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国家“双减”推动下,我校课后服务和五项管理系列教育举措陆续落实,教育生态渐趋好转,家长焦虑情绪有所减轻,学生课外生活精彩纷呈。然而,学困生问题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日益突出,迫使我们必须深思,“双减”背景下应怎样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本文从语文学困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对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着重从因材施教,兴趣激发,作业布置和情感教育等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困生转化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困生的转化;因材施教;情感教育;分层教学
前言:素质教育理念提倡用教育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主动性,成为了初中语文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学困生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秉持教育公平性的基本原则,运用差异化,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特征
初中语文学困生普遍存在着以下特点:(1)语文基础薄弱,技能水平较低,表现为书写不标准,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较差;(2)没有较好的语文学习策略,课前缺乏实效性,课上听得不够认真,课下做作业效果差以及复习巩固意识薄弱;(3)创新思维有限,无法主动参与课堂问答,对生活,社会现象缺乏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强调因材施教,运用分层化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先排除主观因素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提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化教学方式,给学困生一个可以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和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逐渐破除学困生“自以为升学考试没有希望”的误区,并通过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自信,为其转化打下基础。
例如,当教学生学习《黄鹤楼》这一章时,当老师向学生解释这篇文章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预览文章的内容,这是关于古代诗歌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可理解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一些教学方法,逐字逐句地解释古代诗歌的内容,诗人采用场景中的情感写作技巧,表达诗人无尽的烦恼,在中国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集中学习能量,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从而表扬和鼓励他们,哪首诗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哪首诗以风景而闻名,什么诗表达了游子的悲伤情绪,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困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点学习能力。为了解决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策略差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教师应从最基本的倾听能力出发,让学困生上课认真倾听,积极吸收知识。针对学困生,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的倾听技巧,帮助他们在聆听中提炼出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信息,又要讲究聆听的艺术性,让学困生听得懂“弦外之音”,并通过领会老师所讲情感内涵而得到心灵启迪。
以《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教学为例,作者在导入环节放了一段与济南冬天有关的录像,用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下篇围绕课文第2自然段,让同学们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古雅的老城,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正普天之下晒太阳,暖洋洋的阳光洒满老城的每一个角落,这时老城正静静地沉睡,只待春风把它吹醒。诗意语言给学生铺就一条通向课文情境的情感道路,即便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受限,但他们依然可以在视听一体化教学环境下,在脑海中建构起一幅“理想境界”图景,并通过全心投入地倾听,真正体会语文魅力,唤起他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语文学习动因。
(三)优化作业形式,让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规范化
作业作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交互的媒介,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的学习策略。由于社会因素等原因,学困生完成作业时,可能会存在注意力分散,性较低等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对作业形式进行优化,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规范。
以写作教学为例,作者往往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来布置写作作业,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培养他们读写结合意识。例如,在解读《春》这篇课文时,作者注重体现“朱自清杂文语言中的色彩之美”.同时,又增补了《荷塘月色》,这类拓展性材料,让学生在课中积累描写色彩的语言,句子。同时,对不同水平的学困生安排分层式作业:学困生语文基础好,学习能力强,作者要求他们自选物体反映物体的色彩特点:对语文学困生,作者采用“看图写作”的引导形式,出示课文和拓展资料所涉及到的景物图片,要求学困生单独刻画景物色彩,不必连句子成一篇,主要是让他们养成重视课堂积累,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四)强化情感支持,重建学困生的学习理念
情感支持对于排除家庭因素的影响,重建学困生的学习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积极应用赏识教育理念,不吝于赞美学困生的每一个小进步,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的重视,尊重,理解和厚爱。同时,主动和学困生父母交流,了解学困生的家庭信息,自主学习等状况,并通过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交流关系,逐步改变父母以分数为中心的固有观念,让他们重视自己子女的人生和情感需求。例如,作者在语文《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重点加强了贫困学生的单词教学,巩固了贫困学生的单词基础。作者从课文中筛选出瘫痪、愤怒、沉默、服务、殴打、憔悴、乞求、唠叨、告别、优雅、灿烂等单词,要求贫困学生注音和复制。在此基础上,通过默写的方式,评估贫困学生对单词的掌握。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单词基础。
结语: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薄弱,创新意识不强,学习策略缺乏,学习心理不健康等特点。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困生问题,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学困生倾听能力,优化作业形式,强化情感支持等方面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重塑学习观念,教给学困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继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邓永宽.从理解与赏识的角度探究学困生的转化方法[N].六盘水日报,2021-08-10(008).
[2]张金菊.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之我见[J].课外语文,2021(09):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