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污染事件是指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液体或者固体突然进入水体,使某一水域的水体遭受污染从而降低或失去使用功能并产生严重危害的现象。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人为或者自然灾害引起,使污染物在短期内恶化速率突然加大的水污染现象;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途径,且突发、凶猛,在瞬间内排放大量有害污染物或某种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社会、经济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事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水、陆交通事故、企业违规或事故排污和管道泄漏等造成的。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造成污染危害的涉水事件。
水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危害
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进入水体,会由于水体的自然降解、稀释、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但在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到没有危害的过程中,其将对该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同时也对依赖该水体为饮用水源的公众造成威胁,对依赖该水体作为灌溉的农民、农田造成威胁或危害。
尽管事故排放可能是暂时或短暂的,其危害或威胁与其所涉及的水体的直接敏感性或间接敏感性密切相关。
单一污染源的水环境危害
对单一污染源的某种污染物而言,当环境事故发生后,污染物进入水体,直接受到威胁的主要是水生动植物,间接受到影响的是依赖该水体为饮用水源的公众和依赖该水体作为灌溉的农田。由于水体的自然降解、稀释、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到没有危害的浓度时,该浓度可以视为对环境危害的危险临界值。
对河流而言:当污染物所经过的水体,经过混合稀释等物理、化学过程后,污染物最大浓度为危险临界值时,污染物所经过的水域路程为L。
对于湖、库、海的情形:当污染物释放到水体,经过混合等物理化学过程后,浓度为C所包括水域面积内包含或涉及的敏感可能有n个。
对人群的直接危害影响
水环境污染事故产生后,对单一污染源的某种污染物,对人群的直接危害影响主要是直接接触受污染水体所引起。
对社会的影响
水环境危险源对社会的影响与当地的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包括人群的生活习惯、教育程度等,以及媒体活跃程度、的管理水平、区域外界影响,等等,相互关联,从社会学意义而言,事故与所受影响的人口数关系最紧密。
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可考虑水面养殖业的损失,水产品种养业的的直接损失计算与所受损失的鱼、虾等的种类、社会的供求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通过受影响的区域的水面面积可以间接反映在某种概念意义上的“程度”量。
危害:
无机无毒性污染物会使水体的PH发生变化,抵制或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无机有毒性污染物可通过饮水或食物链引起生物或人类急性和慢性中毒,对于汞、镉、铬、铅和类金属砷这五种有毒重金属,在污染水体的同时也污染水中生物。
无毒有机污染物多为需氧有机物质,会使水中溶解氧大幅度下降;易分解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血液病、癌症等各种疾病,对动植物和人体都有强烈的致癌和致肿作用,难分解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则不易氧化、水解并难于生化分解,能毒死幼鱼和虾类,或在成鱼体内累积,使繁殖力衰减,影响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率。
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阻止水面复氧,妨碍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营养性生物污染物易造成“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易造成危害。
固体、感官及热性物理污染物由于有机物的生化降解耗用水中溶解氧而导致水体缺氧, 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加速某些细菌的繁殖,助长水草丛生等;放射性物理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进入生物体蓄积起来,还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水污染事件分类
通常认为水体因人类活动使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就是水污染。可见造成水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按照属性可分为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和生物性污染源。
水污染事件分类: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及常发生的方式,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可以分为4大类:1、剧毒农药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事故,如DDT、乐果、等;2、溢油事故,如油罐车泄漏、油船触礁等;3、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事故,如化工厂废水、矿业废水等;4、放射性污染事故,如放射性废料渗出。
按照事件发生的水域可分为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水库污染、河口污染、海洋污染等事件;按发生的范围可分为整个水域(如整个水库)和局部水域(如河道岸边)污染事件。
污染物的分类:
污染物按性质可以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毒无机污染物、有毒无机污染物、无毒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以及油类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可分为营养性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物理性污染物可分为固体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热污染物以及放射性污染物。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水、陆交通事故,企业排放和管道泄漏等造成的,其特点表现为突发性、扩散性、长期性和危害性。
