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课
1:什么是集体?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怎样感受集体的温暖?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3:如何对待集体荣誉?
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和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4: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什么?
集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5:集体对个人的影响?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6:集体生活的作用?(怎样理解在集体中能够涵养品格)
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7:怎样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展示、发展个性。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个性。
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丰富个性。
第七课
1:什么情况下个人愿意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并且保障个人利益。
2:为什么集体规则与个性需求会发生矛盾?
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3:怎样对待集体要求与个人意愿的冲突?
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4:怎样让和声更美?
做好自己,遵守规则;对于集体要求中的不合理因素,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改进建议;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
5:排解角色冲突时,我们需要考虑什么?
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6: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7:小群体的作用?
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同伴更容易理解、沟通,在与同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中增长才干。
8:小群体和集体的关系?
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就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9:如何正确对待小团体主义?
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八课
1:什么是集体的愿景?
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美好集体的作用?
它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3:美好集体的标准是什么?(美好集体是什么样的)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善于合作的;充满活力的。
4:如何看待竞争?
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5: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6:自治精神表现为什么?
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7:怎样在担当中成长?(怎样承担集体的责任)
每个人贡献智慧和力量;各尽其能,发挥所长;维护集体的荣誉;勇于担责。
8: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自我磨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的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赢得信任,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第九课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为什么我国要进行法治建设?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它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6: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7: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第十课
1:未成年人的定义?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为什么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
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依法办事的要求?(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6:法律的权威来源?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
7: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青少年应怎么做?
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