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完整版)最新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0:20:27
文档

(完整版)最新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任课教师:恐龙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重点: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教具准备:师:范作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
推荐度:
导读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任课教师:恐龙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重点: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教具准备:师:范作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任课教师:

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点: 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  头部

B、  身躯

C、  腿部

D、  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画中的线条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 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 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会动的线条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问:谁能让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二、 探究活动: 

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 新授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

  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 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 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 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

  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

  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 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 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 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大嘴怪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巴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

1、板画一个嘴巴的大致形状:猜猜是什么?

2、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这是个什么动物?长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嘴巴?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

3、这个大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 

1、你能简单的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比一比?(每人一张白纸,做练习用)

2、讲评:谁画的嘴巴最大?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

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可以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

3、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 。

4、欣赏教材学生作品: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说一说?(欣赏评述)

5、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看不清)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 

6、实物投影演示:滚油墨,拓印。展示效果。你想学习这一种表现方法吗?——揭示方法名称——吹塑纸刻印版画 

7、回忆刚才所看到的,是怎么做的?构图、刻线、滚油墨、拓印 

8、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三、学生创作活动。

1、要求:构图要注意主题突出;

形象夸张;

要表现有有趣故事情节的画面; 

效果清晰; 

2、辅导. 

四、展评。

互相介绍自己作品。

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有特色作品。 

五、 小结。(略)

威武的盾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2、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3、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2、难点: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三、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及大锅盖、雨伞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左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

课件显示盾牌图片(8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三)、探究式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2、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A、左右对称。

B、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3、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A、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B、你能例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石狮子、铺首、青铜器、面具。)

C、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D、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E、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F、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2、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A、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B、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C、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别致的小花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利用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胚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盘条成型法等。本课的设计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盘条及手捏成型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引导同学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

应会: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尝试制作一个别致的小花瓶。

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的掌握。

教学设计:

一、^热情引趣

师:一块泥,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件容器呢?

小组探究:

1.用手直接捏。

2.搓成条垒起来。

3.擀成大泥片围起来。

4.做好外形,用勺子把里面的泥掏出来。(实践操作)

二、欣赏作品

1.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图片资料。同学们相互欣赏、交流。

2.欣赏书中图片。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哪儿的设计最别致?(学生们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作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

哪一件作品的哪一种方法你最想了解?

四、明确目的

1.提出作业要求: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看书观察:

a.书上的花瓶都用了那些方法?(捏、刻、盘)

b.你最感兴趣的是哪种方法?

c.你觉得哪个花瓶设计得最别致?

五、探讨技法

演示:

1.将搓好的泥条铺在报纸上,横竖交错摆放。

2.用玻璃瓶轻轻擀压。

3.用报纸轻轻兜着,将泥条围绕着玻璃瓶卷一圈。

4.立在做好的花瓶底上。

六、思考创作: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创作

七、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的进行点评。

会变的盒子

教学目标:

1、学习立体纸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表现技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纸家具。

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

样品、范作、油画棒、水彩笔、白版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展示纸家具样品,教师板书课题:会变的盒子

二、启发探究

教师活动:

1.教师将学生分组,发给教师范作,并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纸家具的制作材料、方法和表现形式。

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引出制作要点。(选材、设计加工、组合。)

3.让学生讨论设计制作纸家具的构思,进一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学会利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新颖别致的纸家具)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此过程中,掌握纸家具的基本制作规律。

2.各组选派代表反馈探究结果。

3.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制作构思,协调统一本组的制作方案。

四、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集作出一件或几件新颖精美的纸家具,并谈谈自己的创作感受。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五人为一小组,各组组长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制作吊饰,体验创作过程。

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各组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制作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六、作业展评:

教师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且优秀作品制作组的代表者谈谈创作感受。学生自评、互评,按等级评选出展示作品、优秀作品、星级作品。

七、课后延伸:尝试用纸盒制作其他的物品。

有趣的造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用彩纸和其他材料在蛋壳上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2、感受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点:设计出一个有趣的脸部造型。

  教学难点:做一个漂亮而结实的底座。

  教学准备:(教具):范作若干

  (学具):蛋壳(乒乓球)、彩纸、剪刀、胶水、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呢?

  “看,是唐僧师徒来了”(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并取出做的小工艺品)

  2、这些呀,不是买来的,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想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

  教师拆开一个范作,和学生共同说出要准备的物品。

  3、检查学生所带物品是否齐全。

  二、新授。

  1、教师取出蛋壳,“看看蛋壳象什么?”