(1)不确定性:1,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水上交通事故、企业违规或事故排污、公路交通事故、管道破裂等造成的,这些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不确定性。2,事件水域性质的不确定性。水域可以分为河流、水库、湖泊、河口、海洋和地下水等类型,还有洪水、潮汐、风浪等瞬时水文变化。3,污染源的不确定性。事件释放的污染物类型、数量、危害方式和环境破坏能力的不确定性。而污染源的这些数据对于应急救援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水污染事件模拟的基本参数。4,危害的不确定性。同等规模和程度的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污染危害是千差万别的,如污染事件发生地点距离城市水源地很近,城市供水就会中断,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流域性。河流具有流域属性决定了水污染事件同样具有流域性。水体被污染后呈条带状,线路长,危害容易被放大。一切与该流域水体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受到水体污染的影响,如河流两侧的植被、饮用河水的动物、从河流引水的工农业水用户等,流域内的地下水由于与地表水产生交换,也可能被污染。
(3)影响的长期性和处理的艰巨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涉及因素较多,且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否则将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需要长期的整治和恢复。但对于大型流域,由于水体容量大,处理难度相当大,很大程度上依靠水体的自净作用减缓危害,这对应急监测、应急措施的要求更高。
(4)应急主体不明确。许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不能被人们直接感知,如看到、闻到,且污染物随流输移,造成“事件现场”的不断变化,在输移扩散的过程还可能因为各种水力因素的作用而产生脱离,出现多个污染区域。这直接造成了应急主体不明确,例如污染事件发生在两个地区交界的地方,按照快速响应的原则,就近的基层组织或企业应快速组织起来处理事件,但由于协调权力在上一级组织, 过若干次的通报、请示、指示程序,可能已经错过最佳的处理时间。
典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回顾
2003年12月29日,进港集装箱船“永安州1”轮与出港油轮“兴通油2”(轼有2000t4号柴油)在广州伶仃道13号、14号灯浮附近水域主航道发生碰撞,导致“兴通油2”轮右舷6号破损,溢油近100t,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约有100吨左右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污染带长约80公里,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在我国境内历时42天,行程1200公里。该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仅就黑龙江省而言,波及近千公里的松花江流域及沿江18个市县、575万人口,长达100公里核心污染团带在黑龙江省流经36天。
2007年9月28日下午1时左右,一辆载重约5吨,满载柴油的油罐车坠入下洞桥附近,油罐车破裂造成大量柴油外泄,外泄柴油约3吨。
2010年7月28日,受洪水影响,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7000多只装有三甲基乙氯硅烷的原料桶(每只160—170公斤)被冲到河里。
措施
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点及水库的重要作用,将水库在应对水污染事件 的作用或调蓄方法分为拦(蓄)、冲(泄)、引(排)和综合等四种。
1、拦(蓄)
◆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采取拦蓄方法一般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污染事件发生于水库的上游,并且水库不肩负重要供水任务时;
◆水库拦蓄后可以短期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的污染物;
◆可以通过引水渠道或滞洪区把污水引走际争端的情况;
◆水库下游河流出国境,但是水质严重超标将会引起或可能引起国的。
代表污染物为有毒有机物(酚、苯、醇、醛、多环芳烃、芳香烃或有机农药等)、有毒无机物(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或重金属等)以及放射性物质。
2、冲(泄)
◆当污染水体对水库相联系的供水、生态环境或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或威胁,并且采取冲或排的策略不至于引起下游更大损失的,可以采取该方法。该方法的适用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水库肩负着重要城市的主要供水任务,并且下泄污染水体不至于水库下游造成更大危害的;
◆污染物对水库本身可能造成重大破坏而影响水库安全时;
◆在洪水期水库蓄水超过最高洪水位时。
代表物质为:无毒无机物(酸碱盐类)、无毒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酯、氨基酸、木质素)等。
3、引(排)
当水库的上下游都不能接纳污染物,即通过水库的拦或冲都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并且在污染团运移的过程中有大的蓄滞洪区或引排水工程等条件下,可以将污染物通过引出或排出的方式将污染物收集到蓄滞洪区等区域,便于集中处理污染物,而不至于造成更大损失。该方法的适用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对下游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其他措施都达不到很好效果,同时有通过引或排措施而接纳污染物的水体或区域;
污染团中存在放射性或重金属或有机农药,可能对下游生活、灌溉以及养殖等造成持续的(在动植物体内残留有害物质和“三致物质”)危害时;
代表物质为:有机农药、放射性物质以及可能对下游造成重大的、持续性危害的高浓度污染物等。
4、综合
“调”也就是蓄和泄相结合,相对水库进行拦和冲的调度,是水库调度的核心。根据不同的污染源类型以及各种保护目标的分布和特点,进行多目标、变时空尺度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是进行水污染应急的核心和关键手段之一。
该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整出库流量,改变污染物的运移扩散规律,配合其他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吸附、打捞、化学或物理反应等处理,降低污染物的危害。主要适用于油类物质、生物性污染物以及物理性的固体物质、感官性污染物以及热污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