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永安地质实习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0:08:49
文档

永安地质实习论文

永安地质实习论文————永安实习区地壳发展史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10地理科学学号:*********姓名:肖丽琴指导老师:陈大涌、陈文成摘要: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是通过对《地质学基础》及《自然地理学》的学习的更生日认识。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初步培养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意志,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指导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学会一些野外的研究方法1、熟练地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了
推荐度:
导读永安地质实习论文————永安实习区地壳发展史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10地理科学学号:*********姓名:肖丽琴指导老师:陈大涌、陈文成摘要: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是通过对《地质学基础》及《自然地理学》的学习的更生日认识。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初步培养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意志,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指导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学会一些野外的研究方法1、熟练地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了
永安地质实习论文

     ————永安实习区地壳发展史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10地理科学  学号:*********

姓名:肖丽琴        指导老师:陈大涌、陈文成

摘要: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是通过对《地质学基础》及《自然地理学》的学习的更生日认识。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初步培养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意志,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指导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学会一些野外的研究方法1、熟练地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了解图上定点和划分地质、地貌界线的方法。2、学会对地质构造现象和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和侵入岩进行野外观察、描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基本掌握实习区地质构造特点,学会野外观察、分析节理、劈理、褶皱、断层和不整合等构造现象,初步分析和判断其类型和成因。4、熟悉实习区各时代的地层层序和特征,初步理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原理,掌握地层的观察、岩性的描述的具体方法,并能采集一定规格的岩石和化石标本。

关键词:地壳发展史、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 

正文

一、实习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永安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中断,东经116。56,-117。46,,北纬25。33,-26。13,;地理坐标X:27-45,Y:67-93公里,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永安地区属华南地区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C以上,最高气温达41。C,最低气温为-7.6。C。全年以7月份气温最高。全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1700毫米,气候湿润。一般三月至六月为全年的雨季。

永安地区是我国华南区比较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全区山脉连绵起伏,一般高程在800米至1100米以上。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区河谷水系十分发育,主干河流为沙溪,上游称九龙溪,支流称文川溪,其他大小河流沟谷遍布全区,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二、实习区的地质特征

永安地区是福建省地层分布和出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从下古生界到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其中正常沉积岩、浅变质岩和火山岩约各占三分之一。就地层层序上看,该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下古生界的奥陶-志留系地层,上古生界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和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三、实习区的岩相古地理分析

1、奥陶-志留系(O-S)

主要分布于魏坊一带,为一套韵律发育浅变质岩系自下而上分为两段:

下段(O-Sa):岩性为灰、灰黑色薄层状千枚岩、千枚状粉砂质泥岩、泥硅质岩或硅质岩夹变质石英细砂岩,厚度867.1米。

上段(O-Sb):岩性以薄层状变质粉砂岩、千枚状泥岩为主,夹极少量变质石英砂岩及薄层硅质岩,微细水平层理发育。厚度为761.2米。

奥陶-志留系地层,也称下古生界罗峰溪群,该地层因缺乏化石资料,其地质时代长期一直难以确定,1975年由福州大学地矿系首次在该地层发现并采集获得海相笔石类化石,经鉴定为对笔石,从而使该地层的时代的确定有了比较确切的依据。

2、上泥盆统:南靖群(D2-3n)

主要分布于魏坊、道班和益口一带,为一套厚-巨厚层状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共同组成的浅海-滨海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砾岩、砂砾岩组成,夹紫红色薄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根据沉积旋回与岩性组合可分为两段:

下段:(D2-3n1):岩性为灰白、黄白色厚-巨厚层状石英砾岩,夹灰绿色、紫红色薄层状石英砂岩,厚度约200米。

上段:(D2-3n2):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砾岩、砾岩,上部出现灰白、灰绿、紫红色石英砂岩、千枚状粉砂岩夹砂砾岩,厚度约300米。

该地层质地坚硬,且目前化石资料很少,与下伏奥陶-志留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下石炭统:林地组(C1l)

