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字词。本次测试,字词方面考查了五个小题,包括看拼音写词语、用横线画出正确读音、比较组词、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恰当的词语填空等。五道题中做得较差的是第四题,有很多学生是把题目空了起来,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改出了五个错别字。但总体效果较差。从卷面来看,大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但仍有部分学生书写较美观,写字缺少笔画或笔画错误多的也有一部分学生。具体问题如下:
1、读拼音写词语中学生对“盗贼”“胸膛”“噩耗”等词拼写有困难,错误较多。
2、选择用横线画出正确读音。本题考察多音字的掌握,有“应”、“大”“为”等多音字。大部分学生都将“调”、“塞”做错。字不难,主要是学生掌握不牢固。
3、比较组词。此题完成效果一般,但也有书写错误的。错得最多的是“挎与跨”、“淌与倘”的区别与组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掌握不牢固、粗心,学生没有把字写好,养成习惯差,不注意检查。
4、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本题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也有很多学生是把题目空了起来。分析来看,学生对四字词汇量掌握不牢,平时积累少。
5、在括号内填上恰当词语。本题主要考察较简单,词语简单,来自课文,掌握词语,熟悉课文,做起来基本没有难度。有部分学生只能填对一半。可能是平时锻炼得少,对于词语的词义理解欠缺,今后要更注重训练以及多帮助学生词义理解。
2、能力目标:
①句子。句子方面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简单修辞手法的掌握。
②积累与阅读理解的考察与提高;
③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四单元
难点:如何做好阅读题,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教学时数:3课时
三、课前准备
1. 数据统计: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对试卷、对学生心中有数。了解整套试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2.分析比较:根据试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研究学生试卷,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多向比较,可以同类班级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比较分析。
3.明确目的: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讲评
讲评试卷积累与运用
一、学生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讲评试卷。
字音、字形、成语、句子。
错误属于个别现象,找出现错误的同学讲清答案,重点讲明答案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全班出现错误较普遍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1)一词多义,重点讲清词语的细微差别。
(2)按要求写句子类型,指导学生规范语言。
(3)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具体的标准是: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 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 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三、师生分析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第二课时 阅读讲评
讲解试卷中阅读部分
一、观察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交流,讲解试卷。
记叙文属于课外段,考前重点讲解过,略讲。
重点讲解《杨氏之子》,原因是学生失分较多,文章比较典型,以此为例,点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时,注意到“三抓”——抓题目、抓结构、抓重点段。
首先抓题目。一般说明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直接以说明对象为题,这种文章注意关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中心句,从而把握说明内容;。
讲评试卷中作文
一、审题立意
1.拓宽 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 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 寻找最佳立意
二、布局谋篇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三、学生修改作文,并自评和同学互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