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8 00:11:21
文档

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

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作者:王雨舟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期        摘要:复句表达的是复合命题,因此更符合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然而也正是其复杂的结构和表意性给深入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与单句相比,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中心,以关联词语作为形式标志,句中有语音停顿。而复句之所以成为复句,最根本在于几个分句之间产生了逻辑关系,因此对分句间关系的考察则是复句分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复句类型逻辑语义关联词语语境        自《马氏文通》诞生,马建忠先生在借鉴西方文
推荐度:
导读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作者:王雨舟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期        摘要:复句表达的是复合命题,因此更符合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然而也正是其复杂的结构和表意性给深入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与单句相比,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中心,以关联词语作为形式标志,句中有语音停顿。而复句之所以成为复句,最根本在于几个分句之间产生了逻辑关系,因此对分句间关系的考察则是复句分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复句类型逻辑语义关联词语语境        自《马氏文通》诞生,马建忠先生在借鉴西方文
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

作者:王雨舟

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期

        摘 要: 复句表达的是复合命题,因此更符合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然而也正是其复杂的结构和表意性给深入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与单句相比,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中心,以关联词语作为形式标志,句中有语音停顿。而复句之所以成为复句,最根本在于几个分句之间产生了逻辑关系,因此对分句间关系的考察则是复句分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复句类型 逻辑语义 关联词语 语境

        自《马氏文通》诞生,马建忠先生在借鉴西方文法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涉及汉语复句系统之后,关于复句系统的研究一直是各家学者争相投入的热点。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始终是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自马氏之后,王力、何容、吕叔湘、孙良明,到当代的黄伯荣、廖序东、邢福义等多位大家都对此有所论述。作为同一级语法单位,单句和复句之间有着诸多相关联的因素,如表述性、语调等特点。但作为分立出来的句型,区别于单句的功能类型和结构成分分析,复句则重在探讨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

        一、 复句类型划分的几家之言

        复句表达的是复合命题,因此更符合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然而也正是其复杂的结构和表意性给深入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与单句相比,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中心,以关联词语作为形式标志,句中有语音停顿。而复句之所以成为复句,最根本的是在于几个分句之间产生了逻辑关系,因此对分句间关系的考察是复句分析的重要方面。

        (一)复句的基本概况

        何为复句?现在比较通行的概念是: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黄伯荣 廖序东:2002,159)

        单复句的区分问题,在学界探讨了多年。从马建忠先生区分“句”、“读”开始,汉语复句理论出现了源流。到了“文法革新”前后期,包孕句归属问题得到了比较统一的认识。1957年《中国语文》上的“复句问题”大讨论则推动了复句理论的深刻、全面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的思维模式、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引发了汉语复句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元深入的局面。

        关于复句类型的划分,学术界也一直是众说纷纭。主要观点包括大多数教材采用的两分法,邢福义的三分系统法,另外还有邵敬敏的四分法十小类,《现代汉语复句新解》中构拟的一个新的多层次的以二分为主要特征的复句系统等。但这几种划分方法,共同点都在于将逻辑语义关系作为划分的依据。

        (二)大多数教材通用两分法

        现在高校通用的大多数教材中,大多采用两分法,即联合和偏正两种语义关系。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又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偏正复句又分为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五小类。”(黄伯荣 廖序东:2002,160-171)胡裕树版《现代汉语》“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下列四种: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有个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下列四种: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胡裕树:1979,357-370)

        两分法为多数研究者所采纳,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普遍使用,根据分句间意义平等还是有主有从进行区分。这种划分方法的缺陷很明显,邢福义在阐述三分法时将二分法的问题概括为“缺乏形式依据,既解释不清事实,又跟标志相冲突。”(邢福义:2001,56)其实二分法并不能自圆其说,意义的平等或是主从关系依据的是操作者的主观认识,因此在区分时是缺乏客观的标准的。如联合复句中的递进复句,黄、廖版教材中例:

        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黄伯荣 廖序东:2002,165)

        按照联合复句分句间意义平等的说法,这里就解释不通了。很明显,句子清晰得表明了一轻一重,一浅一深的关系。

        再者,有些复句类别有交叉或重合。如偏正复句中包括因果和目的两小类,从逻辑关系上来看都是一为原因,另一为结果。区别仅仅在于因果句中的结果是客观产生的,而目的句中的结果是主观上期望达到的,究其本质关系,是一致的。

        (三)邢福义提出三分系统

        认识到两分法出现的诸多问题,邢福义采用了三分系统。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把复句的关系类别划分为三大块:“因果”一块,“并列”一块,“转折”一块。以此为基点,建构汉语的复句三分系统。”(邢福义:2001,38)“因果类复句可以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目的句等等。”(邢福义:2001,39)“并列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句、连贯句、递进句和选择句。”(邢福义:2001,43)“转折类复句可以分为转折句、让步句和假转句。”(邢福义:2001,46)三分的依据在于“便于验证,便于形成系统,便于解释事实。”(邢福义:2001,49-50)

        (四)其他小众分类方法

        除这两种意见之外,还有一些较为小众的处理方法。如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中的四类:平等、轻重、顺理、违理,这是对两分法进一步的细分,但是也同样存在着相类似的弊端。