主要见于黑风洞郭坑、江坑及岭岗一带,本组属滨海相碎屑沉积,与下伏南靖群地层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约100-300米。

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白色、浅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砾岩、砂砾岩、砂岩及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砾岩、千枚状粉砂岩、泥岩,本组岩性与南靖群较相似,且界线不清,因此主要依靠其风化后呈米黄色调、石英砾石常呈玫瑰红色且颗粒较小而浑圆、含泥质较高而区别之。

4、上石炭统:黄龙组(C2h)

主要分布于黑风口、田螺岩及岭岗一带,本组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沉积,厚度为25-100米。岩性为灰白-灰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含蜓类化石,该组地层与下伏林地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5、上石炭统:船山组(C2c)

该地层广泛分布于黑风口、田螺岩、狮子岩、大小力岩及大湖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微晶灰岩,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和白云质灰岩,产假希瓦格蜓、麦蜓及犬齿珊瑚等化石,厚度约200米。本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除普遍开采烧制石灰外,还可作为水泥、化工及维尼伦的原料及练钢铁之溶剂等,同时也是永安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带。本组地层与下伏黄龙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6、下二叠系统:栖霞组(P1q)

主要分布于坑边、大湖一带,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含燧石条带灰岩为主,顶部常有硅质岩或硅质岩与灰岩、粉砂岩互层,含丰富的蜓类、珊瑚、腕足类、苔藓虫等化石,厚度70-305米。本组石灰岩以含较多的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和有机质,击之发沥青臭味而区别于黄龙组和船山组,本组地层与下伏船山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7、下二叠系统:童子岩组(P1t)

主要见于加福、丰海一带,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细碎屑岩建造,是我省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按沉积旋回和含煤性。

 

8、侏罗纪上统南园组(J3n)

主要分布于五里亭至坂头村,大致呈南北向长条状展布,为一套陆相中、中酸性火山喷发熔岩夹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本组地层按其喷发旋回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第一段(J3n1):本段为一套爆发相和喷发相的岩石,主要有灰白色爆发角砾岩、紫红色集块角砾岩,角砾岩以及凝灰岩组合,角砾岩成分复杂,主要为硅质燧石和少量凝灰质泥岩、熔岩等,厚度约160米。

第二段(J3n2):本段为一套喷溢相的熔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紫红色、肉红色、流纹质、流纹一英安质、英安质晶屑凝灰容颜组合,夹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厚度约200米。

第三段(J3n3):主要为一套喷发相的灰绿色厚一巨厚层状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组成,普通合碧玉,厚度50米。

本组地层在永安地区出露厚度为410米,呈喷发不整合于长林组及其它地层之上。

9、侏罗系上统坂头组(J3b)

主要分布于坂头村、百步桥和下渡一带,以陆源相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火山物质,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厚层状凝灰质砂砾岩夹凝灰岩粉砂岩;中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凝灰质、粗砂岩、含砾粉砂岩;上部为灰白、灰黑色中薄层状粉砂岩、纸片状页岩,含丰富的叶肢介和植物等化石。本组厚度为769米,与下伏南园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10、白垩系上统沙县组(K2S)

主要分布于流阴亭——益口一带,呈带状北北东向展布,本组属于干燥炎热环境下的内陆盆地沉积,主要有一套质地较粗的红色碎屑岩组成,岩性以紫红色中一厚层钙质,泥质粉砂岩为住,间夹紫红色砂岩、砂砾岩含石膏、芒硝,岩层层理清楚,旋回明显,普遍含钙质,易风化成平缓低丘地形,厚度为272米,产植物和鱼类等化石。该组地层与下伏坂头组呈不整合接触。

四、实习区地壳发展史

实习地区位于永(安)——梅(县)上古生代台陷带北部,夏茂胡坊复式背斜与三明复式向斜的交界处,包括沉积岩出露较齐全的沙县、三明复式向斜的坂尾向斜、百步桥向斜、大背山向斜、坑边向斜以及泉水峡背斜、曹远向斜等次级构造和芹田境曹远大断裂。