  生:象脸、象球、象太阳……

  2、在老师眼里,这个蛋壳特别象小鸡的身体。

  教师示范小鸡的做法(剪出鸡冠、眼睛、翅膀的形状,逐一粘贴上,注意颜色的搭配)

  3、提出问题:

  最后,怎样让小鸡站起来呢?

  4、生讨论后答:

  给它加上一双小脚,或加底座

  师小结:若加脚,纸做的脚没有很大的支撑立,会使它头重脚轻,容易摔倒,为使它站得更稳,可加底座。

  5、师示范底座的做法:

  剪扇形纸,两头粘贴上,在小头剪出开*,涂上胶水,粘贴在蛋壳上。

  三、学生作业

  1、“大家开动小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也来做一个神气活现的小工艺品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览评价:

  1、做完的小朋友将作业拿上讲台,办展览会

  2、学生在认为做的好的作业上画星,星星最多者即为优胜者,颁发“小艺术家”奖章。

  3、让学生将自己做的小工艺品带回家装饰,并在下节课上说出家人对作品的看法。

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说出对橙色的感觉。

3、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一幅画。

教学重点:

研究橙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

最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大玻璃杯一个、小玻璃杯两个、红黄两种颜料水。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等。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

1、复习: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2、今天,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操作:把红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

3、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产生的颜色叫什么颜色?

4、出示:橙色。

二、新授。

1、问: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色吗?

2、出示:红+黄=橙      间色

3、出示小资料: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4、找橙色:让学生找出自己颜料盒里的橙色。

5、问:想不想自己动手,把橙色调出来?

6、学生尝试: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调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橙色,同学之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7、欣赏例画:用橙色可以画出许多好看的图画,一起来看一下。

8、说一说:你看了橙色的画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橙色可以使你联想到什么?

9、问: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出示要求:最好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完成作业。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评。

                                绿色和紫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教具准备:

彩笔、范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橙色画画,知道了橙色的调配方法,你能说说橙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吗?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绿色和紫色画画。

三、讲授新课

1、复习原色,认识间色:

(1)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2)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3)得出定义。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2、除了上节课我们用的橙色,绿色和紫色也都是间色,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绿色和紫色的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后回答。

3、布置作业:以绿色和紫色为主,分别完成一幅作业。

4、作业展示:集中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堂小结:

彩墨游戏

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

1、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

3、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教学准备:

卵石、记号笔、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卵石: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

(板书:卵石)

2、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铺路、装饰鱼缸等)

3、今天,我们还要让卵石来发挥一个更有趣的作用,你们有兴趣知道吗?

二、新授

1、出示一鼠身形的卵石,看一看,它像什么?换个方向看一看,它又想什么?

2、再出示多种形状的卵石,学生大胆想象。

3、师语:很多小朋友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各种形状的卵石,也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想象,并且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动物造型。在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欣赏,认知。

(1) 打开书本,学生观赏卵石动物作品,自由交流。

(2) 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卵石形状创作的?创作的动物形象在姿态上有什么特点?

(除了动物头像与鱼类外,动物的姿态大多是静止的团身形象。)

5、了解创作过程:

(1)根据卵石形状进行合理想象;

(2)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勒动物形象细节;

(注意:此时,这块卵石就是动物的身体,就像是它的剪影。)

(3) 用干笔蘸上颜料进行美化。

(注意:不要用水)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人手一个,先构思,再涂色。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1、学生作业展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2、 师总结: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与灵巧的双手,一块块色彩暗淡、毫无生气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真了不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你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教学目标

  应知: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10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应会:

  (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2教学难点

  (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五)学习材料

  花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花

  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

  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

  讲授新课:

  l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放

  3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

  小组间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评述

  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

  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出示书中第27页房间布置图片。

  出问题: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娇艳的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 了解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②☆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③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具

花卉图片、中国画工具

学具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一起欣赏。(播放有关花的图片)这些都是老师非常喜欢的花卉图片,你们喜欢吗?看了这么美的图片,谁能说一说你都有什么样的感受?正是因为看到娇艳的花才给我们大家带来这么多的感受。谁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有这种美好的感受吗?(做成标本、拍成照片…)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它画下来。请看这些绘画作品。(欣赏油画、版画、水粉、国画等花卉作品)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如此娇艳的花。(板书课题)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 同学们,花的美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标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很多都把花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品质去追求。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吗?(牡丹)很多城市也有自己的市花,告诉大家你知道 的市花都有哪些?(北京—菊花、上海—白玉兰、长春—君子兰、昆明—茶花、哈尔宾—丁香花、大连—月季、广州—红棉) 

