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7 23:29:32
文档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1.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
推荐度:
导读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1.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惠:________   诣:_______   乃:_________   示:_______

[2]结合文意,照样子,写一写。

杨氏   杨梅 杨家水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_____)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

(2)反归取之(____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

[2]“何不试之以足? ”这句话是一个(  )。

A.反问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否定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

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

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我最棒。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父不在,②  。

为设果,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所填句子的意思。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④,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⑤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⑥,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诏令觐见。④昼寝:午睡。⑤托寐:假装睡着。⑥酒以成礼:饮酒是用来完成礼节的。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⑥,公欣然⑦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⑨。”兄女曰:“未若⑩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③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④文义:文章的义理。⑤俄而:不久,不一会儿。⑥骤:急。⑦欣然:高兴的样子。欣,高兴。然,……的样子。⑧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小名胡儿。⑨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⑩未若:不如,不及。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推测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复问会:“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

复: A.回去,返回。 B.回答,回报。 C.又,再。 D.重复,重叠。

何以:A.用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做什么。

(2)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_____)(_____)

值:A.价格,价钱。 B.物和价相当。 C.值得,有意义。 D.遇到。

服:A.衣服,衣裳。 B.承当,担任。 C.信服,服从。 D.吃(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上面的小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完成练习。

(1)选文(一)的两个主要人物是钟繇的儿子_______和_______。

(2)选文(一)写了钟氏之子的两件事,请你用通俗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分析选文(一)中两个孩子的特点。对号入座。

兄弟俩虽然都聪明,但性格上各有千秋:_______遵守礼法而知畏惧,有忠臣的品格;______则和钟毓不一样,他有智谋、有勇力。

[4]分析选文(二),探究语言的魅力。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上面这句话概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咏雪的时间是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事件是__________。

(2)选文(二)中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谢太傅认为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看法。

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和盐比较接近。

②“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一种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怎样的家庭氛围?

这些词语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氛围。

7.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注释)①告:告诉、说给。②时:当时、此时。③触:触及、摸到。④类:好似、好像。⑤莱(lái)菔(fú):萝卜。⑥箕:簸箕。⑦臼:舂米的石臼。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乐园。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④,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②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③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④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⑤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

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________)时代人。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_____________》,收在了《_____________》中。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___________)。

[3]写出句子的意思: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

[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_________)其父,为(__________)设果。

是_____为______设果。

[2]“惠”同“____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______ ,从文中“______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 曰: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

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   (   )   A.拜见 B.到

(2)甚聪惠   (   )   A.好处 B.同“慧”,智慧

(3)儿应声答曰   (   )   A.叫做 B.说

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古文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这番话是写__________的。在这段话里,他谈到的读书的要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____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这句话是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此三者缺一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言文阅读。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虎求百鲁而食之(  )

A.设法得到 B.恳求,乞助

C.需要 D.寻找

[2]天帝使我长百兽(  )

A.替,让 B.出使 C.派,差遣 D.用

[3]天帝使我长百兽(  )

A.管理,治理 B.生长,发育 C.增加 D.排行第一

[4]兽见之皆走(  )

A.失去原样 B.跑,奔跑 C.通过 D.走路,步行

[5]“狐假虎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6]百鲁看见老虎和狐狸皆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寓言故事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问之”,你认为别人问王戎的会是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王戎从道边李树多子推断出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观察过什么现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1.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