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沉积建造、构造迹象和岩浆活动的特点,可划分为加里东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等四个构造层,现就实习地区有关的各构造层的构造特征介绍如下:

1、加里东旋回构造层的构造特征:

本构造层由寒武系——奥陶志留地层组成,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西北部,其上界以角度不整合与其上构造层接触,反映早古生代,特别是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对该区地壳发展的作用。

本构造层以广泛的浅海相碎屑岩沉积为主,沉积厚度大,构造以褶皱为主,次之为断裂,演讲活动不发育,仅见于少量花岗岩、伟晶岩脉侵入。

2、印支旋回构造层的构造特征:

本构造层由上古生界的南靖群,石炭系,二叠系和中生界的溪口组组成,广泛分布于实习地区,其上界以角度不整合与上复地层接触反映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和中生代初的印支运动对该区地壳发展的作用。

在整晚古生代中,海西运动对华南区,包括实习地区地壳的影响不是很强烈,因此,这个阶段的地壳运动以频繁而幅度小为特征,在上古生界的地层中反映出几个较小的旋回,第一,南靖群——林地组从海相过渡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上复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第二黄龙组——加福组,从浅海相碳酸岩沉积过度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沉积,与上复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第三,翠屏山组——溪口组,从海陆交互相过渡为海相含钙、硅质岩沉积。

到中生代初,印支运动对华南区地壳产生空前的影响,使海相含钙、硅质砂页岩产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陆相环境,局部地区并接受陆相含煤的梨山组沉积。

本构造层构造以褶皱为主,断裂也频为发育,主体构造为沙县三明复式向斜的次级构造——坑边向斜,向斜轴向NNE,向斜两翼由南靖群地层所组成,核部保存有船山组至文笔山组地层,由于断裂的影响,向斜不具对称特点,岩层倾角一般在20—50°, 西北翼局部出现倒转现象。

3、燕山旋回构造层的构造特征:

本构造层由中生界的文宾山组——赤石群地层组成,根据沉积建造区域不整合和构造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亚构造层。实习地层仅出露长林组、南园组和坂头组、沙县组、赤石群,因此,从构造层讲实习地区仅涉及到中、上亚构造层,广泛分布于实习地区,长林组、坂头组与沙县组、赤石群与第四系之间呈不整合接触,这三个区域不整合分别反映燕山运动第二、三、五幕对该区地壳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燕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我省广大地区的大地构造的基础骨架。

就本区的构造层看,中亚构造层中的褶皱主要有百步桥向斜、向斜两翼地层由南园组地层组成,核部为坂头组地层,轴向表现为NNW向,上亚构造层中的褶皱主要有遭远向斜,由于断裂不,实习区仅残留一翼。

本区涉及的断裂主要有燕山晚期的瑶田北北西向断层及芹田境—遭远北西向断层和芹溪北西向断层等,它们切过燕山旋回的早期花岗岩和坂头组地层,而未切过沙县组地层。

总之,燕山旋回构造层的特点是:以断裂为主,褶皱简单,多形成平缓的单个向斜,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反映构造层岩性以陆相火山沉积为主。

4、喜玛拉雅旋回构造层的构造特征:

自晚白垩后,本区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地壳只表现为继续隆升,造成第三纪沉积缺失,故本构造层由第四系地层组成,到了更新世末,由于喜玛拉雅山运动Ⅱ幕影响,致使本区地壳继续隆升,造成全新统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本构造层,构造变动以继承性断裂复活运动和断块差异隆升活动为主,褶皱不发育,地层倾角一般都比较平缓,岩浆活动不甚发育。

小结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最重要的是为了解永安地区矿场的分布。可以为矿场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现实基础,以及知道开发。

其它的标本图。。糜棱岩

文档

永安地质实习论文

永安地质实习论文————永安实习区地壳发展史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10地理科学学号:*********姓名:肖丽琴指导老师:陈大涌、陈文成摘要: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是通过对《地质学基础》及《自然地理学》的学习的更生日认识。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初步培养分析地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意志,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指导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学会一些野外的研究方法1、熟练地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图,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