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827年摄影术问世至今,一百余年的历史中。世界摄影艺术作品浩如烟海艺术流派发展源远流长,支脉纷呈。
所谓流派,是指由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的摄影艺术家所形成或组成的有一定社会影晌的团体或派别。一般来讲,艺术流派应该具有下面两个形态:一个是理论形态。也就是说,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而完整的艺术纲领和艺术主张,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另一个是创作形态。这表现在作品上,即有一个群体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实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纲领,创作出具有用同美学倾向的作品。如果这两个形态缺少一个,这个流派都不能成立或存在,难以被世人所接受和承认,这已被艺术史所反复证明。
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我们研究摄影艺术的风格、流派,必须研究它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一条基本定理:“存在决定意识。”只有对产生这种意识的存在认识透彻了,全面了,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孤立地、脱离实际地去研究艺术现象,不顾及此时此地、彼时彼地的区别,其结果都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
摄影实践的不断积累,导致摄影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某些流派的产生成为可能,比如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出现就是与暗房技术、频闪技术密不可分的。更主要的是摄影艺术家的成熟。和对摄影艺术本体特征认识与把握的不断深化。只有当摄影艺术家有了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艺术追求,脱离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幼稚阶段,风格和流派的产生才会成为可能。
世界摄影发展史出现的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为摄影艺术领域提供了某种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视角、审美意识、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都拓展了摄影艺术领域,促进了摄影艺术向多元多层面发展。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谁优谁劣、过时不过时的问题。对我们而言,只存在能否为我所用的问题。
所谓风格,就是一个摄影艺术家在作品中显示出来的有别于其他摄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是由于每个摄影艺术家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加之人与人的气质和性格也都不同,因此表现在创作上,对主题的选择、题材的处理、内容的评价和艺术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人特点。这些特点在艺术学上统称“风格”。法国著名的美学家布封有一句名言:“风格却是本人”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古文论家刘勰认为个人才、气、学、习是艺术家形成风格的四大要素。风格是摄影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所谓的流派,是指由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的摄影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团体或派别。一般讲,艺术流派应该有两种形态,一是理论形态,另一个是创作形态。如果这两个形态缺少一个,这个流派都不能成立或存在。
可以这么概括,如果说风格是指个人的,它表现为艺术上的独特性、鲜明性和一贯性,那么流派则是群体的,是一个历史时期中的一种艺术现象,是一个历史时期中某种文艺思潮,或者说某种哲学思潮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它有三个特征:统一性、性和稳定性。因而风格和流派的关系是共同中的不同是风格,不同中的共同是流派。
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紧密的关系,还与其造型工具的发展和完善是分不开的。摄影实践的不断积累,导致摄影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某些流派的产生成为可能,比如超现实主义就是与暗房技术、频闪技术密不可分。
只有当摄影艺术家有了自己独力的艺术见解和艺术追求,脱离了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幼稚阶段,产生风格和流派才能成为可能。
世界摄影艺术的十大流派
一、写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摄影艺术流派。世界著名写实摄影大师L.W.海因曾这样说过:“我要揭露那些应该加以纠正的东西,同时反映那些应该予以表扬的东西。”正因为这一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具有这样的艺术观念,所以他们大部分都直面人生,投身到生活的洪流之中,与周围的人同欢乐、共忧患,他们写社会,写各种世态;写人,写生活与命运。既不粉饰,也不夸张,真真切切,朴朴实实。摄影艺术家对自己所表现的内容有爱也有憎,但大都蕴含在作品画面的艺术形象之中,隐而不露;有时会力透纸背。写实摄影在美学价值上往往是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多于欣赏性。
由于这些摄影艺术大师们不懈努力,从而牢固地奠定了写实摄影为历史传真,为时代写照的可贵传统。这一流的艺术家们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又不墨守成规,能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流派的表现手法,为自己所用,使写实摄影成为艺术领域中源流最长、最有活力的主要流派。
二、绘画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形成两个流派:“仿画派”和“画意”派。
仿画派又被称作“高艺术摄影”。最初仿画派一味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可以说是感念先行,经摆布、导演和暗房工艺制作而成。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是艺术上的特点。
