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的: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一次函数。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了解两条平行线的表达式之间的关系,能以运动的观点认识两条平行线的上下平行关系。
(3)能借助一次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通过建立简单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根据图像获得信息、应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一次函数的应用。
例1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2,-4)、B(1,2),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直线y=3x+6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O是坐标原点,求AB的长及△AOB的面积。
例3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A(0,-3)、B(1,a)、C(a,1)三点,且函数值随着的值增大而减小,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4如果关于x的函数y=(m-2)x+m(m≠2)的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例5如图,线段AB、CD分别是一辆轿车的油箱中剩余油量y1(升)与另一辆客车的油箱中剩余油量y2(升)关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像。
(1)分别求y1、y2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如果两车同时出发,轿车的行驶速度为平均每小时90千米,轿车的行驶速度为平均每小时80千米,当油箱中剩余油量相同时,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差几千米?
例6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梯形AOBC(O是原点)的边AC=5。
(1)求点C的坐标;
(2)如果一个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像经过点A、C,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以下为补充练习)
1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P(1,1)、Q(4,7)两点,判断点M(-1,-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图象与y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设腰长为xcm,底边长为ycm,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补充)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设底边长为xcm,腰长为ycm,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4有一个附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每单位时间内进水、出水的量分别是一定的。设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得到时间x(分)与容器内水量y(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进水管每分钟进水多少?
(2)当4≤x≤12时,求y关于x的
函数关系式。
(3)如果12分钟后只放水,不进水,
求y随x而变化的表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