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对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心理、专科、饮食等护理。方法 给予心理调节、维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大小便通畅。恢复期积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结果 在62例中,基本痊愈25例,部分恢复31例,死亡6例。住院期间,肺部感染10%,泌尿系感染3%,均无压疮发生。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护理
腦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不合理膳食、运动减少、情绪自控能力的下降等等,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目前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1临床资料
本院内科2010年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87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2例,其他25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42~80岁。入院时意识障碍32例,神志清楚15例,肢体、语言障碍15例。
2护理
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劳累、用力、情绪激动等外在因素,使血压急剧上升。起病急,发病快,大部分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变深呈鼾声,颜面潮红,脉搏慢而充实,血压超过往常水平,尤其在发病24~72 h内,一般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早期,两侧瞳孔对称,对光反射灵敏;意识障碍加重,出现两侧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失语,眼球向病灶凝视,腱反射亢进,有肢体偏瘫等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1]。
2.1一般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4 w,抬高床头15°~30°以减轻水肿,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严格探视,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防出血加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皮肤弹性、尿量变化,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是重症患者监测的常规内容。颅内高压的患者,多反映迟钝、意识模糊,可通过对话、呼吸和刺激了解患者的意识形态、昏迷程度,判断意识的好转或加重。应准确观察瞳孔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正常,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密切关系。轻症脑出血患者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均正常,如出现”针尖样”瞳孔,为脑桥出血的症状,双侧瞳孔散大不等,大多见于脑疝患者;双侧瞳孔缩小,凝视伴严重眩晕、意识障碍加重,应警惕脑干和小脑出血的可能。大量出血和昏迷患者,24~48 h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持续吸氧可改善脑部缺氧症状,减轻脑水肿;警惕中枢性高热,头置冰袋可降低脑部温度,保护脑细胞;必须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速度,以保证脱水降颅压效果,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即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过高引起再次出血。
2.2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致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产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不愿接受治疗,针对患者心理方面变化特点,首先要搞好护患及家属之间关系,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解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经常和患者沟通,交流发现不良心理变化及时给予解决,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锻炼,促进早日康复。
2.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 h可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行休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做好备血,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2.3.2肺部感染 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多饮水。
2.3.3压疮 保持患者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定时变换体位。翻身1次/2h,翻身时动作要轻,避免脱、拉、推等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部位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按摩,有破损者局部处理。
2.3.4泌尿系统 因意识障碍活动受限,易发生尿潴留。发生尿潴留时给予腹部热敷、按摩,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听流水声等消除紧张心理,协助排尿。无效时应给予导尿管或留置导尿。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留置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尿量保持2000 mL/d以上,防止结石和逆行感染。
2.3.5便秘 神清者嘱多食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如新鲜蔬菜、水果,保证2000 mL/d饮水量。便秘时,可给予腹部唤醒按摩或是用缓泻剂[2],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肛门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3.6口腔及眼部,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唾液腺分泌功能减弱,口腔黏膜干燥,易于细菌生长繁殖,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d。眼睛因角膜干燥充血,应涂眼药水,并用湿纱布盖眼,保护角膜。
2.3.7中枢性高热 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极为是中枢性高热,给予冰帽、冰毯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烧药,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功能锻炼
脑出血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帮助患者做好功能锻炼,并向患者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同时,向家属介绍训练的方法,以便出院后坚持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病房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 min/次开始,逐渐增加到30~45 min/次,如无不适,可进行2~3次/d,不可过度用力或憋气。各关节部位要防止过展、过伸的位置,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足底放托足板或穿硬底鞋,防止足下垂。被动运动关节和按摩肢体,以免形成关节强直、手足孪缩、变形及神经麻痹,失语患者,应进行语言锻炼,从单字、单词发音开始逐渐到短句、短语。
4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护理人员要教会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环境要通风、安静,地面不宜过滑,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宜低盐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加强肢体或语言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服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
5结果
62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基本痊愈25例,部分恢复31例,死亡6例,住院期间肺部感染10%,泌尿感染3%,无压疮发生。
6体会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护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变化。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情绪轻松愉悦,合理口服降压药,定期检测血压等,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