美国摄影家H.P.罗宾森总结了仿画派在这一阶段的艺术实践,写出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标准,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步,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到更高的目标而已。”由此可见,这一流派的摄影艺术家更加重视摄影艺术造型特性的发挥。
我国老一辈摄影家郎静山将摄影和我国传统山水画结合,运用散点透视原理,创作出一幅幅独具风格的风光集锦摄影艺术精品。他说:“创作意境佳妙的照片并不是人的杜造,不过是人工修葺罢了。这种道理既行之于中国画,亦可行之于集锦照片。”
我国当代摄影家陈复礼于今年推出的“影画合璧”作品,其传作方法则是在拍摄照片时有意选择一些可以添加景物的镜头,待冲洗放大成照片后,再请画家“酌情”加上丹青,使之成为一幅影画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的作品。
绘画主义摄影中的画意派虽然也奉绘画造型原则为圭臬,刻意追求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但它一开始就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诗情画意”,它和写实摄影的区别在于,写实摄影注重的是生活自身,而画意派则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
三、印象派摄影
最初,印象派摄影艺术家用软焦镜头创作,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铭酰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摄影由对成相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用铅笔、画笔、橡皮直接在画面上涂抹。因此,该流派的作品或纹影粗糙,结构平面化,酷似炭化;或影像迷蒙,影调柔和,如雾里看花,别具一种朦胧的美。故有人称之为“仿画”拍。毫无疑问,印象派摄影是绘画主义摄影中画意派的变种。
四、自然主义摄影
自然主义摄影主张: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又是艺术的终结,只有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作品才是最高的艺术。
五、纯粹派摄影
这一流派的摄影艺术家们在艺术上刻意追求的是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影、纹、质诸方面,而不去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手段。纯粹派摄影的作品缺少内涵和深度。后来这一流派分为两个分支,一支衍化为“新即物主义”,另一支则向线条、简约、歪曲和图案化的抽象方面发展。
世界摄影艺术的十大流派
六、新即物主义摄影
这一流派的艺术观点是主张用直率、朴素、清晰的手法去表现日常习见的事物中的美。
A.亚当斯这样说过:“我不喜欢那种没有精神的纯风景作品。我一向喜欢音乐,底片有如乐谱,照片就是它的演奏。”
B.维斯顿说:“不去追求那些平凡的题材,而是要把平凡的事物变成不平凡的作品。”
七、达达主义摄影
达达主义主张废除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用一些与艺术毫不相干的零碎物件或物件的一部分作为某种意向符号来构筑作品,使创作近于游戏。
达达主义摄影大都利用暗房工艺将报纸和实物拼组成画面后翻拍而成。
八、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活动,人们凭借它,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其他方式表达思想的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时思想自由活动。
超现实主义摄影利用暗房加工、多次曝光等特技将一些互不相关的影像或变形、或省略、反逻辑、超常态地错乱组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与梦幻、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不可捉摸的“艺术境界”。画面充满着某种象征性和暗示性,使作品内涵闪烁而不确定。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利用摄影艺术的造型特性,将摄影当作画笔来表现作者的某种意念。
C.布列松说:“要时时刻刻地观察事物,就像跳舞一样,在有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摆动,突然地发现并抓取那些刹那间的、自然出现的、直观感觉的景物。”与其说我是个摄影家,不如说我是个蚀刻家和水彩画家……我是一束等待着时机的神经,在景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之中,突然拍摄,这是一种自然的快乐,是活动,时间与空间再某一时刻的集结。”
九、抽象摄影
抽象派艺术家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情绪是没有形体的,主张向音乐学习;认为采用造型原素——点、线、面、色等“抽象”符号,以某种组合的方式就像音乐那样表达人的情绪、意念。在他们看来,具象向抽象转化是一种升华,并且认为升华可分两种,一种是形的升华,即物形的抽象,另一种是意的升华,即概念的抽象。具象在于表现世界,而抽象则在于创造世界。
抽象摄影作品是摄影艺术家从“自然”出发,又不拘泥或不满足于对自然形态的再现,反映的事摄影艺术家通过自己“内在眼睛”所观察到的“精神的现实”的美。
抽象摄影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艺术语言的符号化;2、作品内蕴的情绪化;3、画面构成的平面化;4、被摄对象的原素化。
十、主观主义摄影
主观主义摄影表现的是摄影家的自我感觉、意识、情感,认为“主观摄影就是人格化、人性化的摄影。在他们看来,画面中的影像具象也好,抽象也好,都不过是自我表现的物化中介形式而已。在艺术语言上比抽象摄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不那么纯粹,其作品含义大都多义化和不可读释。
总结:摄影艺术的发展是沿着两条主轴线进行的。
第一条是纪实特性主轴线。创作特点是崇尚摄影的纪实功能,恪守”照相特性“,造型中追求艺术形象具有自然态时的全部视觉特性。“物我对应,我在其中”
另一条是造型特性主轴线。摄影等于画笔、影像是构成“原素”。创作从外摄转入内省。追求创作主体表露。我是主体,我是中心,物以我存。其创作心态是预构型的。“意在笔先”。思维方式是想象型和创造型,它们的艺术特色呈现为虚构性和表现性的主观走向。
摄影艺术的美学观念,毋庸讳言,很大程度上是跟着美术思潮走的。美术影响着摄影艺术。但美术文化底蕴要比摄影艺术不知道厚积多少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