到卫生清洁活动之中。
(三)卫生清洁活动之后,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教育,教育幼儿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洗脸、刷牙等等,不能吃不干净的东西。
(四)教师加强幼儿盥洗活动的教育,注重洗手环节,同时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让教育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并教幼儿洗手儿歌:“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促使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鼓励幼儿正确洗手讲卫生。
(五)多吃健康食品不吃垃圾食品:各班教师通过宣传活动(网络下载、剪报)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健康
食品与垃圾食品(简言之,只要是新鲜的,经过健康方式加工的蔬菜、水果、肉类、主食等,都是健康食品。垃圾食品是指含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经过炸、烤、烧等加工工艺使营养成分部分或完全丧失,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生成或长期过量食用在人体内产生有害物质潴留的食品。如含苯并吡的油炸类食品、含亚盐的熏制类食品以及易造成水钠潴留的腌渍类食品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教育幼儿“多吃健康食品有益身体健康,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促进身体茁壮成长”
(六)讲卫生从我做起教师教育幼儿吃剩的垃圾不能随地乱仍,在学校时应扔入垃圾桶,外出时要自己准备好一个垃圾袋,装垃圾。
(七)健康小卫士行动:教师带领班内幼儿一起动手,到幼儿园院内进行环境卫生整理的健康小卫士活动:如捡垃圾、擦楼梯扶手、擦洗大型玩具等等,使我
们生活的环境更加整洁、漂亮,并在活动的过程教育幼儿懂得美好的环境全靠大家保护的道理。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园环境得到清理,也培养孩子们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实践行动中真真切切的了解到了从小爱清洁,讲卫生的重要性。
篇三: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一、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二、二、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图片,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足口疾病?
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二、幼儿观看课件,教师为幼儿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一)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三)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四)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三、出示图片,教师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
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四、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传染病。
五、(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二)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三)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四)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五)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五、教师指导幼儿练习用五部洗手法正确洗手的方法。一湿、二搓、三冲、四捧、五擦
六、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进卫生间洗手结束活动。
(多喝开水,
多吃蔬菜水果,
不挑食,
勤洗手,
勤剪指甲,
不要手指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