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篮高手——材料的创新组合让户外游戏更具挑战性
观察时间:10月
观察地点:户外球类游戏区
观察班级:大班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开始练习拍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小的篮球在孩子们的手中拍出了各种花样——单手拍、双手拍、双手交替拍、转身拍、两人对拍、双手同时拍、两球交换位置拍等。一个月后,原有的单一拍球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他们开始主动在拍球的过程中添加辅助材料,由此演变出来更多的拍球形式——在轮胎上拍球,在梯子上拍球……孩子们的拍球热情越来越高涨,他们仍然探索新的玩法。
情景再现:10月的一天上午,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主选择了辅助器材,开始各自玩球。有的幼儿正在玩呼啦圈,有几个人小朋友呼啦圈转不起来,觉得很气馁,不想玩了。这时候井芳华说:“你们拍球,我给你们举着呼啦圈,你们灌篮吧”。张嘉怡和高瑜涵齐声说:“太好了!”他们正玩着灌篮,其他小朋友看见后,也纷纷加入灌篮的队伍。
幼儿解读:一边拍球一边灌篮,需要孩子们做到一心二用:既要控制好拍球的节奏,又要看好灌篮的最佳位置,保证篮球能顺利通过呼啦圈,这需要手、眼高度协调、统一配合才可以完成。呼啦圈的加入使游戏更加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情景再现:张嘉怡:“咱们轮流玩吧。” 高钰涵:“轮流举着呼啦圈,不然一直举呼啦圈,会很累的。”大家齐声说:“好的。”他们的游戏规则自己协商制定好了。
幼儿解读:大班的幼儿有自己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协商制定规则的能力。幼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方式。
井芳桦:“糖糖,你不要砸我的头。”徐浩轩:“你把呼啦圈举过头顶,糖糖你把球瞄准呼啦圈的空,用力直接投篮。”糖糖在徐浩轩的指导下,顺利的把篮球投进呼啦圈,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效仿。
幼儿解读: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创新游戏的玩法,确实可以开动脑筋,乐于挑战。可见,问题的出现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应用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不断的尝试获取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回应策略:1、分享经验,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幼儿的挑战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3、提供辅助材料,满足幼儿不断挑战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