        再如《现代汉语新解》中,采用了层层二分,每类内部再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直至最小的类别的方法。如单纯句与非单纯句,单纯句里再分为条件句和非条件句。这种A与非A的分类法属于矛盾概念分类法,区别于其他列举式的并举概念分类法。单从分类名称上来看,A、B、C……这种并举法,学习者在认识理解时一目了然,而A和非A的矛盾分类法,需要建立在对A的内涵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对于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而言,描写式的分类法更加直观,更易反映概念的信息和区别度。并举法中,对于A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借助对非B、非C的认识,度切入,从而进一步深刻化、全面化。

        二、复句分类划分的依据

        复句类型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但目前在划分依据上已经取得了相对一致的意见,这个依据即逻辑语义关系。

        客观规律是世界运行必须遵循的守则,这种规律处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之中。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自然就必须遵守并呈现出这样一种关系。因此复句的分句之间也必定遵守这种逻辑关系,所有的语义关系必须建立在逻辑关系基础之上,生活中现象与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就是复句分句间语义关系的根。然而逻辑关系又并不完全等同于语法关系,有些逻辑关系不通的句子在语法上却不存在问题,如“火车在天上飞。”但逻辑和语法又密不可分。从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追溯到希腊、拉丁语法,其基础都是建立在逻辑学的基础之上的。

        逻辑语义学的兴起进一步启迪了语言学学者,把目光投向逻辑学的领域,在学科交叉和研究方法互通的过程中深化研究。因此汉语复句研究深化精细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研究方法上有纵向方面不同程度的精确、细致和深化。邢福义先生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逻辑方法来分析语法问题。胡明扬先生指出:“就汉语而言,复句的语义逻辑研究在目前也许有更大的实用价值。邢福义这些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令人瞩目。”于根元先生《在探索中前进》一文专章“请逻辑学来帮忙”中指出:邢福义先生运用形式逻辑的某些方法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做法是“归演结合,表里结合,求同察异”。

        邢福义先生的三分法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探索出来的。例如前文引述的黄、廖版《现代汉语》中的例句“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黄、廖版中把它划归到联合关系中的递进复句一类,我们认为这并不恰当。在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中,有单列的“不但不p,反而q”及其与转折句的牵连一章节,“不但不p,反而q”分句间既包含递进关系又包含转折关系,如果只是简单的舍一取一显然欠科学和严谨。从p、q,非p、q,p、非p非q、q的几者关系中阐明了其中的逻辑语义联系,也划清了其归属,点明了其特殊性。关于上文提到的因果句和目的句的归属,也根据分句p、q的相互关系将其同纳入广义因果句类中。

        三、复句类型划分的其他因素

        尽管对于复句类型的划分学者们在探讨中做出了相对科学严谨的分析,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型依然存在模棱两可的划分困难。

        (一)关联词语作为标志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显然,关联词语区分单复句,和判断复句类型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复句研究的现实操作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首先,复句有形合法和意合法两种。作为意合法形成的复句,常常会省略关联词语;以意相合,语序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再者有关联词语做区分标志的形合句又存在着跨类现象。关联词语也会形成迷惑人的假象,因此把它作为区分的绝对标志必然不是万全之策。明确常用的跨类关联词的用法是必须的一点,但归根结底分析透彻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方面。

        (二)复句类型的演变

        从历史角度上来看,同一关联词语可以表达多个语义关系,使得跨类现象存在,可以分析为复句类型演变的结果。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中例:

        她已经吃过了,她的小弟弟小元今晚宿在学校没有回来,于是,饭就省出来了……(邢福义:2001,527)

        “……于是……”一关联词的用法,字面分析,“于是”说明了活动变化“她吃过了和弟弟不回来”以及活动变化“饭省出来了”有着紧密的前后衔接关系,是明显的连贯关系,属于并列复句。再进一步分析发现,前分句叙述了一个事实,后分句表示由此而引发的结果,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相比较而言,第二层次的分析更深入更符合逻辑事实。这也就体现了复句类型演变的可能性。类比于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认识的深入进一步地调动发挥,因而也把理论进一步深刻化。

        (三)语境的影响和作用

        很多模棱两可的语句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或特定的意义。这里的语言环境,即语境,上下文。尤其是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第一层的重要节点也常常可以通过上下文所要传达的信息来判断。语境在帮助判断复句类型或者进行层次划分的同时,也衍伸出了新的意义,即修辞效果。关联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可以传达出比其单独使用时更复杂的内涵,也增强了文段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3] 全立波.现代汉语复句研究述评[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株洲),2004 6(9):114-117.

        [4]李振中.“逻辑语义“——复句类型划分的原则依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2(4):59-62.

        [5]张宗正.对复句语法地位的再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新乡),1990(3):63-69.

        [6]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J].汉语学习(延吉),2007(2):20-26.

        [7]吴启主,李胜昔.邢福义的复句研究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5):75-78.

文档

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

试论复句类型的划分作者:王雨舟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期        摘要:复句表达的是复合命题,因此更符合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然而也正是其复杂的结构和表意性给深入研究带来了种种困难。与单句相比,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中心,以关联词语作为形式标志,句中有语音停顿。而复句之所以成为复句,最根本在于几个分句之间产生了逻辑关系,因此对分句间关系的考察则是复句分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复句类型逻辑语义关联词语语境        自《马氏文通》诞生,马建忠先生在借鉴西方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