2. 展示这些花的图片。提问:这些花的花瓣和叶子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形状的?(郁金香、荷花、菊花等) 

3.在国画作品中,这些特点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出示花卉图片与国画作品做比较) 

4. 出示牡丹作品,提问:怎样用笔、用色才能出现这样的效果?生答师总结。(晕染) 

5. 提问:什么方法可以画出如此娇艳的花呢?(演示墨与双勾的画法)演示完整的花卉的创作过程。 

6. 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 

三、学生实践 

1. 学生先在纸上试一下怎样用笔和调色,然后开始创作。 

2. 出示作业提示和要求:  

1)可以画一簇也可以画一枝花; 

2)可以对照自己带来的图片画自己熟悉的花儿。 

3)也可以选择教室里摆好的花进行写生。 

4)注意花朵的疏密、高矮及前后关系。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学生互评: 

1.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是否掌握。 

2.能否巧妙地运用颜色晕染的方法,来表现花儿的特征。  

作业 

设置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娇艳的花。   

有趣的生肖邮票

教学目标:

    了解十二生肖相关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

    用线描、彩笔画、水粉、剪纸、剪贴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中,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和塌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工具材料:课本、铅笔,纸、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

出示谜语

   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个谜语,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猜到。

说它多呢,它只有十二个;可是说它少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

对,它们就是十二生肖。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十二生肖的由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十二生肖的由来吗/

(生各抒己见)

师:咱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十二生肖的由来。

(出示课件)

2. 十二生肖的作用。

师:同学们,这些生肖除了记时和记年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啊?

(生回答)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属相的民间艺术作品。

原来属相的作用这么大啊,那咱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属相的邮票设计。

3.邮票的设计

师;同学们,你么认识奥运福娃吗?它平时都乐呵呵的,可是今天不开心了,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小麻烦,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生:愿意。

(看大屏幕)

师:原来邮票的作用这么大啊,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邮票的设计。

(板书小标题的后半部分)

4,学习制作邮票

<1>,邮票的主题内容

邮票可以风景,花卉,等等,我们今天就着重学习属相邮票。

观察老师画的属相与大屏幕的正式属相照片有什么区别。

教师示范一种属相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变形的。

夸张,变形,概括。

<2>邮票的组成

<3>邮票的制作步骤

<4>欣赏邮票

让学生学会欣赏,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1,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属相邮票。

2,属相的设计要新颖,独特。

3,注意构图,和邮票组成。

4,注意颜色搭配。

四,展示学生作业

优秀的奖励一张优秀卡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会了属相的邮票设计,那回去之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设计一些其他的邮票,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我们的友谊呢

变垃圾为宝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垃圾物品,对其进行设计、包装、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变废为宝的道理,感受和了解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

3、了解垃圾的污染,启发学生如何来改善生活环境,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制作要求选取种类废品,关对废品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使之成为一种垃圾处理的机器,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把握机器的的造型,合理选用材料,能处理好细节问题。

教具准备:

师:废旧物品、范作、工具等。

生: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彩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提醒学生收集到的废旧物品要洗干净了再带来,在制作时要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二、启发导入新课

与学生聊聊关于垃圾的话题,主要是废品回收。把学生的兴趣拉到垃圾如何处理的路子上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板书:    19、变垃圾为宝

三、讲授新课:

1、师:说说垃圾的形成与垃圾带给人们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把话题引到垃圾处理的问题上来。

2、出示教师范作,告诉学生你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垃圾处理器,有些什么功能。让学生想想还能不能改进一点,并把范作拆开,让学生了解到是用些什么材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和选择现有的材料完成一个功能先进的垃圾处理器。

4、让学生说说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回收,能用在哪些地方。

回收废纸,生产好纸;

回收废金属,制造飞机;

回收废玻璃,再造玻璃;

回收废塑料,回炼燃油;

回收废电池,提取有用金属。

5、说说分类回收的好处,要求学生设计创作的垃圾处理器也能分类回收物品。

6、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垃圾处理器。

7、音乐、教师巡回辅导。再次提醒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事项。

8、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废品的回收。

文档

(完整版)最新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任课教师:恐龙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重点: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教具准备:师:范作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